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步萍 陳賽男
【摘 要】目的:探討不同人群眼底黃斑病變患者對光動力療法的心理特征,依據心理特征分析結果制定并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法:采用調查法對2017年1月~11月份陸續(xù)使用光動力療法治療黃斑病變的69位患者進行心理關注要點統(tǒng)計分析,依據分析結果制定個性化護理干預。結果:實施個性化護理后80%以上患者對光動力療法治療有所了解,心理上接受這種療法。結論:依據黃斑病變患者對光動力療法的不同心理特征進行個性化護理,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疑問,有利于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在心理護理上很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黃斑病變光動力療法;心理護理;個性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2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1]是一種聯(lián)合光、光敏劑和組織中氧分子,通過光動力學反應選擇性破壞病變組織以達到治療目的的無創(chuàng)或微創(chuàng)全新治療技術。其原理是將一種特異的光敏劑注射到病人的血液中,當藥物循環(huán)到視網膜時,用689nm激光照射激發(fā)光敏劑,從而破壞異常的新生血管,而對正常的視網膜組織沒有損傷[2]。該方法是目前治療眼底黃斑病變眼底脈絡膜新生血管類疾病治療效果最好,損傷最小的方法[3]。近年來隨著黃斑病變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不同性別、年齡患者對PDT治療的心理反應各不相同,給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及宣教帶來困難。為了疏導病人的不良情緒,達到較好的心理護理[4]目的,該研究以調查問卷統(tǒng)計的方式分析不同年齡黃斑病變患者的心理特征,并依據分析結果制定改進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17年1月~11月份陸續(xù)收治于我院使用PDT治療黃斑病變69例患者作為調查對象。69例患者中有男患者48例,女患者21例。其中60歲以上的有12例,51到60歲的有19例,41到50歲的有24例,31到40歲的有13例,30歲以下的1例。文化程度是大專及以上的有8例,初中高中的43例,小學的有15例,文盲的有3例。所有患者中對眼底黃斑病變及PDT治療方法有了解的有12例,其余均對病情和治療方法無認知。應用措施后,對隨機抽取的20例患者進行回訪。
1.2 方法
為正確了解受術者的心理需求,制定輔助宣教策略并評價應用措施,該研究分為兩階段進行,即心理特征調查分析階段和制定措施應用階段。
1.2.1 心理特征調查分析 以制作調查問卷統(tǒng)計的方式分析不同年齡黃斑病變患者的心理特征,具體步驟如下。(1)心理方法選擇。常用的心理分析方法包括觀察法、實驗法、測驗法、調查法和個案法。前三種方法適用范圍大,分析結果準確,但對人力資源要求較多。個案法對個體分析較準確,但難以全面鋪開。調查法雖然不夠嚴謹,主觀因素較多,但執(zhí)行容易,收集數據較快,適合用于本方案的選擇。(2)頭腦風暴,提取關鍵心理因素。組織護士開展頭腦風暴提取患者的關注問題,主要關注因素包括:治療的費用、治療后的療效、治療的副作用、治療的疼痛等。(3)具體調查。根據討論總結形成調查表,制作和打印調查問卷。對2017年陸續(xù)治療黃斑病變的69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由患者選出其關心的問題,并在問卷空白處記錄其額外關心的問題。(4)詳細分析。將調查問卷的結果根據性別、年齡進行分類統(tǒng)計給出不同類型患者擔憂的問題排序。統(tǒng)計結果中,所有群體普遍關注有多大的概率可以達到預期治療效果、需要幾次治療、會不會復發(fā)、有沒有副作用及會不會致盲等。其中男性患者普遍關注治療的次數和需不需要住院,女性患者普遍關注會不會有并發(fā)癥、避光要多久和是否一定要術前進行造影檢查。年齡因素中,50歲以上患者更擔心治療費用、術后能否適應正常生活、會不會有并發(fā)癥以及飲食忌諱等,50歲以下患者則更關心治療疼不疼、能否恢復以前的視力及眼部外形。
1.2.2 護理改進
1.2.2.1 輔助宣教便簽 根據統(tǒng)計結果,受關注排在前10的問題包括a)PDT的相關治療原理、b)費用問題、c)預期治療效果問題、d)治療副作用問題、e)治療次數的問題、f)并發(fā)癥、g)禁忌注意事項、h)治療前檢查、i)手術疼痛、j)眼部外形。將這10項關注要素和相關解答制作成宣教便簽,并根據心理分析結果制定不同人群的宣教重點,具體人群宣教重點見表1。
2 結果
采用該宣教便簽,并依據患者心理特征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對執(zhí)行措施后的治療患者進行回訪,獲得以下結果:(1)采用該宣教便簽后,僅接到5%患者的咨詢電話,有效的減少護士額外工作量。(2)回訪中,80%以上患者對PDT治療有所了解,心理上接受這種療法,并能掌握術后要點。(3)根據不同年齡、性別患者對PDT治療的心理特征,可以進行針對性個案護理,護士工作效率更加提高。
3 討論
3.1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有效的辨別出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問卷結果顯示不管什么年齡層次、性別的患者對治療效果都很關注。而年輕患者則更期望能夠視力更好,并關心復發(fā)因素,對費用的承受能力較高,需要耐心解釋黃斑病變治療是以維持和防止惡化為主,強調定期復診并觀察眼底,特殊病情變化要及時就醫(yī)。年長患者則更擔心自理能力和費用問題,需要加強宣貫不治療的后果,并同時向陪護家屬解釋治療好處和流程。
3.2 心理護理不同于常規(guī)護理,其護理效果與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密切相關,需要依據患者心理特征落實個性化護理[5]。PDT已經成為治療眼底黃斑病變的主要手段,作為一種先進的治療方法,不同人群對治療的心理反應各不相同,現有的眼科護理宣教內容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利用心理特征調查結果制定宣教便簽可以避免無效的宣教,幫助患者捕捉自己的關注要點。同時,有針對性的宣教,避免了患者及家屬的重復咨詢,保證了護士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陸秉文,吳星偉.光動力療法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研究進展[J].眼科新進展,2013,33(4):388-391.
徐玲,吳曉梅.光動力療法在眼科疾病中的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4):730-733.
寧靖.心理護理在眼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11: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