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鋼
摘要:實驗室開放是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茖W有效的“實驗室開放管理機制”,是高校推行綜合性、設計性、創(chuàng)新性實驗教學培養(yǎng)新時期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保證,需要教學管理部門與實驗室管理機構及各學科團隊密切配合、共同推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內、課外開放性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為大學生搭建自主、開放的實驗教學與創(chuàng)新平臺。
關鍵詞:實驗室開放;必要性;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19-0150-02
1 高校實驗室概述
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當中,更加關注經濟發(fā)展質量,創(chuàng)新思維能夠助推經濟結構的完善,所以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基于這一背景,高校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所以在新時期,高校必須調整自身定位,才能更好地應對教育領域的新變化。高校的實驗室作為技能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成為改革的最佳切入點。實驗室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開展各類實現工作的重要基地,通過實驗能夠讓學生初步具備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為以后進入工作崗位創(chuàng)造條件。實驗室的缺失會給技能培養(yǎng)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學生無法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相應地的操作訓練,無法將理論及時有效地應用于實踐,導致整個學習過程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實踐思維的塑造,不利于高實踐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實驗室是衡量大學學術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強化對實驗室教學管理以及設備管理是大學教育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雖然近年來實驗室管理工作取得了成效,但在實施層面仍然出現了一些問題,值得警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高校實驗室的使用效率較低?,F階段,高校仍然將實驗室作為教學工作的輔助場所,僅僅在教學期間才允許學生使用,這就導致實驗室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學生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被分割成獨立的教學區(qū)塊,無法形成完整的學習模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實踐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對實驗室的使用也會受到諸多因素限制,使其無法根據自身研究方向開展影響的實驗工作,給科研工作增加一定難度。
2) 部分高校實驗室設置較為松散,無法進行集中管理。實驗室的建立往往是根據專業(yè)課程進行的,這意味著不同的專業(yè)實驗室的管理通常由學院進行,而學校無法實現對實驗室的統(tǒng)一調配,同時由于各院系未對實驗室資源分配進行統(tǒng)一協商,在實驗室的設置和建設上出現了重復的情況,這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由此可見,將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交由院系推進,會引發(fā)重復建設的風險,不利于進行統(tǒng)一管理,甚至會給學校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
3) 由于實驗室管理工作主要由院系自行負責,因此給集中統(tǒng)一管理帶來一定難度,院系之間并未充分協商實驗室的配置,無法推動實驗室的聯合。如果在高校內部,實驗室無法聯合管理,既不利于實驗工作的開展,也會給高校資源造成嚴重浪費,同時,資源的分散和共享缺乏引導機制,也會給日常教學以及科研工作帶來負面影響。此外,長期缺乏有效協同機制,也不利于學科團隊的搭建,學生無法從實驗中學習涉及其他專業(yè)的知識與技能,不利于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訓練,影響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 高校實驗室開放的必要性
高校實驗的分散管理給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都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制約了高??蒲心芰Φ倪M一步提升,使高校的整體競爭力下降。所以對于高校而言,需要積極推動創(chuàng)新與改革工作,將實驗室開放作為實現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的切入點,這就需要促使實驗室資源向學生和教師開放,同時各個院系在充分協商與溝通的前提,能夠提升實驗室的應用效率,降低空置率,實現不同院系的資源共享,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
2.1 實驗室開放節(jié)省資源
現階段,院系之間尚未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導致實驗室管理較為松散,實驗室建設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浪費了大量高校資源。所以對于校方而言,必須對實驗室配置與建設進行科學謀劃與統(tǒng)籌,有效平衡專業(yè)課程與實驗室的配比,根據課程要求突破專業(yè)限制,讓實驗室資源在不同專業(yè)之間實現流轉,減少相同或相似實驗室的建設,降低高校在實驗室建設上的過度重復投入。
2.2 實驗室開放鼓勵教學
根據現有實驗室的開放條件,學生只有在教學安排下才能使用實驗室設備以及其他相關資源,其他情形下,學生自行開展實驗工作,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的積極性。所以對于各個院系而言,必須突破目前的專業(yè)限制,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不同專業(yè)實驗室開展實驗工作,促使學生能夠將新想法能夠及時付諸實施,提升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2.3 實驗室開放促進其發(fā)展
目前高校實驗室的使用較為封閉,這是因為各個院系的溝通機制缺失,實驗室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在現有信息流通現狀下,院系之間的信息流通缺乏統(tǒng)一引導,學科建設僅僅基于各自專業(yè)領域,推動跨院系協作的阻力較大。所以在新時期必須推動實驗室開放進程,在高校內部實現信息技術以及實驗資源的共享,促進學科建設。
3 實驗室開放管理機制的建立與運行
目前而言,推進實驗室開放工作無法落實具體責任,導致在實施層面面臨諸多問題,此外,由于實驗教學和實驗管理單位在職能上的模糊,使得在實驗室開放方面存在溝通與協調困境,根據相關調研,其結果顯示,就全國范圍內的學術性高校而言,超過70%的高校,其內部實驗室管理與教學管理分屬不同單位,同時,部分高校管理者對實驗室管理存在認識誤區(qū),對實驗室管理與教學疏于管理。
3.1 教務管理部門是實驗室開放機制的建立者
實驗室開放具有豐富的內涵,既包括實驗教學的開放,推動實驗課程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涵蓋了引導課外實驗創(chuàng)新以及實驗設備資源的共享,由此可見實驗室開放是對現有實驗室管理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實現了實驗室資源的自由流轉。高校教務部門需要積極制定實驗室開放政策,并推動落實。本科階段,基礎性實驗占比較大,其中往往以驗證性實驗居多,通常都有實驗室進行集中調配,但對于綜合性較強并且對設計要求較高的實驗,需要對實驗環(huán)境以及設備具有更加嚴格的要求。無論何種形式的實驗都是為了培養(yǎng)和提升實踐能力。所以為了保證實驗能夠有序進行,必須對現有實驗室管理機制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剔除不合理的管理條款。同時在實施層面引導各個院系共同參與,從高校層面引導院系進行跨專業(yè)的創(chuàng)新性實驗,并將實驗室作為實踐課程的重要基地,提高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軟件硬件水平。
3.2 實驗室管理部門是實驗室開放工作的落實者
在執(zhí)行層面,實驗室管理部門必須對自身角色定位進行明確,積極推動相關實驗室開放事宜的及時落實,并結合教學任務的差異性,合理調配和協調實驗室資源,同時還需要積極進行課外實驗活動。相關教師必須認真研讀實驗課程內容與指向,明確實驗目的以及注意事項,保障整個實驗能夠安全進行,并對實驗室設備進行定期維護,降低系統(tǒng)風險。此外,還需要探究實驗室開放新思路,積極吸收并利用先進技術,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同時,根據科研需求,對現有實驗設備以及工具進行優(yōu)化升級,為不同層次的實驗項目提供良好條件。由此可見,實驗室管理部門既要注重常規(guī)性的維護工作,也需要進行工作和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通過創(chuàng)建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提升理論研究能力以及實踐技能。
3.3 實驗室開放管理機制中的激勵措施
推動實驗室開放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重新調配,由于工作量的增加,容易給相關工作人員產生消極情緒,所以需要注重激勵措施的運用,提高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 對相關實驗室的硬件設備進行監(jiān)測,使其能夠正常運轉,保證實驗過程順暢、安全;
2) 提供必要的經費支出,使相關實驗室能夠開展更加豐富的實驗教學;
3) 評估學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對其中優(yōu)秀人員及項目進行嘉獎,帶動更多學生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
4) 對相關技術人員以及實驗教師進行崗位津貼與補助。
4 我校實驗室開放管理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我校具體實際情況,將實驗室開放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課內實驗室開放,其流程為由院系根據課程安排提出相應實驗需求及實施方案,經過教務單位核實后,交由實驗中心統(tǒng)一落實。第二類為課外實驗,在這種類型下,實驗需求和方案由各個職能部門提出,經過學院以及團委等單位協同實施。
4.1 課外實踐活動的實驗室開放
我校的實驗室開放通常由多個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組織多樣化的課外實踐活動,并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構建了豐富的創(chuàng)新實驗平臺,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4.2 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
開放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由于項目本身涉及多方面資源的調配,同時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學生對這類項目具有濃厚興趣。學校設立專項基金,解決開放項目的經費問題,為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諸多便利條件,對其中項目完成較好,并對實踐檢驗中取得良好反饋的項目予以獎勵,鼓勵更多學生或者教師開展更多多樣化的開放項目。開放項目本身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對于學生而言通過實驗研究有助于提升自身實踐能力,能夠將所學知識更好地地運用于實踐,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4.3 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實驗課題項目
學生結合課程內容以及興趣對明確實驗主題,并課題提交給指導教師以及學校進行審核,通過后利用實驗室資源以及實驗經費正式開始課題研究。項目本身借助于開放式的實驗室能夠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項目完成后經過嚴格審定,可獲得相應獎勵。
4.4 大學生課外實驗競賽活動
全面實施競賽管理辦法。在高校環(huán)境下,通過開展形式多樣、主題各異的競賽活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在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實驗中心對競賽的組織形式以及規(guī)則進行明確,學生根據競賽須知利用各種渠道搜集并整理相關資料,構思實驗流程和基本邏輯,并確定參賽方案,經過相關實驗教師的篩選,確定部分學生進入最終的競賽環(huán)節(jié)。由此可見,開展學校層面的競賽活動,能夠傳遞學術界最新的研究趨勢,從側面引導學生增強對實驗價值的認識,提供實驗設計的針對性,為構建良好的學術氛圍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4.5 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
加強實驗室設備管理。對高校內部的實驗設備進行差異化管理,比如對于通用性設備而言,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對設備進行統(tǒng)一調配,實現設備資源的共享,降低閑置率。在測試主中心的引導下將實驗室設備對外開放。對于專業(yè)性較強的設備而言,其使用和維護都需要在相關技術人員以及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也會對外開放。學校對相關設備進行性能評估與考核,對部分設備的使用可以按一定比例收取相應測試費用,用于設備的折舊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補貼。
4.6 獎勵與激勵辦法
創(chuàng)新工作考核模式,豐富工作考核指標,將實驗室開放也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同時在課改課題的立項過程中,也將實驗室開放以及學生參與作為主要考核內容,并且作為支撐評定的主要依據,根據課題完成情況進行獎勵。開放積極項目對年輕教師具有較大吸引力,通過開展科學研究有助于自身成長,提升專業(yè)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朱玉華,凌瑋,楊正宏,黃星平,史良.按崗設獎同崗競比——淺議高校實驗隊伍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08):132-135.
[2] 齊曙光.淺議開放實驗室管理制度的建設[J].科技信息,2008(09):301.
[3] 陳海燕.淺議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機制[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08):215-216.
[4] 李春梅,雷歷.開放實驗室淺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S1):193-195+203.
[5] 王峰,魚靜.高校開放實驗室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03):320-32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