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永鵬
【摘 要】
目的:探究給予腰椎間盤突出癥采用活血通絡湯聯(lián)合療法的治療效果。方法:將本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共5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7例。對照組采用單一活血通絡湯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針刺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的VAS評分得到顯著降低,且治療的有效率高達10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活血通絡湯聯(lián)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腰腿疼痛癥狀,提高治療的有效率,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活血通絡湯;針刺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107-01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由于腰椎纖維破造成髓核突出,對神經根產生壓迫,引發(fā)患者腰椎疼痛,疼痛可為放射至大腿后側、臀部或足部。該病在中醫(yī)學中為“腰腿痛、痹癥”范疇,主要利用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存在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費用高等缺點[1],因此保守治療成為主要治療方式。隨著中醫(yī)學的發(fā)展,臨床上對腰椎間盤突出癥也傾向于中醫(yī)療法。本次研究采用活血通絡湯聯(lián)合療法,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共5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7例。觀察組男18例,女9例;年齡23-68歲;平均(42.25±2.67)歲;包括9例L3-4突出者;15例L4-5突出者;3例L5-S1突出者。對照組男16例,女11例;年齡21-67歲;平均(41.23±2.84)歲;包括8例L3-4突出者;14例L4-5突出者;5例L5-S1突出者。這其中已經排除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以及腫瘤患者,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無過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一活血通絡湯治療,藥劑配制為:制草烏、制川烏、川斷、懷牛藤、桂枝分別為10g,枸杞與當歸分別為15g,烏梢蛇30g,沒藥、獨活、羌活、乳香各5g,鮮生姜20片,細辛3g。藥方加減:濕熱蘊結用10g蒼術代替桂枝,加以忍冬藤和薏苡仁各30g;肝腎虧虛者加15g狗脊片和10g杜仲;風寒甚者加10g防風;血淤者加30g丹參,10g桃仁和5g紅花;劇烈疼痛者加10g地鱉蟲和5條蜈蚣。日服1劑,1個療程為10d。20d后對比治療效果。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針刺治療,以活血通絡止痛為治療原則。基本穴位包括:環(huán)跳、夾脊穴、腎俞、次髎和委中[2]。如患者為血淤型則加上三陰交和膈俞穴;肝腎虧虛者加太溪;濕熱者則加陰陵穴與委中。給予患者碘伏消毒處理,采用1.5寸的30號不銹鋼針針刺治療,進針方式為爪切與夾持,手法為大幅度捻轉補瀉法,以患者得氣為準,并連接電針儀,連續(xù)波,連續(xù)治療20min。1次/d,1個療程10d。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疼痛評分和治療的有效率。治療有效率分為顯效(患者腰腿疼痛感得到顯著改善或者消失,直腿可抬高到70°)、有效(患者腰腿疼痛得到一定改善,腰部能夠做輕微活動)、無效(患者疼痛無緩解)三個評價標準。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數(shù)據應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用率(%)和(x±s)表示,并行x2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評分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的評分降低顯著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骨科較為常見,會引發(fā)下肢疼痛、麻木、影響正常大小便等。當前主要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原因與腰椎損傷和退行性病變有關,椎間盤突出部分對神經產生壓迫,進而導致神經損傷和退行性病變;當椎間盤發(fā)生破裂時,髓核會刺激神經引發(fā)化學性神經根炎,最終形成坐骨神經痛[4]。對此,采取保守療法應從保護神經和退行性變椎間盤再生出發(fā),促使突出椎間盤髓核組織被吸收。
該病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于腰痛、痹癥范疇,起因主要為邪實,肢體皮肉經絡處為病位,患病時間延長即為邪戀正虛,或者虛實同在,臟腑或筋骨處為病位。對治療不見成效的痹癥者,可用“久病入絡”解釋,采用活血化瘀和蟲類藥物具有疏通脈絡之效。本次采用的活血通絡湯中桃仁、紅花、當歸、沒藥、丹參、乳香等藥物具有止痛化瘀之效;懷牛膝、川斷和杜仲有補肝益腎、祛風除濕、強健筋骨之效;制草烏與制川烏可驅寒祛痛;桂枝疏通經絡。同時加以蜈蚣、全蝎、烏梢蛇、地鱉蟲等蟲類可增加祛風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通過針刺腎俞、夾脊穴、環(huán)跳、次繆等穴位有利于血氣暢通,黏連肌松解,恢復損傷組織,使椎管內外壓力得到改善,促進人體生物力學平衡。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觀察組的VAS評分得到顯著降低,且治療的有效率高達10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腰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活血通絡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癥狀,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冠軍, 梁暉, 解紀惠,等. 活血化瘀法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J]. 吉林中醫(yī)藥, 2016, 36(10):1016-1019.
[2] 肖寒. 微創(chuàng)手術聯(lián)合補腎活血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 陜西中醫(yī), 2016, 37(5):567-569.
[3] 丁勇. 太極推拿聯(lián)合獨活寄生湯內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 中醫(yī)學報, 2017, 32(4):643-646.
[4] 郭華, 李剛, 李陽,等. 中醫(yī)骨傷手法聯(lián)合中藥湯劑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效果觀察[J]. 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 11(8):11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