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忠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146-02 葉瀾教授曾作過這樣的精辟論述:“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币蚨鴶?shù)學教師應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賦予學生發(fā)現(xiàn)的權利,數(shù)學課堂應是充滿活力的,動態(tài)生成的。但是我們又不可忽視預設,沒有足夠的“預設”作為鋪墊,教師就不會有恰到好處的引導,更談不上課堂的動態(tài)推進,“生成”將無從談起。只有讓“預設”和“生成”并重,完美結合,才能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精彩。
一、精心導課,引發(fā)生成的課堂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shù)學。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景。如我在教《圓的認識》時問道:當三角形和正方形第一次見到圓,想象一下他們會說什么呢?老師有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十萬個為什么》,想看嗎?你們在座位上聽我說開始,誰先上來拿到,我就送給誰,好嗎?生1:不行的,我們吃虧的,每個同學到老師的距離不相等,這樣不公平的。師:不公平,那你們有好辦法嗎?生2:我們可以圍成一個圈(圓),老師站在圓心,這樣就可以了。師:這樣為什么就公平了呢?生3:我們每個人都站在圓邊上,老師站在圓心,我們每個人到老師的距離就相等了?!@樣的預設,抓住了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而且學生又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因而達到了迅速的生成。
二、抓住意外, 展現(xiàn)精彩思維
在新課程理念倡導下,我們的課堂充滿了意外與驚喜。這些閃耀著的智慧之花使我們的課堂充滿了活力與魅力,教師要及時抓住這些“意外”,展現(xiàn)這些意外,讓學生的思維之花時時綻放精彩。如在教《軸對稱圖形》時給學生出示了一些平面圖形,讓學生判斷。生1: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生2:我不同意。因為我把它對折以后發(fā)現(xiàn)它不能夠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軸對稱圖形。這時教室里一半學生同意生1的意見,還有一半學生同意生2的意見。師:同意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的同學請亮出你的觀點。生3:我把平行四邊形對折后是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所以它是軸對稱圖形。生4:我反對。對折后盡管形狀一樣、但是沒有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軸對稱圖形。生5:我反對生4的意見。盡管不能完全重合,但是如果我沿著折痕剪開的話,這兩個梯形就可以完全重合了。生6:如果按照你的說法,那么軸對稱圖形的定義應該是剪開,而不是對折了!這時教師說:現(xiàn)在你們認為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嗎?(不是?。┻@時又有一個學生舉起手來:我有補充。如果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相等,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我還知道它是菱形。教室里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從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一半學生認為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顯然出乎教師的意料之外,但是教師及時把握了這個錯誤的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爭論,在爭論中學生知道了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這時學生舉手補充,菱形也是軸對稱圖形。教師處理得也很到位,啟發(fā)學生的認識升華,成就了精彩。
三、采用人文評價,展示精彩生成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應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標,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習后的結果與成效,更要關注他們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痹谡n堂上,教師要善于利用現(xiàn)場生成的教學信息進行巧妙的評價。
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8加幾的加法”的新授課時,課堂上出現(xiàn)了如下一幕:師:你們還會算哪些“8加幾”的算式?生1:我會算8+8=16。生2(立即大聲反對):不!8+8=17。眾生嘩然,都說“錯了”。生2黯然失色,滿臉通紅,嘴里嘀咕著:早知道就不說了……師(微笑著):大家先別急,說不定這位同學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聽聽他是怎么想的,好嗎?生2:昨天我計算9+8=()時,不是說過9向8借1來湊10嗎?計算8+8=()時也一樣,8向另外一個8借1,另外一個8就剩下7,不就等于17了嗎?哦,原來是受“9加幾”算法的負遷移影響。找出了癥結后,教師把生2的想法板書在黑板上,讓大家了解其中的錯誤原因,最終算出了正確答案,教室里又回歸了平靜。師:通過剛才的爭議,同學們都明白了計算“8加幾”有一種方法就是利用8和2湊成10進行計算……延遲的評價給學生提供一個表白、辯解的機會,更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尋因糾錯的臺階。于是,這位遭遇挫折的學生重拾可貴的信心,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
課堂是開放的,教學是生成的,教學過程是“靜態(tài)預設”在課堂中“動態(tài)實施”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應不斷加厚自身的底蘊,不斷的錘煉、提高課堂駕馭和應變能力,讓數(shù)學課堂充滿智慧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