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春
【摘要】緩解幼兒分離焦慮,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入園前上好家長“第一課”;家訪前上好教師“培訓課”;開學前營造溫馨“娃娃家”;入園第一周上好半日“親子課”;工作中細心觀察,因材施教,讓孩子有一種親切感,從而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使幼兒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關鍵詞】幼兒 入園焦慮 緩解對策入園焦慮是幼兒初入幼兒園和撫養(yǎng)者分離時所表現的一種不安情緒狀態(tài)。對幼兒而言,幼兒園是個充滿陌生的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中,許多幼兒在被家長送往幼兒園的過程中會喊叫哭泣,甚至拒絕入園,這種入園焦慮會影響到幼兒的心理和幼兒的行為,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對親人的依戀情緒,使幼兒開開心心上幼兒園,不僅是父母,也是幼兒教師要解決的首要難題,那么,如何緩解幼兒分離焦慮,促使幼兒順利渡過這個特殊時期,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呢?
一、入園前上好家長“第一課”
據有關資料調查顯示,幼兒入園產生分離焦慮一方面是家長的因素,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在家吃飯、整理衣服全部由長輩包辦,很少有自己獨立完成。過分寵愛和保護,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事事依賴他人,獨立性差,這樣的孩子很難適應集體生活;有的家長不注重孩子的社會性培養(yǎng),不允許孩子和其他幼兒交往,使孩子失去了參與社會活動機會,導致孩子社會性發(fā)展緩慢,入園后也出現了種種焦慮現象;還有的家長在孩子入園時也會出現家長的焦慮,送孩子入園后,家長遲遲不愿離去,親親、抱抱,依依不舍,有的還與孩子一起流淚。還有家長會用:“不聽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教訓你”之類的話來制服孩子,無形之中使孩子對幼兒園、老師蒙上了陰影。因此我們十分重視給家長上好“第一課”。同時,我們在新生報名后,即組織新生家長召開家長會,會上我們會為家長介紹《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案例征集優(yōu)秀案例》,就“如何緩解新生入園焦慮”等多個家長急切關注的問題展開交流和討論。新生入園前兩個月就舉辦家長會,家長會之后,還舉行了各新班家長與老師的見面會,家園之間建立了聯系方式,并就幼兒個體差異的問題與教師進行了交流溝通,為今后實質性的家園合作,為幼兒入園工作做好鋪墊。
二、家訪前上好教師“培訓課”
家訪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對孩子入園前的家訪應有別于其他年齡班的幼兒。在家訪前我們組織教師進行幼兒家訪工作培訓,并要求所有老師應同時進行家訪,在家訪中注意通過溝通、玩耍、送小禮品等途徑與幼兒建立感情,以減輕幼兒的分離焦慮,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在家訪中向家長了解幼兒的飲食習慣、睡眠時間、疾病史、過敏史、興趣愛好及有無攻擊性行為等問題,并做好詳細的記錄;同時,教師向家長全面介紹幼兒園的情況,如幼兒園伙食、教學設備、安全問題、接送幼兒制度、班內老師情況,等等,以及幼兒初入園時可能出現的種種不適應的行為表現,并向家長提出相關的要求。二是在家訪的過程中,教師要留有半小時左右的時間與孩子接觸,與孩子共同游戲,如將幼兒園里一些的玩具帶去引導幼兒玩,與幼兒一起玩一些簡單的手指游戲等等,總之要讓幼兒留下老師可親可愛的初步印象。三是教師準備一份小禮物在家訪結束前,送給幼兒;同時,請幼兒挑選一張自己最喜歡的相片送給老師,老師把照片布置在班級內,讓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產生向往。
三、開學前營造溫馨“娃娃家”
在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們感覺到幼兒分離焦慮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的外部環(huán)境與條件。因此,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溫馨、和諧的活動環(huán)境對幫助幼兒順利入園起著重要作用。
開學前,教師們要精心布置幼兒活動室,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溫馨、親切而富于美感的班級環(huán)境,如把幼兒家里的玩具和照片布置在活動區(qū)里,當幼兒來到班級看到自己熟悉的玩具和照片時會產生安全感和親切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教室科學地劃分為若干個小區(qū)域,鋪上了軟軟的地毯,投放了很多易于收集、清洗、顏色鮮艷的布制品和紙制品,以便于孩子們自由選擇玩具、盡情玩耍,忘卻與親人分開的憂傷,如:娃娃家、分享區(qū)、積木區(qū)等,供幼兒自由地選擇,力圖體現出“家”的溫馨與情趣。
四、入園第一周上好半日“親子課”
為了使幼兒能較快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幼兒園除了提前對新生進行全面家訪,了解幼兒的基本情況,召開新生家長會引導家長做好幼兒入園前的準備外,還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開學第一周開展半日活動。這是我園緩解新生入園焦慮的另一新的舉措,旨在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秩序。讓孩子和家長一起上幼兒園,在家長的陪伴下熟悉老師、熟悉環(huán)境,并體驗幼兒園的生活、游戲活動。早晨入園時,開放所有的區(qū)域供家長和孩子共同游戲,伴隨著歡樂的音樂聲,幼兒忘卻了陌生環(huán)境帶給他們的不安。孩子們在自然、寬松的氣氛中進行著教師組織的親子游戲,讓幼兒在開心的笑聲中增進與教師的親近感,同時也幫助幼兒增進與其他同伴之間的交往。早上半天的活動不僅開展日常幼兒園活動,讓家長一起共同幫助幼兒學習并適應日常生活規(guī)則,如排隊洗手、擦手;認自己的毛巾、水杯,捧杯喝水;自己吃點心等;而且還學習簡單的早操活動和游戲活動,學習集體教學活動的必要規(guī)則。針對個別幼兒出現的焦慮現象,老師們還利用下午的時間開展家訪活動,有目的的對個別特殊幼兒進行溝通,通過家園合作共育的一致性來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新生活。
五、工作中細心觀察,因材施教
入園一周后,班里的工作基本上按部就班理順了,新入園的孩子也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大部分孩子都能從入園焦慮中走出來。但是也有個別孩子一反常態(tài),有時不肯入園,有時悶悶不樂,有時偶爾哭鬧。這時,我們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情況,尋求解決的方法。一是主動與家長聯系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現。二是想方設法開導他,希望他跟老師和小朋友更親近。三是時刻關注幼兒的一言一行,尋求溝通的突破口。記得我班有個叫小寶的小朋友,一天午睡時,剛躺下情緒還不錯,我來到他的小床邊,他抬頭看了我一眼。這時,我發(fā)現這孩子的眼神兒特別靈動,我想著孩子平時的調皮應該是故意的。此時,我朝他做了個鬼臉,想不到正是這個“鬼臉”讓我看到了歡歡久違的笑臉。于是,當他再次抬頭看我時,我沖他調皮一笑,然后拿手比作手槍“叭”打他一下,他應聲而倒,笑容滿面。如此反復了幾遍后,這孩子或許累了,或許心情放松了,不一會功夫進入了夢鄉(xiāng),嘴角微微翹起的笑臉煞是可愛。
總之,教師只有像媽媽一樣關心愛護他們,用新奇的事物,如漂亮的墻飾、有趣的玩具、好玩的游戲、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體會在幼兒園里的快樂。理解、尊重幼兒在家的一些習慣,像抱著娃娃睡覺等,讓孩子有一種安全感,營造一種溫馨的環(huán)境,讓孩子感受到老師象媽媽。另外,教師以形體語言親近幼兒,抱抱他、親親他、摸摸他等,讓孩子有一種親切感,從而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使幼兒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參考文獻:
[1]閆一暢.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中華少年,2016,(16).
[2]王佳.淺析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的成因分析與對策[J].中華少年,2016,(16).
[3]馮春春,李經天.新入園幼兒焦慮癥狀成因的家庭因素及對策的個案研究[J].早期教育,2015,(09).
[4]劉佳月.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科教導刊,2015,(01).
[5]黃幼蓮.情感教育在幼兒德育教育中的實施探討[J].神州,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