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煉
摘要: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通過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開發(fā)學生潛能,逐步引導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以改變單調乏味的識字教學現(xiàn)狀,力求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識字;激趣;培養(yǎng)能力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也是孩子們學習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又是重中之中。如何讓他們對識字產生深厚的興趣,讓他們在枯燥在寫字中培養(yǎng)識字興趣,這是我們低年級語文老師一直在探討的話題。接下來我就本人在近幾年的識字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生字的情況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巧設情境,激趣識字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們有想學習的興趣,識字就不會成為一種負擔,更多的是一種享受,或者說是一種樂趣。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選擇適合低年級孩子的話題,激發(fā)學生有去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他們能夠做到自己想去學,自己想動手去寫。我們都知道低年級的孩子性格特點是天真活潑,好動坐不住,但他們又特別喜歡被表揚。我們教師要抓著這一典型特點,要能找出孩子的優(yōu)點,常鼓勵他們,更要多多去表揚他們,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讓他們都能感受到成功喜悅。在課堂教學中應多用親切式的語言,稱學生為“孩子們”、“小朋友”,讓學生有親切感。這樣在識字的過程中也會變成一個交朋友的過程。
二、形式多樣,玩中識字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是學生產生興趣的引子”。低年級的學生在上課的時間里,有意識去聽課的時間短,要在整堂課中讓學生保持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更不能讓孩子們感到學習的枯燥無味、厭惡反感,所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針對他們最喜歡做游戲和好勝心強這一特點,教師在課堂上可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動,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樣趣味的識字游戲,學生們都沉浸其中,玩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中每個小朋友都參與進來了,無形之中識字意識已滲入人心。具體有以下幾種識字游戲的設計:
1、“找一找”識字游戲
在上某節(jié)識字課上,我先讓學生自主認字,接著我用多媒體播放《找朋友》的歌曲,讓學生一邊唱,一邊拿出拼音卡去找出它的朋友——生字卡。在這個游戲識字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識字興趣非常濃厚,一個個都很快就完成了任務,學習效果好。
2、“變一變”識字游戲
在學習一些不能拆的獨體字時,我就會用“變一變”的方法來識字。如學習“一”、“口”、“日”等獨體字,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字的結構的特點(都是獨體字),再讓學生給這些字增減筆畫或改變某一筆畫的長短、位置成為新字,在游戲中幫助學生鞏固識字。
3、“拆一拆”“合一合”識字游戲
在教學《小青蛙》一文時,文本中一個識字的重點是:“青”“清”“晴”“情”“請”這五個形近字的辨析與識記。在課堂上我設計了一個“小青蛙過河”的合字游戲。我先談話激趣:“同學們,小青蛙想要過河去,可是河水太急,河面太寬,你們愿不愿意幫它摘些荷葉給它搭個橋呀?”孩子們一聽積極性十分高,我馬上組織學生分組做合字游戲。每個小組的學生都齊心協(xié)力、爭先恐后地把字的偏旁和部件往一起拼貼,最后請學生們上臺展示合作成果并由學生互相評價。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三、拓寬眼界,自主識字。
生活處處皆語文。識字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還應該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中去識字,以進一步培養(yǎng)識字能力,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1、課外積累,興趣識字
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時,有一個學習“蟲”字旁的字的部分,我先讓學生明白了“蟲”字旁的字大都和昆蟲有關,再讓學生們課后去收集一些有關小昆蟲的知識,積累帶有“蟲”字旁的生字。
2、利用環(huán)境,引導識字
學校墻壁上的標語、校園內花草樹木上的提示、教室里的黑板報等都是學生識字的好教材。我要求學生每天留意學校的公告欄,評比欄,在每周的班會課上簡單匯報,你從公告欄里知道了什么,又學到了哪些字。這一招對于鞏固,拓展課堂所學大有好處。
3、時時留意,處處識字
學生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經(jīng)過許多商店、飯店等,我便要求學生在生活中留意識記招牌、廣告標語,并讓他們把識記的漢字寫在識字本上,每周五的第五節(jié)課帶到學校與同學交流,做到時時留意,處處識字。
四、課外閱讀,培養(yǎng)識字
學生僅憑課堂上識字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在課外不斷鞏固識字。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提供有利的識字環(huán)境,讓學生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都有想識字、多識字的愿望。如在班級開展讀書、愛書活動,利用閱讀課、午讀課鼓勵學生去學校圖書館借閱書籍,也可自帶課外書籍,在班級建立“圖書角”,讓學生相互借閱、交換課外書籍,在閱讀中學會識字。學生在這樣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中不斷積累知識、豐富知識,使他們每時每刻都在識字中,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能力,還使他們的識字量不斷增加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自身之間本就存在個體差異,在教學中要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喜歡的、合適的方式識字,只要學生能夠盡快的記住漢字,方法不要求統(tǒng)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是孩子們自己喜歡做的事,他們就不會厭煩,而會覺得這是一種樂趣,一種心理需求的滿足。在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的同時,我們作為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好動、好勝的特點,運用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如直觀演示法、兒歌記憶法、自編謎語法、形近字比較法……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游戲中自主識字。只有體驗到識字的快樂,才能激發(fā)他們自主識字的渴望,培養(yǎng)他們自主識字的能力,使識字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需要和精神享受,使學生真正成為識字的主人,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識字任務,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識字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2]倪文錦主編:《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小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