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穎丹
摘 要 科學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學知識過程中所需要的適應社會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的基本素質(zhì)和能力。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通過某學科學習而逐漸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化學、化學實驗、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途徑和策略。
關鍵詞 化學 核心素養(yǎng)
1提高知識掌握能力,培養(yǎng)化學素養(yǎng)
基礎研究是為了認識現(xiàn)象,獲取關于現(xiàn)象和事實的基本原理的知識,而不考慮其直接的應用。應用研究是指為獲得新知識而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針對某一特定的實際目的或目標。
基礎研究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內(nèi)在動力。飛機、青霉素、雷達、計算機和原子能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1928,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與原子彈相當。事實上,雖然許多人注意到青霉在弗萊明之前能抑制細菌的生長,但沒有人像弗萊明這樣做進一步的研究,沒有人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由青霉分泌的某種物質(zhì)引起的。因此,雖然Fleming不是青霉抗菌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者,但作為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者卻是當之無愧的。在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成功地開發(fā)了雷達、計算機和原子能。二十世紀最偉大發(fā)明的作用在當今社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這說明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
引導學生認識到基礎研究重要性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懂得應用研究的地位。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產(chǎn)業(yè)應該與文明共同前進。仍然以青霉素為例,1945年,弗萊明、弗洛里、錢恩三人分享諾貝爾醫(yī)學獎。弗萊明發(fā)現(xiàn)了青霉素,而青霉素能從實驗室走向臨床,變成救人無數(shù)的良藥,則主要歸功于錢恩和弗洛里。
2合理運用化學實驗,培養(yǎng)化學素養(yǎng)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中考中會有所體現(xiàn),考查學生們化學實驗的能力,從而考查學生們的化學素養(yǎng)水平。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們進行化學實驗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們的化學素養(yǎng)。對于進入化學實驗室的學生們來說,首先要對相應的實驗器材和實驗藥物有一個明確的了解,避免在實驗中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狀況。
比如,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實驗, CaCO3+2HCl2=CaCl2+CO2↑+H2O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們對相應的實驗器材進行了解,比如,長頸漏斗用于固體和液體在錐形瓶中反應時添加液體藥品,錐形瓶作為化學反應的空間;導管用來傳輸化學反應所生成的氣體等。另外對相應的實驗試劑的使用方法要能夠熟練掌握。氯化氫和碳酸鈣作為這個實驗的主要材料,學生們要知道如何對它們進行添加。然后對實驗步驟進行相應的實驗。
比如,在二氧化碳制作實驗中,學生們對相應的設備進行組裝,保證實驗器材的完美運行。用水沾濕長頸漏斗的底端,插入到打好孔的橡皮塞內(nèi),把2個直角導管的一段沾水,然后把它和橡膠管連接起來,把直角玻璃導管的一段放入集氣瓶內(nèi),注意底部要到達集氣瓶底部,然后用彈簧夾把橡膠管夾住,然后把水倒入長頸漏斗內(nèi),若水能在長頸漏斗內(nèi)形成一段穩(wěn)定的液注即氣密性良好。然后將碳酸鈣顆粒通過藥匙裝入錐形瓶中,對組裝好的設備進行檢查,隨后開始進行實驗。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在化學實驗中提出問題,比如,“二氧化碳收集裝置可不可以用排氣法來進行實驗?”等問題。教師可以針對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和分析,提高學生們的自主能力,然后再引導學生們通過相應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通過學生們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們在化學實驗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化學素養(yǎng),對化學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思考,從而提高化學運用能力。
3小組合作,小組競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機
在目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近來,在課堂上實行了“小組合作,小組競賽”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較好效果。在課堂上,各小組成員在組長帶動下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學習氣氛濃厚了,學生臉上表情也豐富了。課堂檢測各小組展開競賽,各組之間爭先恐后、躍躍欲試。改變了過去課堂沉悶的現(xiàn)象,學生說得多了,做得多了,老師講得少了,只起點撥作用,學生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人。課堂觀念轉(zhuǎn)變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合作探究,思維表達能力也不斷提高。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機,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學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科學素養(yǎng)也不斷得到提升。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在生活中學習化學、在實踐中體味化學
化學離不開生活,化學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安排學生參加不同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化學。如學習了黃泥水的凈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鎮(zhèn)上的水凈化廠,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水的凈化的認識,同時也學到了課本中沒有的知識。學習了酸堿的性質(zhì)以后,讓學生回家用廚房中的原料自制一瓶汽水,并帶到學校來相互品嘗,比一比誰做的汽水好喝。學習了化學與環(huán)境,鼓勵學生調(diào)查水的污染和凈化,觀看污水處理廠污水的處理過程和凈化原理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了化學,體味化學,加深了對化學的認識與理解,并使學生感覺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并學以致用。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見識,提高了科學素養(yǎng)。
另外,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們在解題的過程中運用化學基本概念,可以通過總結(jié)同一類的題來進行練習,可以通過簡單的問題不斷向難題進行轉(zhuǎn)變,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拓展和加強學生們的化學思維。通過學生們對化學基本概念運用,不斷活躍學生們的思維,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靈活地運用相關的化學知識,達到舉一反三的目標,提高學生們的化學素養(yǎng)。
初中化學知識可以說是由大量的化學基本概念所組成的。所以,學生們對化學基本概念的掌握和運用程度,代表著學生們對化學的學習程度。教師要逐漸加強學生們對化學基本概念的掌握和運用,提高學生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再通過相應的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化學文化底蘊,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們的化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