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尤佳
“這孩子特別好動,簡直一刻也停不下來,直到累極了睡著為止,這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動癥?。俊痹陂T診,經(jīng)常有孩子家長這么問兒科醫(yī)生,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多動癥,在醫(yī)學上稱為注意缺陷障礙,是兒童期最為常見的一種行為障礙,多表現(xiàn)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沖動過度,同時可能合并品行障礙、情緒障礙、學習障礙等。
多動癥在學齡兒童中的患病率為3%~5%,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本病是由多種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所致的一種綜合征。
小兒最早何時會出現(xiàn)多動癥的苗頭?其實,與年齡不相稱的過多活動,在嬰幼兒期和學齡前期即會出現(xiàn)。
嬰兒期表現(xiàn)為好哭、易激惹、手足不停地舞動、興奮少眠、難以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飲食和排便習慣;會走路后活動明顯較正常同齡兒童增多,除了睡眠時間外,難以有安靜的時刻。進幼兒園后不守紀律、好喧鬧和搗亂,玩耍也無耐心,一個玩具玩一會兒就更換等,通常是多動癥的表現(xiàn)。
當然多動癥最常見的表現(xiàn)還是注意缺陷,表現(xiàn)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常開小差,對老師的提問茫然不知或答非所問、做作業(yè)容易受外界無關刺激影響而分心,平時做事也是丟三落四。
但是對有趣的電視節(jié)目、書刊、新奇的游戲等則會全神貫注或相對集中注意力(被動注意占優(yōu)勢)。
多動癥兒童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注意時間短暫,并且注意范圍狹窄、不善于分配注意,正常兒童能在同一時間內(nèi)清楚地掌握住需要注意的對象和數(shù)量,而多動癥兒童會出現(xiàn)如做作業(yè)容易漏題、串寫、馬虎、計算出現(xiàn)不應有的低級錯誤、難以按時完成作業(yè)等。
多動癥還表現(xiàn)為活動過度,無明確的目的性,動作雜亂無章、并不停地變換花樣。因而其行為動作常常有始無終、缺乏完整性而顯得支離破碎,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是虎頭蛇尾,難以善始善終。
多動癥孩子還會表現(xiàn)為情感和行為異常。由于這些孩子有注意障礙、活動過度、沖動任性和學習成績下降而常遭老師的批評,同學的譏諷、鄙視,家長的訓斥打罵,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情感更加脆弱,容易出現(xiàn)以下癥狀:
學習困難 多動癥兒童常常伴有學習困難,這其實并非是由于智力低下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成績波動,時好時壞;學習成績隨升入高年級而逐漸下降;學習和考試時出現(xiàn)不應出現(xiàn)的“低級錯誤”;藥物和心理行為治療可以提高學習成績。
退縮和回避 多動癥兒童常常以退縮和回避的方式來“自我防衛(wèi)”,以試圖改變自己處處受責備的狀況,因而會出現(xiàn)害怕上課、不做作業(yè)、逃避考試、甚至逃學的情況。
幻想和孤獨 由于在學校和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呵護、關心和樂趣,多動癥兒童便會尋求精神上的安慰與滿足,因而會逐漸出現(xiàn)幻想和孤獨癥狀。
掩飾和否認 為了逃避責難和懲罰,多動癥兒童會搶先通過開玩笑、做鬼臉、說謊等方式來掩飾自己的錯誤,有的患兒甚至完全否認自己的不良表現(xiàn),把自己的行為過失歸罪于老師同學的批評和家長的責備打罵。
過度補償 有的多動癥患兒為了抗衡自卑情緒、補償自尊心受到的傷害,會組織小團體,領頭對老師和同學搞惡作劇,甚至結伙斗毆,這些沖動行為易造成兒童品行障礙、甚至構成少年犯罪。
正常兒童也常有貪玩、好奇心強、好動、調(diào)皮、注意力分散等情況,而多動癥兒童的多動無目的性,需仔細觀察其行為特征。
多動癥兒童如何治療呢?多動癥兒童的治療需要家長、老師和醫(yī)生共同采用心理支持、行為矯正、家庭和藥物治療等綜合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行為矯正和藥物治療的效果得到肯定,行為治療由治療者根據(jù)患兒的情況設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正性強化法(表揚、贊許、獎賞)、處罰法、消退法。
當多動癥兒童癥狀明顯,導致學習困難、學習成績下降,或有明顯的行為異常時,可同時使用藥物治療,如哌甲酯、匹莫林等。
對于在嬰幼兒和學齡前期就有好哭、少睡、注意力分散、活動過多、沖動任性、倔強等癥狀的孩子,在進行心理行為矯正的同時,應進行提高主動注意力的早期訓練,這樣有助于減少或減輕多動癥的發(fā)生。
此項訓練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在無任何外界干擾的環(huán)境下與患兒一起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活動,如看圖識字、識別幾何圖形和顏色、學習簡單的計算和畫畫、學兒歌、講故事、做手工等,訓練的時間和內(nèi)容應與小兒年齡和發(fā)育水平相適應。
從其能自我控制保持主動注意力的最短時間開始,一般需經(jīng)3~4周時間,當已形成習慣,建立起良好的條件反射后,再逐漸延長每天的訓練時間,如能持之以恒到學齡期,孩子的自控能力、主動注意力就會明顯提高。
多動癥兒童的預后與病情輕重程度、是否及時有效治療有關,那種認為多動癥兒童隨著年齡增大癥狀會自然消失而不積極治療的做法是錯誤的,對本病的預后很不利。
總之多動癥兒童需要家長、老師、醫(yī)生和社會給予更多的包容與理解,由于他們旺盛的精力和好動的個性特征,成年后可選擇適合的職業(yè),如從事銷售、文體藝術等職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