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開開 胡海波 黃永光
(云南河口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云南 紅河 661399)
急診膽囊切除術是臨床針對膽囊炎患者實施的治療措施,通過從腹部建立切口對病灶實施切除等工作來達到治療效果。但手術本身屬于侵入性操作,可對患者身體機能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如未能得到有效護理干預,不僅會降低治療效果,也會大大延長其術后恢復時間[1]。本院就34例老年急診膽囊切除術患者采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開展研究,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67例老年急診膽囊切除術患者,根據就診日期分組,單號記為實驗組,雙號記為參照組,實驗組34例,參照組33例。實驗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60~73歲,平均(67.4±1.2)歲;參照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61~73歲,平均(67.5±1.3)歲。兩組基線資料進行比較,經χ2/t檢驗得出P>0.05,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兩組基線資料具有較好均衡性,可進行對比研究。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采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術前準備。術前對患者開展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預,將手術過程、內容、目的等相關信息對患者進行講解,術前12h禁食、8h禁水,手術髂30min可給予其靜脈滴注廣譜抗生素;(2)術后護理。手術完成后,給予口服復方乙酰水楊酸片(生產廠家:天圣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0021516)每次65~130mg,每天3次;靜脈滴注抗生素連續(xù)治療,術后6h囑咐患者適量飲水,術后4~8h腸內無明顯不良癥狀,即可進食流質食物,根據腸胃功能情況狀可逐步恢復至正常飲食,術后24h拔除留置尿管,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并積極控制輸液量,同時結合其病情進行抗感染治療。
觀察護理過程中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記錄開始進食、下床活動、排氣、術后輸液及住院時間。
本次研究采取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數據呈均數標準差()表示,采取獨立配對t檢驗;計數數據呈百分比(%)表示,采取卡方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數據間比較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0.00%(0/34),參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03%(1/33),其中實驗組膽漏0例、腹腔出血0例、切口感染0例,參照組膽漏0例、腹腔出血1例、切口感染0例,實驗組與參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0.988)。
實驗組開始進食、下床活動、排氣、術后輸液及住院時間與參照組相比要短,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兩組開始進食、下床活動、排氣、術后輸液及住院時間()
表1 觀察兩組開始進食、下床活動、排氣、術后輸液及住院時間()
實驗組 34 1.24±0.28 1.59±1.11 2.10±0.46 1.95±1.42 6.25±2.23參照組 33 1.96±0.34 3.62±1.16 3.33±0.43 3.46±1.26 9.32±2.65 t 9.474 7.320 11.299 4.599 5.13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急診膽囊切除術是臨床針對膽囊炎患者實施的治療措施,為膽道外科常用術式,主要用于治療膽囊炎、膽石癥等疾病,通過切除病灶及炎癥組織來到達到治療效果[2]。以往臨床針對急性膽囊炎患者切除術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雖然能夠對其病情進行觀察,但并無法準確緩解術后對患者造成的影響[3]。因此,臨床針對其應采用有效護理措施干預,促使患者盡快康復。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是臨床一種新型護理理念,能夠通過采取一系列圍術期護理內容干預改善患者心理就生理狀態(tài),有效減少術后恢復時間,促使其盡快恢復。應用于急診膽囊切除術中能夠以患者自身情況及治療效果為出發(fā)點,逐步提高患者自身狀態(tài),包括滿意能力及抵抗能力等,進一步減少或阻斷患者在治療過程出現的應激反應,促使其盡快恢復健康生活[4]。本研究結果,兩組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并未出現較為嚴重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均處于可接受范圍,而實驗組患者經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患者治療后恢復及住院時間均有明顯縮短,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老年急診膽囊切除術中加入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效果顯著,能夠減輕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應激反應,促使其盡快恢復,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