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蘭 于愛民
不知從什么時候,讀書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在我讀過的眾多的書中,蘇聯(lián)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給我?guī)椭畲?,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p>
書中每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案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給了我很多新的收獲和體驗,解決了我在教學中的困惑。比如書中“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怎樣使小學生愛學習”,“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我怎樣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學生”,讓我從困惑中走出來,豁然開朗,如同得到了育人法寶。因為我常年從事低年級的教學,孩子剛升入一年級不久,就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對所學的知識能很好地接受,而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強烈的責任感使我不敢懈怠,一年級是孩子打基礎的階段,不能放棄。于是給后進生補課,課堂上多關注,課下督促他做作業(yè),搞得我精疲力竭,可是收效甚微。有時我就琢磨:造成后進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腦子笨?可他又不呆不傻,怎么就學不會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直截了當?shù)淖隽诉@樣的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的緣故。這句話正和我國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不謀而合的。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卻和這些精辟的教學原則背道而馳的,雖然我也深諳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但在教學實施中卻往往忽視孩子的差異性,沒有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境。所以我們要因人而異,選擇適合他們的學習內(nèi)容,“使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就會感覺到自己在不停的進步,內(nèi)心會燃起自信的火花。
當然,在教學中除了要考慮到孩子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外,作為教師的我們對后進生要有特別的關心和足夠的耐心。在“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中,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到:“當學習困難的兒童跟能力較強的兒童在一起上課學習的時候,需要對他們加以特別的關心和有耐心。不要因一句話,一個手勢使得這種兒童感到教師已經(jīng)對他的前途失掉信心?!蔽覀円P注每一個個體,賞識每一個孩子,特別是弱勢群體。需要我們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給他們多一份關愛,多一縷陽光,多一張笑臉,多一份耐心的等待,讓學生的心靈在愛的等待中孕育花苞,成就芬芳。同時,我們還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發(fā)展聰明才智的空間,讓他獲得成功。也許只有一次成功就改變后進生的面貌。實踐證明,確實如此。我班就有這么一個孩子,學習特別吃力,但她喜愛跳舞,特別能找到感覺。我就抓住她這個優(yōu)點,過“六一”兒童節(jié)時,特意安排她給大家表演了優(yōu)美的舞蹈,贏得了陣陣掌聲。這給了她極大的鼓舞。從此,她變得活潑了,上課積極動腦,經(jīng)常舉手發(fā)言,雖然回答得不盡如人意,但我還是極小心的呵護她這份來之不易的進取心,給以贊許和鼓勵?,F(xiàn)在她的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令我倍感欣慰。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也告誡我們:“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是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也都是無濟于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些閃光的教育哲理讓我在教學中受益無窮,我對這本書更是喜愛有加,每每愛不釋手,徜徉其中,樂此不疲。青燈下,手捧《給教師的建議》,不必讀的太快,慢慢品讀,細細體味,那些折射著大教育家思想光輝的文字如緩緩的溪流注入我渴求的心靈?!敖處煹臅r間從哪里來”中那位歷史教師的答話啟開了一個窗口,使人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準備一節(jié)好課的秘訣就是讀書,用終生的時間去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敝挥凶x書,教師的精神生活才會充實起來,職業(yè)智慧才會生長起來,教育生命才會精彩起來?!白x書不是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擁有更多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就讀學術著作?!笨梢?,我們也只有通過讀書,才能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一粟,這樣的教學生活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會將工作當成負擔。
夜已深,人已靜,唯我燈獨明。走進蘇霍姆林斯基,走進《給教師的建議》,沉醉其中,從先哲的著作中汲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