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
一、現(xiàn)階段高校英語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
1.教師不重視德育培養(yǎng)
在學生學習期間,不堅定的信念感以及沒有自制力,都影響到了學生的自我判斷能力,使很多大學生誤入歧途,這也就恰恰說明學校、家長以及教師在德育這方面不是太重視,在學生發(fā)生錯誤時沒有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很多時候,學生沒有接受好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讓學生去釀成比較大的錯誤,最終追悔莫及。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滲透德育是很有必要的,有人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大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以后出國,為了以后有更好的發(fā)展,可是國外的教學環(huán)境崇尚的是自由學習模式,所以很多學生去國外發(fā)展后就很少接觸德育,這在一定的情況下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2.教師不能及時將德育貫穿課堂
在很多高校中,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讀寫水平,而沒有真正讓學生進行實踐,許多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知識,還有一些學生為了學好英語竟然而把其他科目放置一邊,顯而易見,這些學生的做法是不對的,這也足以證明道德教育的缺失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二、如何將德育滲透高校英語教學中
1.摒棄傳統(tǒng)觀念,加強教師自身修養(yǎng)
課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師,直白的說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而教師的專業(yè)程度也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和吸收能力,要想在高校英語中落實道德教育,教師就要更專業(yè)地去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培訓,摒棄對傳統(tǒng)文化的偏見,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榜樣,身體力行,多和學生進行溝通,通過溝通來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用良好端正的品德影響學生,還要加強德育滲透英語課堂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關愛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的習氣,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教師應響應新課改的實施,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把握和了解學生的道德品質,設立模范榜樣,加強學生對正確人生觀的建立。
2.與學校結合開設英語社團
社團活動成為高校的一種象征活動,因為社團不僅有文化的多樣性,而且還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同學進行心靈上的探討。但是學校的社團活動很多時候就是一種擺設,有的社團每個月連一場活動都沒有舉辦過。所有,在舉辦社團上學校要大力支持和正確引導,類似英語文化的活動,在這些活動的舉辦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而且還能增加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用正確的情感方式進行學習。只有真正貫徹新課改的要求,將大學生的道德教育重視起來,用社團活動鍛煉學生的良好品質,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素質。
3.將德育故事融入英語課堂
很多時候出國成了大學生之間攀比的形式,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學習中國傳統(tǒng)美德,而是一味崇尚國外的自由,這恰恰是文化缺失的原因。其實我們教師把教學課堂質量提高,把傳統(tǒng)文化融入其中,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大學生的總體素質。教師要盡量講一些充滿正能量的英語寓言故事,讓更多富有哲理性的閱讀理解出現(xiàn)在試題中,如教師可以把聽力鍛煉和在作文換成有關于德育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學習中就能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像歌頌祖國、尊敬老人、孝順父母這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美德,我們要把這些文化融入課堂當中,讓文化與知識相結合。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不僅僅要把學習學好,更要把道德品質放在第一位。教師更要樹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樣,重視德育,教師要把德育滲透入課堂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并實現(xiàn)全民素質化的社會。
參考文獻:
[1]盧火艷.淺析高校英語教學實施德育滲透的原因[J].南方論刊,2017(4).
[2]袁笑文.高校英語課堂加強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與方法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