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我從小就喜愛音樂,立志要與音樂為業(yè)。1997年9月我考入遵義師范音樂班,正式走上音樂學習之路。2002年考入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劇專業(yè),2006年任務川縣職教技術學院音樂老師,2008年底調入貴州省花燈劇院,從業(yè)至今已將近十年。
我在劇院是一名演員,主要從事花燈音樂、歌曲的演唱,以及表演工作。十年間,我經歷了花燈戲及花燈音樂的發(fā)展與變化。尤其是花燈音樂,從小舞臺走上大舞臺,從省內走向全國,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受到了全國聽眾的喜愛。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我意識到,雖然花燈音樂取得了一些成績與鼓勵,但要想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必須還要在人才培養(yǎng)上下功夫。其中,花燈音樂演唱人才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然而,培養(yǎng)專業(yè)的花燈演唱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受到方方面面許多原因的影響,特別是花燈音樂演唱人才本身的條件限制。下面我將結合工作經驗,簡要地談一談花燈音樂演唱人才的多樣性與特殊性。
一、掌握多種唱法
花燈來源于民間,以前的花燈班和花燈藝人常常走鄉(xiāng)竄寨,演唱的往往都是傳統的花燈小調。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聽眾審美的提高,傳統的花燈小調已經無法滿足越來越大的舞臺,和越來越高的平臺的需要?;粢魳芬苍跁r代的推動下,不斷創(chuàng)新與融合。
如在大型花燈劇《鹽道》中,故事發(fā)生在思南,劇中就加入了思南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烏江號子。無論是悠揚的平水號子還是激昂的沖灘號子,在劇中都有表現。而使用單純的花燈唱法是無法駕馭烏江號子的。烏江號子擁有一種原始的爆發(fā)力,有的唱段沒有歌詞,只有吶喊和呼號,這對節(jié)奏、對氣息、對技法都有很高的要求。
再如大型花燈劇《云上紅梅》中,故事發(fā)生在黔東南苗族地區(qū),其中第二場的苗寨清晨、第四場的歡送等場景就融入了飛歌、蘆笙、錦雞舞等元素,還加入了苗族本土音樂,演唱者就需要用苗歌和民歌的方法來演唱,以烘托出苗寨特有的氛圍。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花燈音樂正在與其他藝術形式產生碰撞與融合。因此,花燈音樂演唱者必須學習、掌握多種演唱方法,這是大勢所趨。
二、有一定的表演基礎
貴州省花燈劇院的演員往往是一專多能,歌唱演員有時也會被安排上臺表演小戲和小品,或在大戲中擔任角色。就專業(yè)而言,從事音樂演唱的演員有花燈科班出身的演員,大多數都是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的演員,根本沒有學過表演,因此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不過,劇院的領導和老師們經常對我們進行專業(yè)的表演指導,我們的演技也漸漸得到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花燈音樂演唱人才的表演舞臺并不局限于晚會或是音樂舞臺,更多地是綜合舞臺和戲曲舞臺,進而,就要求我們的花燈音樂演唱人才要積累一定的表演基礎。
花燈小調從民間而來,類型豐富、風格多樣,往往兼具抒情性和故事性。故事靠什么來表現,除了歌詞或唱詞,靠的就是表演。而花燈音樂中的表演往往帶有一些簡單的身段、動作,同時也要聲情并茂,做出相應的表情,要對音樂和唱詞有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如花燈歌曲《梅花》,就要在演唱的時候展現出歌詞中所寫的那樣,梅花的純潔、高潔、不亂開的高貴品質,表演深情而不做作,用一種喜悅的心情去歌頌梅花、贊揚梅花,從而讓觀眾感同身受。
三、有一定的花燈基礎知識
花燈音樂只是花燈藝術的一部分,要想將花燈音樂演唱好,沒有一定的花燈基礎知識是不行的。如花燈的分類,如花燈的地域分布,不同地區(qū)的花燈特色,花燈的風格,花燈的表演形式,花燈基本身段等等。只有掌握基本知識,才能對花燈,進而對花燈音樂有深入的理解。
如《四路花燈聯唱》,把選取了東西南北四路花燈的經典歌曲融合在一起。在演唱的時候,就必須了解每一路花燈的風格,同時配合花燈的一些基本動作來加強表演,這樣才能把這個作品演繹好。
雖然我們不是花燈科班出身,但在平時的工作中可以向同事和老師請教,這樣日積月累,就能在表演時派上用場。
四、貼近生活
提到歌曲演唱,總讓人想到在燈光照耀的舞臺上,演員身著盛裝,在樂隊的伴奏下,動情演唱。給人高高在上、不可觸碰的感覺。但花燈音樂演唱不是這樣,它最初是老百姓的娛樂方式,形式生動活潑、接地氣。這就要求演唱者要貼近生活、貼近百姓,無論演唱還是表演都要自然而然。
如《云上紅梅》中開場的歌曲《月亮船》,選用的就是小女孩來演唱,小女孩不加修飾的童聲,顯得單純、空靈、自然,非常符合《月亮船》的意境和歌詞,讓人對夢想充滿了向往。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因花燈音樂演唱人才的多樣性和特殊性限制,花燈音樂演唱人才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難度,人才的綜合性要求較高。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近年來,貴州省花燈劇院大量啟用年輕演員,隨著大型劇目創(chuàng)作的不斷增多,將年輕演員安排到舞臺上去摸爬滾打,積累實戰(zhàn)經驗。其中就包括了花燈音樂演唱人才。我們采取以老帶新的形式,讓年輕演員跟隨具有豐富經驗的資深演員,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提高年輕花燈演唱人才的職業(yè)素質。在日常工作中也加強業(yè)務學習。相信隨著培養(yǎng)制度與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未來會涌現出更多優(yōu)秀的花燈音樂演唱人才,來演繹更多膾炙人口,受聽眾歡迎的優(yōu)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