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元 謝書富
(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0030)
支氣管哮喘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一類呼吸疾病,近些年來其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主要臨床癥狀有:喘息、胸悶、肺性腦病、氣促等。該病多集中于青少年人群。為提高治療效果,現(xiàn)在綜合治療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進行治療,隨機選取我院80例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做研究,報道如下。
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間隨機選取我院接收的符合要求的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經(jīng)臨床診斷確診與《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診斷標準相符。選用數(shù)字隨機分組法將他們平均劃分成兩個小組,試驗組男19例,女21例;年均在24~77歲間,平均為(52.39±4.83)歲;病程為3~10年,平均(4.31±2.93)年。參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6~78歲,平均年齡(44.94±3.37)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5.82±1.82)年。組間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備研究性。
參照組患者均給予綜合治療手段,主要有抗感染治療、酸堿平衡和水電解質(zhì)平衡的糾正以及解痙平喘等治理。同時給予心電監(jiān)護和鼻導管吸氧,維持氧流量為2.5L/min。
試驗組在綜合治療的基礎(chǔ)上實施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進行治療,依據(jù)病人的實際情況設(shè)定呼吸狀況參數(shù),配帶合適的面罩。壓力支持通氣設(shè)置:0.10~1.90kPa,呼氣末正壓范圍為0.30~0.50kPa,濕氣范圍為8±2ml/kg,呼吸頻率范圍為11±3次/min,夕陽體積分數(shù)為0.4±0.1。
(1)分析對比兩組病患在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呼吸頻率以及心率變動狀況。(2)治療有效率評定:顯效:臨床癥狀消失不見,肺部雜音改善,指標恢復至正常值。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肺部雜音改善較輕。無效:與上述情況不符均為無效。
使用SPSS20.0處理數(shù)據(jù),并進行差異性分析。利用χ2進行驗證,計量數(shù)據(jù)利用t檢驗。劑量資料表示用(±s),顯著性差異很明顯(P<0.05),統(tǒng)計學意義明顯。
經(jīng)過治療后,試驗組PaO2以及pH等指標與參照組相比更高,PaCO2指標試驗組與參照組相比較較低,組間具有差異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氣狀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血氣狀況對比(±s)
pH PaO2(mm Hg) PaCO2(mm Hg)試驗組(n=40)參照組(n=40) 試驗組(n=40)參照組(n=40) 試驗組(n=40)參照組(n=40)治療前 7.27±0.06 7.29±0.05 52.14±6.16 52.11±4.09 72.47±2.72 72.82±3.08治療后 7.39±0.09 7.37±0.04 90.28±6.85 72.18±9.38 37.28±4.03 58.80±4.80時間
試驗組的呼吸頻率和心率與參照組相比均顯著降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心率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心率對比(±s)
項目 試驗組(n=40) 參照組(n=40)治療前呼吸頻率(次/min) 26±2 29±1治療后呼吸頻率(次/min) 21±9 25±4治療前心率(次/min) 109±4 108±4治療后心率(次/min) 88±6 95±4
試驗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均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結(jié)果對比[n(%)]
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程較長,發(fā)病原因與呼吸肌疲勞、肺動態(tài)充氣過度、氣道阻力增加等造成的肺部損傷相關(guān),在本此研究中,試驗組PaO2以及pH等指標與參照組相比更高,PaCO2、呼吸頻率以及心率等測試指標試驗組與參照組相比較較低。試驗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均優(yōu)于參照組。所以,對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給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