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垚 吳雪芹(通訊作者) 杜玉峰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血液科 湖北 宜昌 443000)
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PT)是常見的血液疾病,由于骨髓克隆增殖異常導致,具有發(fā)病隱匿、起病緩慢的特點[1]。臨床上治療PT多采用羥基脲等骨髓增生抑制劑,但此類藥物均可增加患者轉(zhuǎn)化為白血病的風險[2]。近年來,將干擾素應用于PT的治療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停用藥物后,患者血小板可能會出現(xiàn)復升。故本研究通過比較干擾素聯(lián)合羥基脲與單用干擾素應用于治療PT的療效,以期尋找更為有效和安全的用藥方案。
以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治療的71例PT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PT診斷標準[3];(2)入院時血小板≧700×109/L;(3)排除其他惡性腫瘤、心血管及肝腎等器官嚴重損傷者。
通過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齡(45.31±7.56)歲;伴有皮膚瘀點、瘀斑3例,下肢靜脈血栓2例。對照組共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46.64±6.55)歲;伴有皮膚瘀點、瘀斑3例,下肢靜脈血栓1例。兩組患者上述臨床資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jīng)患者本人同意及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全部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此外,觀察組治療方案: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2a(國藥準字S10970089,沈陽三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300萬U/次,qod,皮下注射;羥基脲片(國藥準字H37021289,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100mg/次,bid,口服。定期檢測血常規(guī),根據(jù)檢查結果適當調(diào)整劑量,當血小板<700×109/L時,羥基脲片使用停止,繼續(xù)使用干擾素治療。對照組給予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2a,藥品信息及用法用量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每周復查1次血常規(guī),治療3個月后評估治療效果。
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情況。
療效判定標準:血小板計數(shù)在正常范圍內(nèi)且無明顯臨床表現(xiàn)則為緩解;血小板計數(shù)較治療前下降>50%且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則為進步;血小板計數(shù)及臨床癥狀均未得到改善視為無效。有效率=(緩解+進步)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結果例數(shù)、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33例,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25例,71.43%),差異對比顯著(P<0.05)。見表。
表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皮疹1例,紅斑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3%(3/36);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1例,皮疹1例,紅斑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57%(3/35)。兩組均未出現(xiàn)嚴重肝腎功能損傷,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PT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無定論,主要考慮由于基因突變引起。目前,治療血小板增多癥的重點在于抑制骨髓惡性克隆。干擾素是一類糖蛋白,能夠通過減少巨核細胞的合成影響造血,抑制骨髓克隆,而且能夠調(diào)節(jié)免疫力,具有抗腫瘤作用。但其具有起效速度緩慢,療程時間較長等特點。在臨床上,對于血小板增多癥多采用羥基脲治療,羥基脲能夠通過降低核苷二磷酸還原酶活性,阻礙核苷酸脫氧作用,影響堿基物質(zhì)的合成,進而阻止DNA合成,抑制骨髓克隆增殖。但由于其能有效阻止DNA合成、抑制骨髓增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急性白血病或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風險增加[4]。
本研究中比較了干擾素聯(lián)合羥基脲與單用干擾素治療PT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聯(lián)合用藥具有更高的臨床有效率,且所致不良反應輕微,此結果與相關研究[5]相符,提示干擾素與羥基脲合用治療PT效果更為顯著,可更有效地抑制骨髓細胞異常增值。
綜上所述,與單用干擾素治療相比,聯(lián)合羥基脲治療PT具有更好的療效,并且不良反應輕微,值得臨床推廣。但本研究還存在病例數(shù)過少、治療時間有限,缺少對患者長期預后及停用后療效觀察等問題,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