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波
(四川省興文縣中醫(yī)醫(yī)院外科 四川 宜賓 644400)
急性膽囊炎是發(fā)病率較高的急腹癥,患者在發(fā)病后,腹部會劇烈疼痛,嚴重者會引發(fā)細菌感染,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1-2]。選擇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是治療急性膽囊炎的關鍵。本文主要探討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
將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膽囊炎患者9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患者45例;實驗組男(n=20),女(n=25),年齡為21~59歲,平均年齡為(45.9±6.2)歲;參照組男(n=18),女(n=27),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為(44.6±5.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比較,最終呈現的檢驗結果為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重大心、腎、肺疾病與膽囊區(qū)域有嚴重粘連者。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參照組行傳統(tǒng)開腹膽囊切除術?;颊哂材ね饴樽硖幚砗?,在右肋緣下做斜形切口,觀察患者腹腔情況,在明確膽囊位置后[3],將病變位置切除,行電凝止血,沖洗腹腔后,將傷口縫合。實驗組行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颊咝腥砺樽硖幚?,仰臥于床上,氣管插管。在患者肚臍周圍、右肋緣下、劍突下取三孔,建立CO2人工氣腹,壓力在1.73~1.99kpa。置入腹腔鏡,仔細觀察患者膽囊與腹腔情況,通過解剖膽囊三角區(qū)結構,暴露膽囊動脈與膽囊管,將膽囊剝離,由劍突下取出,再進行止血并縫合。將器械取出,排空腹中氣體,關閉腹腔,完成手術操作。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與臨床效果。療效標準: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CT與B超檢查沒有異常,則為顯效;患者癥狀明顯好轉,臨床體改善明顯,則為有效;患者癥狀與臨床體征均沒有好轉,則為無效。
實驗組手術相關指標優(yōu)于參照組,與參照組t值檢驗,差異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比較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比較分析(±s)
住院時間(d)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肛門排氣時間(h)實驗組 45 46.52±8.21 55.69±5.42 22.34±2.65 4.15±1.23參照組 45 75.98±8.36 125.34±10.34 35.46±3.87 7.85±1.48 t 16.8660 40.0213 18.7643 12.8977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22%,兩組數據差異顯著,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急性膽囊炎屬于腹部外科疾病,在臨床比較常見,常伴有膽囊結石[4]。誘發(fā)急性膽囊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過度勞累、進食油膩食物等?;颊甙l(fā)病后,會出現發(fā)熱、惡心嘔吐等癥狀,針對此類患者,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傳統(tǒng)膽囊切除術的創(chuàng)傷性大,術后傷口不容易愈合,會影響手術效果。隨著臨床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技術逐漸成熟。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技術,其在臨床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是在患者腹部做2~4個切口,將導管插入腹腔中,在腹腔鏡下進行手術操作[5]。此種手術方法創(chuàng)傷較小,可以減少術中出血量,且患者術后恢復較快,可以幫助患者早日出院。腹腔鏡下手術可以避免患者腹腔暴露于空氣中,對腹腔內部的損傷較小,可以降低感染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在使用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后,與參照組手術情況相比,結果顯示,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指標方面,均要好于參照組,與參照組數據差異較大;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實驗組高達95.56%,與參照組82.22%總有效率相比,優(yōu)勢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急性膽囊炎患者中運用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可以增強手術效果,改善手術指標,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