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華,王麗琴
作者單位: 323000浙江省麗水,麗水市中醫(yī)院
研究發(fā)現(xiàn),冠心病與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的發(fā)病率呈正相關,主要原因為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是由于心臟冠脈阻塞而導致的心肌供血不足進而延發(fā)至全身所致[1]。目前,臨床的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通過口服調節(jié)血脂水平緩解冠脈阻塞程度,但效果欠佳[2]。本文分析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替格瑞洛對冠心病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心功能及炎癥因子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浙江省麗水市中醫(yī)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98例,均符合:(1)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2)靜息心電圖出現(xiàn)兩個或以上相鄰導聯(lián)ST段下移超過0.1 mV;(3)有發(fā)作性胸痛等臨床癥狀發(fā)生;(4)臨床癥狀與檢查結果符合疾病診斷標準[3]。排除慢性傳染性疾病者、治療相關藥物過敏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41~72歲,平均(52.01±5.32)歲;病程1~9年,平均(4.32±1.45)年。觀察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40~71歲,平均(49.43±4.98)歲;病程2~8年,平均(4.01±1.55)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鈣離子拮抗劑、受體阻滯劑、硝酸脂類藥物、臥床休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平和心態(tài)以及低鹽低脂飲食等治療。
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帨首郑篐20051408生產廠家: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治療,20 mg/次,1 次/d,口服;氯吡格雷(國藥準字:H20000542生產廠家: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給藥量300 mg,1次/d,口服,后將給藥量調整為75 mg/次,1次/d,口服。觀察組給予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替格瑞洛治療,其中阿托伐他汀給藥量同對照組;替格瑞洛,首次給藥量180 mg/次,1次/d,口服,以后為90 mg/次,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給藥1個月。
1.3 評價指標 (1)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各項指標,C反應蛋白(CRP)、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及親環(huán)素A(CypA)水平。(2)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功能各項指標[血小板反應指數(PRI)、血小板聚集率(MPA)]及心功能指標 [N末端 B型鈉尿肽原(NT-pro-BNP)]情況。(3)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及發(fā)作次數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水平改善情況治療后,兩組炎癥水平均有明顯好轉(均P < 0.05),且觀察組CRP、MMP-9、IL-6、TNF-及Cyp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及血小板功能改善情況 治療后,兩組心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均有明顯好轉(均P<0.05),且觀察組PRI、MPA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2.3 兩組心絞痛發(fā)作改善情況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均有明顯好轉(均P<0.05),且觀察組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及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在臨床又稱為上升性心絞痛或梗死前綜合征。目前臨床上以藥物治療為首選治療方法,包括硝酸脂類藥物、血小板受體拮抗劑、抗血小板凝聚藥物及抗凝藥物等[4]。
阿托伐他汀對脂蛋白及血漿膽固醇的調節(jié)作用是通過抑制膽固醇和HMGCoA 還原酶的生物合成完成[5]。IL-6、TNF-在冠心病炎癥反應中起到重要作用,均屬于預后恢復的評定指標之一[6]。CRP屬于激活巨噬細胞的主要因子,并可促進MMP-9的表達,將內皮細胞的完整性破壞,使其保障穩(wěn)定。而CypA是來自血管腔中斑塊內核心區(qū)的死亡細胞,可有效反應體內血脂水平。替格瑞洛是P2Y12受體拮抗劑,無需通過肝臟代謝酶作用即可可逆性的與 P2Y12受體結合,顯著縮短了起效速度,促進了血小板功能的恢復[7]。且P2Y12基因多態(tài)性不會影響該藥物的有效性,P2Y12受體與ADP結合后,可有效誘導聚集血小板,參與形成動脈血栓[8]。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該藥物與P2Y12受體分離后,不影響受體自身功能,顯著增加了治療窗,降低了因血小板被過度抑制而誘發(fā)的出血風險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9]。該藥物還可通過變傳導、變時以及負性變力的作用抑制兒茶酚胺對心臟的影響,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可通過降低氧自由基的含量,預防鈣離子超載的發(fā)生,降低由中性粒細胞參與的炎癥性反應發(fā)生,進而對心臟起到保護效果[10]。故兩種藥物聯(lián)合給藥,可起到保護心肌功能,提高血小板功能的臨床效果。本研究表明,治療后,觀察組 CRP、MMP-9、IL-6、TNF-及 CypA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RI、MPA及NT-proBNP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及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心絞痛的發(fā)作頻率及發(fā)作后持續(xù)時間與心肌缺血程度成正向相關性,故經聯(lián)合給藥可顯著改善心肌缺血程度。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水平改善情況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及血小板功能改善情況
表3 兩組心絞痛發(fā)作改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