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士兵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在讀大學生士兵是大學生士兵中的主體。但由于部分原因和條件限制,絕大多數在讀大學生士兵需要在服役期滿后退伍復學。重返校園的退役大學生士兵面對身份和外部環(huán)境的的轉換,在心理上難免存在一定的適應性困難。本文旨在探討退役大學生士兵在重返校園生活后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提出相應緩解措施,以幫助復學的大學生士兵重新適應校園環(huán)境,盡快投入學校生活。
關鍵詞:退役大學生士兵;校園再融入;心理適應
1 退役大學生返校后心理問題的現實表現
復學退役大學生士兵在回歸校園后,與之前的軍營生活形成巨大反差,心理上難免會出現一定落差,主要表現有:
1.1 孤獨感與落差感
大學生士兵退伍回歸校園后,原來班級的同學已經離開校園或者即將離開校園。臨時加入一個新的班集體,從生活環(huán)境和心理上都需要重新適應,需要重新認識老師和了解同學,在此過程中便會產生很強的孤獨感。其次,心理落差強烈的是部隊所強調的政治責任、意識形態(tài)、紀律觀念和戰(zhàn)斗精神等主流思想與大學里自由的校園環(huán)境、多元的文化思想格格不入,使得退伍大學生士兵出現目標模糊、思想茫然的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落差感。
1.2 人際關系淡化
在部隊嚴格的作息制度下,他們已經形成了定時睡、定時起的生活規(guī)律,而大學校園的作息是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的,這使得他們與周圍同學在作息上出現不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另外,大部分退伍大學生復學后比同班同學大2到3歲,他們與新同學已經有了明顯代溝,對新班級的同學感覺沒有共同語言和話題以至于缺少有效溝通。雖然很多退伍大學生深知兩種環(huán)境之間所存在的差異,但是卻無法及時準確地弄清自身定位的差異,因此也就談不上積極調整心態(tài)和改變自己去融入新環(huán)境,這對他們融入校園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3 迷惘和焦慮
對經歷過軍旅生活的人來說,考慮最多的還是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很多大學期間參軍的學生在返校后會出現迷惘和焦慮心理,無心學習,甚至覺得學習和自己沒有多大關系,有的干脆退學直接去工作了。另外很多大三大四的退役大學生士兵會想著自己能找到什么樣的工作,以及即將接觸社會大環(huán)境中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等眾多不確定因素。
2 復學退役大學生士兵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引起復學退役大學生士兵重返校園后心理適應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個人角色轉換障礙、學校重視不足及軍隊的教育缺失等方面。
2.1 角色轉換適應障礙
軍人在部隊期間受條令條例規(guī)范和約束,平時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軍事訓練,環(huán)境較為封閉,形成了狹窄的角色認知。服役期滿后,退役回到地方就會短暫地出現角色轉換適應障礙。退伍大學生在高度緊張的部隊生活中,突然回歸到地方的輕松的學習狀態(tài)。從“在校生”到“高素質士兵”再到“退伍大學生”,這個定位的轉變迅速,導致退伍大學生容易導致混亂,回歸的班級也不是之前的班級,雖然能明確軍隊和高校之間文化、環(huán)境的差別。但是對于軍人和大學生之間的界定仍然無法確定,難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
2.2 學校重視程度不足
該群體雖然特殊但人數極少,對于這部分學生的教育很難引起高校的重視。而鮮少有高校提供專門的平臺供退伍大學生聯系,很多退伍大學生根本就不知道有哪些人。很多高校內的退伍大學生都是通過自身的聯系,和武裝部咨詢得來的聯系方式,通過私下聯系才建立的群體。輔導員和班主任會認為退伍大學生比同屆的學生要年長,懂得事情要多,又在部隊里面歷練過兩年,應該更加成熟,適應能力更強,不存在生活、思想和人際關系等適應性問題,并不需要對這個群體額外的重視。因此,高校和老師忽視了退伍大學生的適應性問題和缺乏解決退伍大學適應性問題的經驗。
2.3 軍隊的教育缺失
很多軍隊干部認為,在軍營中表現優(yōu)異的他們,返回學??隙ú粫刑鄦栴},畢竟軍營環(huán)境比學校要嚴苛得多,因此,具有針對性的思想引導、心理咨詢和教育等都沒有展開。但是在離開了學校兩年的文化課學習,以軍事課為中心的退伍大學生重返校園后,會在學習上面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大學生士兵在部隊所具有的優(yōu)勢掩蓋了其退伍后可能存在的問題,造成軍隊在這方面教育嚴重缺失。
3 提高復學退役大學生士兵心理適應能力的建議
做好退役大學生士兵復學后的心理適應工作,有助于他們盡快實現角色轉換和環(huán)境適應,對后續(xù)學習和生活都會產生積極影響。筆者認為,可從學校、部隊與個人等角度來提高復學退役大學生士兵校園再融入的心理適應能力。
3.1 學校應提供適應性教育支持
退伍大學生在返回高校初期的教育,高校是否重視退伍大學生這一群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退伍大學生復學后的發(fā)展。高校應當積極展開關于退伍大學生角色轉變的主題教育,在進行主題教育的過程中,做好對退伍大學生的思想轉變工作。高校人武部應該積極關注退伍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況,并且組織優(yōu)秀的退役復學大學生定期進行講座和交流,為新退伍的大學生提供必要的經驗。
3.2 鼓勵退伍大學生士兵提高自身能力
作為一名退伍大學生,首先要學會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積極面對從一名革命軍人向地方大學生轉變的困難,與部隊的領導戰(zhàn)友交流的同時主動與老師學生交流,做好返校復學的準備。明確一名退伍大學生的角色定位,并且做好退伍復學的學習規(guī)劃。在離開部隊的高壓環(huán)境的同時,不能一味的放縱自己,應該不忘軍人本色。面對學業(yè)、人際交往、心理出現的落差問題,應該正面地面對,尋求解決的方案。同時剛回歸校園不能對自己有過高的要求,應該凡事盡力而為,積極地面對挫折。
3.3 部隊應提供退伍前輔助性教育
由于大學生兩年入伍的經歷內,著重注重軍事體能的訓練而忽視了知識文化的訓練。一離開部隊,就回到大學的課堂中,對于退伍大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部隊可以通過引入MOOC在線教育平臺,連隊組織即將退伍的大學生士兵進行提早學習,使得大學生士兵可以更早地接觸之前文化知識。退伍大學生對于部隊仍然有濃厚的感情,然而俗話而言“鐵打的軍營流水的兵”,退伍的大學生士兵一旦離開部隊很難再與部隊有任何聯系。其實,這樣的關系并不適合現如今的部隊和地方之間的關系。因此,部隊應該建立退伍大學生的數據庫,了解退伍大學生一系列的基本數據,并且定期組織人員和退伍大學生保持聯系,咨詢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面對有生活困難和學習困難,有部隊出面給予幫助。
4 結語
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從“在校生”到“大學生士兵”再到“退伍大學生”,所面臨的環(huán)境也不斷變化,加之政府、社會、高校給予的關注太少,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的適應性問題。但是,如果能將退伍復學學生在高校中合理的應用,他們可以是輔導員的好助手、優(yōu)秀學生骨干、學生中的主要力量。 只有通過學校、部隊以及這一群體自身的凝聚共識、通力合作,做好退役大學生士兵校園再融入的心理調適,引導他們盡快適應校園環(huán)境并以良好心態(tài)投入到學校生活,才能有效促進復學退役大學生士兵成長成才、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俊宇,陳永光,李蒙蒙. 大學生應征入伍及退役復學現狀調查與研究[J]. 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6,(18):44-49.
[2]蔣東旭,陸天宇,馮秋然. 退伍大學生校園再融入問題分析[J]. 教育觀察(上旬刊),2015,(02):65-66.
[3]賈敬燦,趙芳,陳曉等.在讀大學生參軍退役后大學學習階段的問題與對策[J].北方文學旬刊,2014(2):204-204.
作者簡介
高莉(1992—),女,漢族,江蘇揚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問題與社會管理、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