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晨 劉小紅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zhuǎn)變及護理學科內(nèi)涵的擴展,社會各界對護士的要求不斷提高[1-2]。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是完成護理專業(yè)院?;A教育后接受的規(guī)范化護理專業(yè)培訓, 是護生畢業(yè)后繼續(xù)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3]。提高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效果對提升護理質(zhì)量至關重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教學法與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學法在教育領域多個學科中廣為應用,能有效促進學生積極探索問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4]。PBL教學法在醫(yī)學教學中應用較早,特別是針對病案的討論分析,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深入了解醫(yī)學的興趣[5]。該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技能和分析、整合思維的能力[6]。CBL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案例,以教師為主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7],通過學生的思考分析和小組討論,從而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移動學習是一種在移動計算設備幫助下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開展的學習方法。有研究表明,移動學習比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更加方便、更加節(jié)省時間,因而發(fā)展前景廣闊,優(yōu)勢明顯[8]。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迅速發(fā)展,微課教學應運而生,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9]。而UMU互動手機APP集培訓、微課、互動為一體,讓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活躍培訓課堂,讓教學過程不再隨培訓結束而消失,并可隨時導出供深度分析。學生使用手機通過UMU互動分享,隨時隨地用手機調(diào)出學習資料和問題,也可以在APP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和考試。我們將PBL+CBL臨床教學法結合UMU互動移動學習運用于腫瘤科新護士培訓中,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我院腫瘤科93名新入職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將2016年4月崗前培訓47例為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1~22歲,學歷均為本科,入職前技能考核成績平均分為78.32;將2016年6月崗前培訓46人為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21~23歲,學歷均為本科,入職前的技能考核平均分為78.56。2組性別、年齡、學歷、入職前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1 培訓內(nèi)容
培訓內(nèi)容根據(jù)2016年腫瘤科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計劃實施,包括腫瘤科簡介及腫瘤科護士的職業(yè)防護、化療靜脈通道的選擇與化療毒副作用的觀察與處理、惡性腫瘤放療患者的管理與配合及并發(fā)癥觀察護理、腫瘤患者的風險評估及防范措施、常見腫瘤急危重癥的觀察與護理、癌癥疼痛的管理、臨終患者與家庭的整體護理及護患溝通技巧等。
1.2.2 培訓方法
教學老師均為腫瘤科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高年資護理人員,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從事腫瘤科護理工作9年以上,負責每年新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的授課與臨床帶教。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培訓,理論培訓每天以教學老師課堂講授為主,新護士課堂上學習,課后復習;護理技能培訓包括老師示教、新護士練習、考核。觀察組采用UMU互動移動學習結合PBL+CBL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2.2.1 教學平臺建立
教學平臺包括手機APP-UMU互動學習軟件和微信群兩部分,UMU互動APP能夠滿足PPT、微課、教學視頻的播放,課后考核試卷以及成績的分析;微信群主要用于師生間的討論交流。新護士進群后實名認證,便可登錄進UMU互動系統(tǒng),當老師推送了學習課件,學生可以點擊進入直接學習。
1.2.2.2 理論培訓
①課外學習。在課堂學習前3天,授課老師將課件PPT或者視頻推送至UMU互動平臺,提出學習任務,要求新護士先自行學習。新護士可以在微信中與教師進行討論,教師對于新護士提出的問題給予指導,引導其自主學習。②課堂教學。教師按照科室制定的新護士培訓計劃輪流授課,老師精心挑選案例,并根據(jù)案例提出相關問題,提前在微信群里布置給新護士,鼓勵新護士結合問題去查閱資料。正式授課時分組討論,最后根據(jù)新護士討論結果進行歸納總結。
1.2.2.3 操作技能培訓
①授課老師錄制操作視頻,并將單項護理技術的重點、難點及理論相關知識通過文字和錄音制作成微課,上傳至UMU互動平臺推送給學生。②由科室資深培訓老師提供素材,以操作項目為基礎設計成臨床案例,實現(xiàn)情景模擬。③教師根據(jù)操作的案例背景,讓2名新護士分別扮演責任護士和患者,其余人員為觀察者。操作完畢后教師指導新護士將操作的注意事項、關鍵點歸納總結,其余新護士再分組練習。
①理論考核。崗前培訓后由培訓老師出題,對照組采用紙質(zhì)版試卷考核,分為A、B、C 3卷,滿分100分,均為選擇題,作答完畢,現(xiàn)場回收試卷。觀察組則通過UMU互動APP考核,APP隨機組成A、B、C卷,滿分100分,均為選擇題,設置答題時間,自動交卷,交卷后即刻顯示成績。紙質(zhì)版本A、B、C三卷與UMU互動APP考卷題庫一致,難度相當。②操作考核。每名新護士隨機抽考1項以案例為背景的操作題目,采取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考評,滿分100分。③新護士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培訓結束后,采用自制問卷調(diào)查,以不記名方式調(diào)查,觀察組發(fā)放問卷46份,對照組發(fā)放47份,均當場回收,有效回收率100%。問卷內(nèi)容包括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自主的學習能力、利于理論與實踐結合。
觀察組理論及操作技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理論和操作技能成績比較分)
觀察組對教學方法的評分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對教學方法評分的比較分)
由于腫瘤疾病類型眾多,疾病癥狀、體征各異,新護士要對專科知識全面掌握難度較大。護士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應變能力是影響護理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理論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說明UMU互動學習結合PBL+CBL教學有助于提高腫瘤科新護士培訓的教學質(zhì)量。在臨床教學中,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使學生既能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理論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的自主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11]。
傳統(tǒng)的培訓模式與日益發(fā)展的信息科技社會嚴重脫節(jié)[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對教學方法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腫瘤科新護士對UMU互動移動學習結合PBL+CBL教學認可度高。通過微信群討論結合課外學習的形式為新護士營造一個主動、輕松學習的氛圍,從而調(diào)動其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通過操作視頻的示范,結合案例情景模擬,能夠讓新護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大程度運用于腫瘤科??谱o理,從而勝任崗位需求。
UMU互動移動學習平臺借助于手機,使新護士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學習相關的資料,這樣在培訓管理節(jié)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新護士可按照個人習慣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影響自己空閑時間,體現(xiàn)人性化。而培訓老師通過UMU互動平臺針對考試的成績進行效果評價追蹤,然后根據(jù)評價反饋進行課程改進。
綜上所述,UMU互動移動學習結合PBL+CBL教學模式應用于腫瘤科護士培訓,有利于新護士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提高了培訓效果和護士的綜合能力,增強其對腫瘤科工作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