趙秉峰
摘 要:主觀主義是長期存在于我們黨內的一種頑固癥和毒瘤,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思想方法和形而上學的工作作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大敵。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理論的形成既有一定的國際背景,又有特殊的國內背景。在一些著作中,毛澤東對反對主觀主義的思想進行了實踐總結,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反對主觀主義的理論。
深入研究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理論,有利于我們反對實際工作的各種主觀主義錯誤,正確認識反對主觀主義的長期性。
關鍵詞:毛澤東;主觀主義;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6 — 0030 — 0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理論界的學者們發(fā)表一系列關于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的理論方面的文章,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有價值的研究。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的理論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意義重大,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地探討和思考。
一、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理論形成的背景
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理論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形成的,它的形成既有一定的國際背景,又有特殊的國內背景。
(一)國際背景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歐洲各國出現一些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錯誤思潮。如青年黑格爾派的代表人物布魯諾·鮑威爾認為,一切歷史行動都是由批判精神和自我意識產生的,它與群眾沒有什么關系,因而“群眾是革命剩下來的渣滓?!薄?〕針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的錯誤思潮給國際工人運動以及各國社會主義政黨造成的不良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撰寫文章進行了批判,并提出了科學的理論以指導工人運動。雖然馬克思恩格斯對那些錯誤思潮進行過批判,但他們沒有把它們概括為主觀主義的錯誤,沒有提出主觀主義的概念。列寧提出了主觀主義概念,在《談談辯證法》等文章中,他對主觀主義進行了批判,批判主觀主義者用折中主義和詭辯論偷換唯物辯證法的錯誤。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文章中,列寧對德共、英共、意共以及俄國各黨派存在的主觀主義錯誤進行了批判,但列寧對反對主觀主義思想沒有進一步展開,也沒有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列寧去世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了“神圣化”的教條主義者,他們往往把共產國際的決定“神圣化”“教條化”,在指導各國革命實踐中不能不出現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主觀主義錯誤,不能不影響到年輕又缺乏革命斗爭經驗的中國共產黨,造成許多不良影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毛澤東認真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以馬列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把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錯誤概括為主觀主義,深刻批判了黨內存在的各種主觀主義的錯誤,逐步形成了反對主觀主義的理論。
(二)國內背景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各種錯誤思想反映到黨內,尤其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主觀主義錯誤,它給中國革命帶來巨大損失。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當時作為黨的最高領導人的陳獨秀嚴重脫離中國革命斗爭的實際,推行一條主觀與客觀相分離的主觀主義路線即右傾投降主義錯誤路線,放棄中國無產階級特別是黨對革命的領導權,主張交槍交權,導致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捕、被殺,使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革命力量讓主觀主義者給扼殺了。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以擅長紙上談兵的李德和博古為代表的教條主義者剝奪了毛澤東等人最高軍事指揮權,推行一條主觀與客觀的“左”傾軍事冒險主義路線,嚴重脫離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實際情況。在軍事上主觀主義由于他們的瞎指揮,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革命根據地幾乎喪失殆盡。紅軍損失百分之九十,大批支持革命的群眾被抓、被殺,革命根據地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真是令人痛心疾首。中國革命的重大挫折使毛澤東認識到,中國革命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同各種形式的主觀主義進行堅決地斗爭,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中國革命。為此,在這樣的國內社會背景下,毛澤東寫了一些論戰(zhàn)性文章,嚴肅地批判了主觀主義錯誤,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反對主觀主義理論。
二、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的理論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論戰(zhàn)性、針對性強,對主觀主義錯誤進行了系統(tǒng)的理論批判,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克服主觀主義的有效途徑。
(一)主觀主義的含義及其表現
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毛澤東的相關文章中,曾經對主觀主義的含義作了闡述,但對這個概念進行比較確切地規(guī)定是體現在1956年的《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tǒng)》一文中。他從哲學的高度把它概括為:“主觀主義就是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不從現實可能性出發(fā),而是從主觀愿望出發(fā)。”〔2〕 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就是不從客觀的真實情況、全面的情況、事實的總和、客觀規(guī)律、具體的變化了的時間地點條件出發(fā)。不從現實可能性出發(fā)就是不從現實真實情況和各種可能性出發(fā),不原意去做艱苦的搜集和整理材料工作,不善于從多種可能性中選擇最佳的可能性使其變成現實性,而是單從主觀愿望、主觀熱情和主觀想象出發(fā)考慮問題、辦事情。根據毛澤東對主觀主義的含義有關闡述,我國理論界認為主觀主義既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理論、學說,又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認識方法和工作作風。
主觀主義在黨內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就其基本方面而言,主要表現在:一是在處理客觀規(guī)律和主觀能動性關系方面,集中表現為冒險主義或保守主義兩種極端形式。二是在處理理論和實踐關系上,主觀主義主要表現為教條主義或經驗主義兩種極端形式,其它形式都是從這兩種主要形式中演化的。具體而言,主觀主義者往往片面夸大主觀能動性,以主觀熱情代替客觀實際,以固定不變的絕對“理論”權威代替變化了的客觀情況;在客觀形勢面前主觀落后于客觀,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消極悲觀、縮手縮腳;片面夸大理論的指導作用,把馬列主義“本本”的普遍真理絕對化、神圣化、公式化、形而上學化而到處生搬硬套;把現成的材料、地圖、古訓、名言或國外的理論當作“圣經”而到處強行實施;片面夸大個人經驗的作用而輕視理論的指導,自以為是等等。
(二)主觀主義的主要特征及其危害
毛澤東明確提出了主觀主義者“他們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觀的、片面的和表面的。” 〔3〕這是毛澤東從方法論的角度對主觀主義主要特征最直接、最具體的表述。其具體表現在:一是主觀性。這里的主觀性是指主觀主義者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而單純從主觀愿望出發(fā),從固有的條條框框出發(fā),從夸大個別事例入手,從馬列主義的“本本”出發(fā)考慮和處理問題。二是片面性。片面是與全面相對立的方法論,主觀主義者不知道用全面的觀點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而是用一點論或均衡論這樣片面的觀點去解決日益變化的客觀現實。他們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或者以偏概全,或者走極端,或者一刀切。三是表面性。所謂表面性就是主觀主義者只在表面上做文章;粗枝大葉地走馬觀花地了解表面現象或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只注重實際經驗而停滯不前;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視實際內容等。四是危險性和欺騙性。這是主觀主義在實際工作中最突出的特征。在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中,毛澤東認為教條主義對革命更為危險,因為教條主義者幾乎斷送了中國革命。同時它有很大的欺騙性,因為教條主義者往往以理論家、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自居,誰對他們的看法產生懷疑,誰就是反馬列主義或機會主義,就會受到打擊、迫害。
毛澤東認為,主觀主義對革命的危害是嚴重的。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同時,毛澤東在相關文章中用大量的無可辯駁的事實和數據論證了主觀主義特別是其中的教條主義、冒險主義給中國革命帶來的巨大損失。在此基礎上,毛澤東還提出了反對主觀主義的重要性,把主觀主義概括為四個“大敵”,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反對黨內主觀主義的決心和對主觀主義的仇恨。
(三)主觀主義產生的根源及其克服的有效方法
主觀主義產生的根源是復雜多樣的,本文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首先,從當時黨組織的構成成份來看,當時黨組織構成的最大部分是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當時的農民受傳統(tǒng)封建思想的影響,思想上具有一定的狹隘性和局限性,極容易產生主觀主義的思想傾向。而當時的小資產階級也存在著狂熱性、自私性、虛榮性、片面性以及動搖性等局限性,這些局限性也極容易導致主觀主義的錯誤。其次,從認識論根源來看,“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絕對化,是產生主觀主義的最重要的認識論根源?!薄?〕主觀主義者認為共產國際的指示和蘇聯經驗是神圣的,絕對正確的,作為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就應該堅決地執(zhí)行,從而導致了了主觀主義。而主觀主義者往往不深入實際搞調查研究,他們的認識往往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停留在想象、書本、地圖和現成的材料上。最后,從當時黨組織的自身建設來看,作為年輕的中國共產黨組織比較弱小,對敵斗爭的經驗不足,一些黨員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不夠深入,整體理論水平不高,當時黨的組織機構、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組織原則也不夠健全和完善,命令主義、形式主義、軍閥作風等現象還在一些黨員干部思想中存在,這些現象的存在為主觀主義思想的產生和存在提供土壤。
在一系列的文章和講話中,毛澤東在對主觀主義批判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克服主觀主義的有效方法,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進行深入而廣泛的調查研究;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加強和完善黨的自身建設;倡導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主觀主義進行堅決的斗爭等。
三、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理論的現實意義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的理論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有利于反對實際工作中的各種主觀主義錯誤
改革開放以來,毛澤東曾經批判的主觀主義錯誤在黨內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粉碎“四人幫”以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方面重新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另一方面,嚴肅批評黨內存在的冒險主義、保守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主觀主義錯誤。在新形勢下,黨內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錯誤現象仍然存在,習近平總書記把它們歸納為“四風”?!八娘L”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我們任由“四風”蔓延下去的話,那么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對黨內存在的“四風”進行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和大掃除,徹底解決黨內存在的主觀主義在新形勢下的各種表現形式。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從嚴治黨,堅決懲治腐敗等新舉措。腐敗現象是長期存在黨內的特別頑固的“毒瘤”,是主觀主義錯誤在現實社會最集中的表現,只有解決了這個關鍵問題,我們黨才能真正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真正做到密切聯系群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而要解決腐敗問題的關鍵是健全制度和懲治力度這兩個實質性問題。
(二)有利于正確認識反對主觀主義斗爭的長期性
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同長期存在于黨內的主觀主義進行了堅決地斗爭,闡述了主觀主義的含義、表現、危害、產生的根源以及糾正的方法,提出了反對主觀主義重要性,強調了反對主觀主義斗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當前,我們黨內仍然存在著各種主觀主義的錯誤傾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糾正了過去在指導思想上的失誤,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各種主觀主義的錯誤進行了堅決地斗爭,黨的自身建設取得了重大進步,使我們黨日趨成熟和完善,各項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但我們仍應清醒地認識到,黨內各種主觀主義錯誤仍然存在著,一些腐敗現象腐蝕著黨的肌體,影響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糾正各種主觀主義錯誤及其各種腐敗現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反對主觀主義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薄?〕因為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上講,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與人類社會發(fā)展共始終。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必然存在著真理與謬誤、真善美與假丑惡的對立和斗爭,主觀主義也就不可能絕跡。只要人類存在一天,主觀主義就會存在一天,反對主觀主義的斗爭永遠不會終結。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充分說明了反對主觀主義在新形勢下各種表現形式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反對主觀主義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參 考 文 獻〕
〔1〕聶耀東.馬克思主義哲學名著導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0.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97.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3.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0.
〔5〕俞國鋒.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的歷程和方法〔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1994,(01):8.
〔6〕楊春貴.毛澤東關于反對主觀主義的理論〔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J〕.1991,(08):16.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