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拉拉 范高領 蘇丹 張愛民 邢丹 胡明文
摘 要: 海南長夏無冬,是中國冬季作物南繁的理想基地。在辣椒南繁種植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薊馬的危害較為嚴重。為了有效防控薊馬的危害,筆者根據(jù)薊馬的生物學特性、發(fā)生規(guī)律、危害特點等,制定出了薊馬的綜合防控技術,以期為椒農能夠正確識別薊馬危害特征并有效防治薊馬、生產出高產優(yōu)質的辣椒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辣椒; 薊馬; 南繁; 綜合防治
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光溫充足,是中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1]。辣椒具有獨特的風味,且營養(yǎng)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2]。在辣椒南繁栽培育種過程中,病蟲害時常發(fā)生,其中薊馬是危害辣椒的主要害蟲之一,危害較為嚴重。因此在南繁辣椒種植過程中,開展對薊馬的防治工作,以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2017年南繁辣椒種植過程中進行田間調查發(fā)現(xiàn),辣椒受薊馬的危害較為嚴重。從整個生育期看,由苗期至成熟期,薊馬危害逐漸增加,特別在開花期薊馬對辣椒的危害最為嚴重,主要表現(xiàn)為吸食辣椒花雌蕊及幼嫩部位,影響其生長及授粉,且期間用藥會影響授粉,使產量降低,品質下降?,F(xiàn)將薊馬的生物學特性、在為害辣椒上發(fā)生規(guī)律、危害特點及其防治等進行綜述,以期為椒農正確識別辣椒受薊馬危害的特征,并有效防治薊馬危害及為生產高產優(yōu)質的辣椒提供參考。
1 生物學特性
薊馬是昆蟲綱纓翅目的統(tǒng)稱,世界上記錄約7 400種,中國已記錄約560種[3]。目前在中國農業(yè)生產中危害較為嚴重的薊馬主要有棕櫚薊馬、西花薊馬、煙薊馬、花薊馬、黃胸薊馬、豆薊馬等[3]。在辣椒種植上,西花薊馬數(shù)量較多[4]。西花薊馬屬于過漸變態(tài)昆蟲,包括卵、若蟲、蛹和成蟲等4個發(fā)育階段[5]。卵呈腎形、不透明的黃色或灰白色。若蟲為1齡和2齡若蟲,此階段需進行取食。蛹包括3齡若蟲(前蛹)和4齡若蟲(偽蛹),此階段不再進食。成蟲蟲體纖細,翅狹長,翅邊有長的纓毛,腹面平滑,善跳躍[4,6]。西花薊馬繁殖能力很強,個體細小,極具隱匿性,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為20~30 ℃,成蟲一般在羽化后第3天開始交配產卵,從卵到成蟲需14 d左右,每頭平均產卵200粒左右[7]。
2 發(fā)生規(guī)律
薊馬雌成蟲主要進行孤雌生殖,偶有兩性生殖,極難見到雄蟲。雌成蟲壽命8~10 d,雌蟲將卵產在葉、花和果實等器官的薄壁組織細胞中,每雌產卵22~35粒。孵化后的若蟲在葉背取食,到高齡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8]。熱帶地區(qū),薊馬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因此南繁辣椒的整個生育期均會受害。辣椒南繁種植一般于9—11月開始播種,2—4月采收[9],在辣椒整個生育期中,初步觀察發(fā)現(xiàn):從苗期至盛花期,薊馬的危害逐漸增強,其高發(fā)期與辣椒的花期具有相關性。
3 危害特點
薊馬對辣椒有極大的危害性,該蟲以銼吸式口器取食植物的莖、葉、花、果等幼嫩部位。在花期危害最為嚴重,常躲藏于辣椒花蕾和花中,吸食汁液,破壞花蕊和花藥,導致花瓣退色或變?yōu)楹稚?,花柱被破壞變褐色,不能正常授粉,直至落花;葉片受害表現(xiàn)為皺縮,嫩葉扭曲;莖和果受害則形成傷疤,嚴重時可使植株枯萎,造成落花落果,影響辣椒產量,降低辣椒品質。同時還傳播多種病毒,但僅從辣椒葉片上出現(xiàn)花白色斑點、皺縮等癥狀上看,很容易誤認為是病毒病,造成誤判,延誤防治時間。
4 綜合防治技術
薊馬在海南春、夏、秋、冬均有發(fā)生,冬季大多在大棚內,且海南是長夏無冬的氣候,薊馬危害更為嚴重。為確保辣椒整個生長期間免受或少受薊馬的危害,均要重視對薊馬的防治。單一的防控技術,往往效果不佳,可以2種或多種防治技術結合更具有實際意義,如誘蟲板和誘蟲劑結合使用,往往比單一使用誘蟲板的效果更好,夜間再搭配殺蟲燈的使用,效果更佳。綜合防控技術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防控。
4.1 農業(yè)防治
辣椒種植前應清除田間雜草及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辣椒田周邊盡量避免栽種瓜類作物或及時防控瓜類上薊馬的發(fā)生和擴散。辣椒忌重茬連作,不能和同科作物連作,宜水旱輪作。種植辣椒,需注重椒地的選擇,要排水良好,排灌方便,且需深耕,并清除田間雜草和枯枝殘葉。定植時,使用雙面膜,辣椒種植密度適中,及時澆灌定根水。定植后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施肥、除草、施藥。在海南獨特的氣候條件下,及時灌水,且不能使辣椒處于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否則易生病。盡量創(chuàng)造適于辣椒生長發(fā)育,但不利于薊馬生長發(fā)育和危害的環(huán)境條件。其關鍵是減少蟲源和培育健壯植株。
4.2 物理防治
西花薊馬對藍色、黃色、白色和粉色有趨向性,可在田間掛相應的誘蟲板,誘殺成蟲,并可監(jiān)測西花薊馬數(shù)量變化[7]。其中藍板對薊馬類害蟲防治效果最佳[3]。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和趨波性,誘導薊馬向光源靠近,再通過高壓、藥物或水淹等方法殺死薊馬。有研究表明,西花薊馬趨光率較高的單色光波長為380、498、524 nm[10],其在540 nm達到西花薊馬誘集最高峰[11]。
4.3 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做好蟲情測報調查,盡量不用或少用廣譜性殺蟲劑,適時釋放天敵,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目前薊馬的天敵有小花蝽、捕食螨、瓢蟲、捕食性薊馬、隱翅蟲、蜘蛛、蟲生真菌和線蟲等,釋放天敵應掌握在薊馬發(fā)生初期。
4.4 化學防治
掌握防治時間,正確用藥。薊馬成蟲怕強光,喜歡在花蕾和花中危害,可在早晚噴施農藥,效果較好,當發(fā)現(xiàn)辣椒植株上有薊馬時需馬上噴藥??捎?5%茚蟲威懸浮劑1 600~1 800倍液、100 g·L-1聯(lián)苯菊酯乳油1 200~1 600倍液、2%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2 000~2 500倍液、4.2%高氯·甲維鹽乳油4 600~6 000倍液、15%噠螨靈乳油2 000~3 000倍液、3%阿維·高氯乳油530~710倍液、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懸浮劑1 500倍液、3%啶蟲脒 3 000倍液等,每667 m2用水量37.5 kg,交替使用,需在葉片上下正反面均勻噴施。每3 d噴1次,連噴3~5次。害蟲易產生抗藥性,需注意不同農藥交替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鑫, 王麗萍,鄒春蕾, 等. 辣椒南繁育種栽培技術[J]. 上海蔬菜,2010(3): 21-22.
[2] 石娜, 胡春華. 現(xiàn)階段我國辣椒栽培現(xiàn)狀和育種趨勢[J]. 安徽農學通報,2017,23(22): 61-63.
[3] 夏西亞,付步禮,李強, 等. 薊馬類害蟲誘控技術研究進展[J]. 農學學報,2017,7(2): 31-35.
[4] 龐洪翠. 不同辣椒品種對西花薊馬的抗性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 2017.
[5] 李德興. 辣椒薊馬防治技術[J]. 現(xiàn)代園藝,2017(11): 142.
[6] 張治科, 張燁, 吳圣勇. 西花薊馬在寧夏的發(fā)生及防控措施[J]. 植物檢疫,2016,30(4): 75-77.
[7] 朱生秀,向江湖,李萬棟, 等. 西花薊馬發(fā)生危害及防治技術[J]. 農村科技, 2015 (9): 33.
[8] 沈云峰,肖文祥,楊祚斌,等.保山市辣椒上西花薊馬為害特點及防治對策[J]. 長江蔬菜, 2012(9): 44-45.
[9] 袁遠國,黃凌昌,胡明文,等.辣椒南繁加代栽培技術[J]. 種子,2008,27(7): 116-118.
[10] 范凡,任紅敏,呂利華,等. 光譜和光強度對西花薊馬雌蟲趨光行為的影響[J]. 生態(tài)學報,2012,32(6): 1790-1795.
[11] MATTESON N, TERRY I, ASCOLI-CHRISTENSEN A, et al. Spectral efficiency of the western flower thrips,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J]. 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1992,38(6):45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