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婧
(太原師范學院歷史系,山西 晉中 030619)
青年是民族發(fā)展的希望,而在中國,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一個重要群體。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具有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大學生群體,會向我們展示新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這不單單與大學生個人密切相關,同時還與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相關聯(lián)。目前,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調,使得我們需要加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力度。為此,我們在一所高等院校進行了一次調查,希望能夠借此了解相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進策略。以下分別就調查概況、結果分析和培養(yǎng)對策展開論述,不當之處,敬祈指正。
該校有四個年級、多個不同的專業(yè),我們在不同年級及專業(yè)的學生中開展了整群抽樣調查,樣本容量為1786名在校生,其中一年級的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工商管理、計算機等專業(yè)的學生共1634人。三年級的電子信息、財經、英語等不同專業(yè)學生共152人。其中男生1642人,女生144人。平均年齡20.16歲。之所以重點選取大一年級學生進行調查,是因為他們剛剛從中學進入大學學習,面臨著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更能反映出該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此外,該校偏重于理工科,故選取較多男生。加之高年級招生人數較少,應當說,這項調查還是比較能夠全面體現(xiàn)實際狀況的。
經過統(tǒng)計,學生T分超過3的共有144人,占總人數的8.03%。其中男生與女生比例約為1:5。一年級的人數136人,要遠遠大于三年級的8人。
表1 調查結果與全國常模比較
(一)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在一年級的學生中,心理健康水平在中等以上程度的有136人,占樣本總數的比率不足10%。這一指標在三年級中為8人,占樣本總數的5.26%。根據以上數值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三年級心理健康水平。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很可能是上面所提及的低年級的學生在近期經歷了環(huán)境的較大變化后,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適應性心理問題。與此相對應,高年級學生由于若干年的適應和年齡的增長,以及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提升。適應性心理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和解決。
(二)不同專業(yè)的各因子比較
在經濟學系,因子T分值大于3的學生有92人,占該系總人數的8.97%。而在教育學系,因子T分值大于3的學生有44人,占該系學生總數的7.23%。根據這一指標的數值對比,我們可以將原因歸結為——教育學系開設有心理學等課程,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注較多,同時該系學生也有著較好的就業(yè)前景。由此可知,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就業(yè)因素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造成很大的影響。
(三)男生與女生樣本比較
從我們所得到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發(fā)現(xiàn),除敵對心理外,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各項分值和總分上并沒有大的差異。而且存在敵對心理的主要是男生,根據生活實際分析其原因,應該是因為男生在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往往不會主動向他人講述,而是選擇隱瞞,長此以往就很容易形成敵對心理。
對于以上的調查結果,我們進一步分析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于復雜的大學生活沒有充分的準備。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往往認為大學生活是輕松自由的,不再像高中時學習那么辛苦。但在他們實際經歷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與他們的想象之間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的。大學中的專業(yè)學習和獨立生活,讓他們短時間內難以去很好地處理。如此一來,他們很容易在巨大的壓力下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學生主要是農村背景,對尋求社會性支持經驗不足。這也就是說,他們很少主動積極地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心理問題,對于排解壓力的相應方法也缺乏足夠的經驗。因此,他們較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而且問題出現(xiàn)后往往得不到及時解決。
(三)學生對于人際交往經驗不足。在之前的中學時期,學生的人際交往圈子通常較小。進入大學后,他們進入到不同專業(yè)、不同性格老師的課堂,接觸到來自于全國各地的同學,參與到各種社團中去,急切地與建立友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因為缺乏相關經驗和師長的指導,上述目標的實現(xiàn)實際上是存在著一定困難的。他們在遇到障礙之后,很容易會封閉自己,不能及時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綜上所述,出現(xiàn)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和在不同的學生群體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缺乏對大學生活的正確認識,人際交往經驗不足以及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差所導致的。在此基礎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很容易遭遇各種挫折,進而產生不健康的怯懦、自卑與放縱等行為。通過這項調查,我們不僅要發(fā)現(xiàn)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我們需要盡快在學生中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治療與輔導,促進其健康發(fā)展。
根據對此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以強迫、敏感和敵對為主。在這一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有針對性進行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使他們可以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具體對策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多種媒介和平臺,在校園內營造出積極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對自己的心理問題進行調節(jié),加強校園文化的引導作用。在學生入學之初,應該在學生中組織心理普查的活動,發(fā)現(xiàn)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為每一位學生建立相應的檔案。在隨后的時間里,學校需要對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障礙的學生進行專門的輔導。另外,教師應該定時地收集、分析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中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不良狀況,及時地對教育方式方法進行調整。另外,也要提醒學生注意個人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心理問題,并告知他們學校內部心理輔導的渠道,促使其主動解決個人的心理障礙。
(二)培養(yǎng)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學生是客體,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和實施者就是教師。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工作開展時十分重要的一項因素。學校在建立心理健康教師隊伍時,應選擇接受過正規(guī)培訓、具有專業(yè)資格證書、專業(yè)知識扎實、有豐富經驗的教師,還鼓勵教師互相之間多進行交流和學習,使整個心理健康輔導隊伍的專業(yè)水平不斷提高。而學校應該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學習,將心理健康工作引入專業(yè)化、科學化的發(fā)展軌道。
(三)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在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時,教師就需要對存在一定問題和障礙的學生進行專門的情況調查與針對性的輔導教育,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地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到自我價值,樹立自信,減輕不健康心理對他們的影響。
以對有敏感問題的同學進行輔導為例,在具體的實踐中,最佳的方法是進行團體咨詢,因為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減少自負、忌妒、多疑、自卑、羞怯等消極的心理。而對于有敵對心理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認知心理咨詢的形式,在明確學生的問題所在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
綜上所述,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可以知道,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有部分學生存在著各種心理問題。這些問題關涉到該群體的健康發(fā)展,對此我們應充分重視。學校應采取加強健康教育環(huán)境建設、建立高水平的心理輔導隊伍等措施加以解決。而教師在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時,不僅要聯(lián)系日常的生活經驗以進行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還應該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綜合,只有這樣才可以把握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趨勢,在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