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是嚴重危害人類的常見慢性病,患病人數(shù)逐年增長,2014年發(fā)表于《美國高血壓雜志》的文章指出目前我國高血壓患病率為29.6%,達標率僅為27.4%[1]。如何使高血壓病人血壓達標率增高?首先應讓病人了解自身血壓,血壓測量是非常重要的方法,目前高血壓測量方法有3種,在我國目前仍主要采用診室血壓測量,統(tǒng)計血壓達標率也多以診室血壓為主,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病人診室血壓測量值高于家庭血壓測量值,若以診室血壓測量值為準,可能會認為病人血壓不達標,增加藥物用量,造成過度診斷治療。家庭血壓測量以其操作簡單、價格便宜、安全無毒,比診室血壓更能準確真實反映病人血壓水平的優(yōu)勢[2],顯示出其在臨床實際應用中的重要價值。本研究旨在探討診室血壓測量與家庭血壓測量兩種方法在高血壓病人血壓達標管理中的應用,明確家庭血壓測量在高血壓達標管理中的重要性。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6年9月—2016年12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門診就診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109例,其中男66例,女43例;年齡54.83歲±10.96歲;高血壓3級32 例(29.36%),2級66例(60.55%),1級11例(10.09%)。納入標準:①符合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3]:即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安靜狀態(tài)下,收縮壓(SBP)≥140mmHg(1mmHg=0.133 kPa)和舒張壓(DBP)≥90 mmHg,年齡在30歲~75歲;②期間經(jīng)正規(guī)家庭自測血壓培訓后能夠正確測量血壓;③至少經(jīng)過2周以上抗高血壓藥物正規(guī)治療;④1年內(nèi)無外出計劃;⑤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繼發(fā)性高血壓;②心律失常;③精神抑郁、焦慮、擅自修改治療方案;④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頑固性心力衰竭、生活不能自理者。
1.2 方法
1.2.1 血壓計的選擇 所有病人均使用經(jīng)國家檢驗合格的電子血壓計進行家庭血壓測量,并囑病人定期做好血壓計的校對工作,確保測量數(shù)據(jù)準確。
1.2.2 血壓測量方法 診室血壓測量:15 d、1個月、3個月分別去診室測量血壓,測量前,病人休息5 min~10 min,取坐位,用經(jīng)校準過的標準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右上臂血壓,間隔1 min重復測量2次取其平均值作為診室血壓值[4]。家庭血壓測量:用國家檢驗合格的電子血壓計遵照家庭血壓監(jiān)測中國專家共識所要求的方法測量[5],每天早、晚各測量2次,每次間隔1 min,早、晚各取其2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早、晚家庭血壓值。15 d家庭血壓測量值為15 d早晚家庭血壓平均值,1個月家庭血壓測量值為30 d早晚家庭血壓平均值,3個月家庭血壓測量值為90d早晚家庭血壓平均值。
1.2.3 血壓達標標準 采用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一般高血壓病人<140/90 mmHg,65歲以上<150/90 mmHg,伴隨腎臟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穩(wěn)定的冠心病病人<130/80 mmHg[3]。家庭血壓測量以血壓控制<135/85 mmHg為達標[5],診室血壓以血壓控制<140/90 mmHg為達標。
2.1 診室血壓測量與家庭血壓測量血壓達標率比較 15 d、1個月、3個月診室測量血壓達標率分別為23.85%、36.70%、42.20%,達標率逐漸提高;家庭測量血壓達標率分別為36.70%、51.38%、62.39%,達標率明顯提高;15 d、1個月、3個月家庭測量血壓達標率均高于診室測量血壓達標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診室血壓測量與家庭血壓測量血壓達標率比較
2.2 診室血壓測量與家庭血壓測量的血壓參數(shù)比較 家庭血壓測量的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低于診室血壓測量,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診室血壓測量與家庭血壓測量血壓參數(shù)比較(±s) mmHg
在我國,有近3億人口受高血壓威脅,面臨著高血壓并發(fā)癥的危害。規(guī)范管理、控制血壓達標可取得明顯效果。研究表明,規(guī)范化管理可明顯提高血壓控制率,減低腦卒中、冠心病、眼底病變等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6-7]。因此,要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的發(fā)生,關(guān)鍵要降低血壓,控制血壓達標。然而,我國高血壓病人血壓達標率卻不理想,僅為27.4%[1]。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普遍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1],全民防病意識也不強,加之我國對家庭自測血壓的應用報道較少,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測量多數(shù)仍依賴于門診醫(yī)生,電子血壓計持有率及有效使用率偏低[8],且多數(shù)持有電子血壓計的病人對電子血壓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也不清楚[9]。不僅病人對家庭血壓測量不了解,醫(yī)護人員也有近一半對其認識不足,改變這種現(xiàn)狀迫在眉睫。
100多年來,一直沿用柯氏音技術(shù)和汞柱血壓計門診測量血壓,并把診室血壓測量作為高血壓診斷、分級、治療的主要參考依據(jù)。然而診室血壓測量只能代表病人偶去測量的某個時間點的血壓數(shù)值,顯然不能全面反映病人血壓水平,而且診室血壓容易誤診白大衣高血壓,漏診隱蔽性高血壓[10]。有研究發(fā)現(xiàn),診室血壓明顯高于家庭自測血壓[11]。而家庭血壓測量不僅操作簡單,能測得病人真實血壓數(shù)值,防止白大衣效應[12],同時能夠發(fā)現(xiàn)隱蔽性高血壓[10],可作為長期評價血壓的可靠依據(jù)。另有研究顯示,家庭血壓測量病人治療依從性、血壓達標率明顯高于診室血壓測量病人,再住院率明顯低于診室血壓測量病人[13],更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本研究使用的是臂式電子血壓計進行家庭血壓測量,數(shù)據(jù)清晰,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測量一次性完成,使用方便,且增強了病人自我血壓管理的意識和積極性??刂蒲獕簯搹恼_測量血壓開始做起[14]。本研究對入選病人進行規(guī)范的家庭血壓測量培訓,包括家庭血壓測量具體操作方法、要求、注意事項及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15 d、1個月、3個月診室測量及家庭測量血壓達標率均明顯提高。家庭血壓測量達標率較診室血壓測量達標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家庭血壓測量的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低于診室血壓測量,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家庭血壓測量因測量環(huán)境熟悉、病人心情放松、自我血壓管理意識增強、醫(yī)生適時指導等,使得血壓達標率較診室血壓測量更高,表明病人健康管理意識增強對提高高血壓病人血壓達標率有積極影響。
本研究結(jié)果證實家庭血壓測量更有利于提高高血壓病人的血壓達標率,充分體現(xiàn)了家庭血壓測量在高血壓病人血壓達標管理中的重要性。通過自我測量管理血壓的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腎等臟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致殘致死率,從而達到提高病人生活質(zhì)量、改善遠期預后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