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宸
在新聞里,時不時有這樣的報道:“在某地有某學生因學業(yè)負擔太重輕生了” “某學生因作業(yè)太多罹患上了抑郁癥” “某一家長因孩子不做作業(yè)而將孩子毆打致死”。這些都讓我陷入沉思,中國的孩子們到底怎么了?而這些家長又在做什么?
“這些父母真是的,讓孩子做這么多作業(yè),這不是在傷害他們嗎?”看過新聞的家長們總是這么說。殊不知,許多這么說的家長也在做著同樣的事,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
孩子們問家長:“能不能不補習?”家長的回答是:“不補習?笑話!大家都在補習,你不補習怎么與別人競爭……”家長們以愛為名,安排好了孩子的人生,剝奪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更壓制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和創(chuàng)造力,使孩子變成了只懂得學習的機器。
在許多家長眼中,上補習班天經(jīng)地義,孩子是自己的財產(chǎn),沒有任何權利。
我曾聽一位同學說,他長大后一定要讓自己的父母也嘗嘗被束縛的滋味。還有同學經(jīng)常因學業(yè)問題遭受父母打罵,只能在學校其他同學身上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成為一個“問題兒童”。
古語有云:“因材施教?!苯逃?,教的應是思考與動手能力;而競爭,也應是良性互動的過程。真正有益的教育不在于逼迫與打罵,不在于“己所不欲而施于人”,而在于真正明白教育的意義,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高效地接收到精粹的知識。
上次在央視《等著我》節(jié)目中看到一對父母在尋找兒子,兒子離開他們不是因為被人拐走或迷路了,而是因為父母把他當作機器,所有的事只能由父母做選擇,不能自己做主,憤而離家出走!節(jié)目組找到他,當他得知是父母找他時堅決不見,這是何等深仇大恨,才將這親情打散成這個樣子!
所以,家長們應真正關注教育的核心本質,改變不良的教育觀念,科學設計教育方法,解開這道枷鎖,讓孩子能真正享受學習的過程。
指導教師:田戰(zhàn)燕
從社會新聞引入本文的主題,以觸目驚心的事實引出自己的論點,以反問的形式加深自己的論題,在議論文的開頭中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小作者選出電視節(jié)目中的實例來補充說明自己的觀點,既避免文章長篇大論,又有事實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