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營
豬肉是為我們提供營養(yǎng)的重要食物之一,但在我國發(fā)現(xiàn)非洲豬瘟后,許多消費者不禁擔心,現(xiàn)在的豬肉,我們還能放心食用嗎?
吃豬肉莫恐慌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發(fā)生在家豬、野豬身上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達100%。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進行預防。豬被攜帶病毒的昆蟲媒介叮咬后,可能會被感染,但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患病的豬或污染物直接接觸健康的豬。
至于我國近期發(fā)的非洲豬瘟疫情是否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非洲豬瘟并非人畜共患傳染病,也就是說其不會傳染到人體,只會在豬之間進行傳染,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此外,供應到我們餐桌上的豬肉都要經過嚴格的檢疫,屠宰前要經過3次檢測。所以,人們可放心食用。
非洲豬瘟病毒在低溫暗室內可活6年,在室溫中可活數(shù)周。加熱被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血液至55℃,要30分鐘,加熱至60℃要10分鐘,病毒才被破壞。豬肉經較長時間(不少于100天)的腌制,也可大大降低病毒的感染性。這意味著,正常的烹飪煎炒都會讓這種病毒失去活性,不會因吃豬肉染上非洲豬瘟。
豬肉的營養(yǎng)
豬肉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不僅為人體提供優(yōu)質的蛋白質、必需的脂肪酸和豐富的微量元素,還可以提供半胱氨酸和血紅素(有機鐵),以促進鐵的吸收,從而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它所含有的維生素A還可以促進視力,提高骨骼、牙齒、毛發(fā)等生長的作用。同等重量下的豬肉所含的維生素B1是牛肉的4倍多,是羊肉和雞肉的5倍多。維生素B1與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關系密切,能改善產后抑郁癥狀,還能消除人體疲勞,提高機體免疫力。
豬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具有補腎養(yǎng)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其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后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能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飲豬肉煮的湯可緩解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干咳、便秘。
豬肉久煮后含脂肪少
曾有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豬肉如果調煮得宜,它亦可成為“長壽之藥”。某地區(qū)的八十歲以上老人幾乎每天都吃豬肉,但老人們吃的豬肉都會煮很長時間。做法是先將豬肉煮2~3小時后,再加入海帶或蘿卜又煮1小時。
經過化驗分析,豬肉經長時間燉煮后,脂肪會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而膽固醇含量也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