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爾思
摘 要:在保留基本班級形式的前提下,對所教教班級的組織形式進行相應的改造。體育課進行合班分組分層教學更有利于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對比實驗法等方法的研究。對體育教學過程中分組教學模式的目的、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并且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提出合班分組層次教學的模式,進行分析其存在的優(yōu)勢及不足。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一項有利措施,分組分層次教學突出根據(jù)學生的性別、體質、興趣、運動技能水平的不同等進行分組。根據(jù)各小組的特點進行指導練習,經過長時間反復的實踐現(xiàn)已收到了良好效果的回饋。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加,體質逐漸增強,運動技能也在逐漸的提高。合班分組層次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將同一年級的幾個班重新進行分組,通常按照性別分組、按照體能水平分組、按照運動能力強弱分組、按照興趣愛好分組等。分組后,由體育教師分別帶領小組進行教學,形成固定且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形式。其優(yōu)點是根據(jù)學生體能狀況不同和技能水平不同,制定相應教學目標、選擇適應難易程度的教學內容、采用學生接受較好的教學方法。這樣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與參與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是學校課程的布置添加了相應的難度,學校體育教師人數(shù)缺乏、場地及器材有限制的學校具有相應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2
一、研究目的
分組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性別、體質、興趣、運動技能水平等方面進行的小團體教學。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促進學生間交往和社會適應性的提高,同時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美國馳名教育家布魯姆在駕馭學習的理論中指出:“許多學同學在學習中未能獲得良好成果,主要原因不是學生智慧才能的不足,而是因為未能得到適當?shù)慕虒W條件的合理的協(xié)助造成的”。分組分層教學就是最大限度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學習技能的條件和學習的平臺?!睂W生個體的學習技能能力存在明顯差異,只要能把能力水平和個性指標相近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層次內,學生們將在原有能力水平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體育課程應充分注意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jù)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從而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备鶕?jù)這一精神指示,在學校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客觀學習情況出發(fā),按照他們的體能、運動技能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低到高地進行自我選組定位,從而使學習符合于他們的個人實際能力,使不同能力的學生得到不同需要程度的滿足。因此,教師無妨給學生更大的自主選擇的空間,積極為學生營建寬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采取讓學生自主抉擇入組的教學組織模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經過查閱文獻材料進行了解、證實所要研究對象的措施。積攢文獻能夠把文獻完好地保存記錄,也可以通過做卡片、寫讀書摘記、筆記等形式,有重點地進行采集文獻中與個人所研討論文相干的部分。
2.行動研究法
同年級同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中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綜合活動能力、有效測試等進行觀察,隨時進行總結、改進、提高。
3.對比實驗法
在試驗過程中,始終探究實行有效教學的操作策略,使理論與實踐可以有機聯(lián)合起來。在理論與實踐的比較中,最終形成有效的手段完善研究成果。
三、結果與分析
1.應注意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
在合班分組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是現(xiàn)場處理實際問題的決策者。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體育老師的自身素質存在不足。首先,體育老師在體育課的教學中,都是以自身的專項技術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如果運動技能過于單一,且運動技能水平不高,不能滿足學生的掌握多種體育技能的學習需要。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所呈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及時處理的能力不足;再次,體育教師的知識更新不夠及時。
2.應注意運動技能的提高與“健康第一”的矛盾
合班分組教學所選用的教材是某一運動項目,并且小組中的學生對該項目有一定的了解和一定的運動技能基礎,對于學生而言,大家更容易進行競賽,同組學生的運動技能得到相應地提高,進一步體現(xiàn)了體育課教學中的競技性,如果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合理地安排教學練習或教學比賽的時間,必然會出現(xiàn)競技性、健康性和娛樂性、教育性之間的矛盾。
3.應注意教學過程中的傷害事故防范
在合班分組教學中,學生能夠自由的選擇本人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在教學中出現(xiàn)意外事故,該由誰負責,值得考慮。如果處理不當,教學的意外事故會產生附帶的法律糾紛,經濟補償,這將會影響學校和教師的名譽,更會擾亂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給社會、家庭、學校帶來負面消極的影響。尤其一些具有高強度的對抗性的游戲及運動項目,深受學生們喜歡,但在實行過程中學校和體育老師有所顧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全事故責任的問題。雖然在教學中教師竭力防范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幾率。但是一些傷害不可避免,如扭傷、擦傷、骨折等。這個問題給體育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縛老師的手腳,使體育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受到影響。使教師產生一種一切以“安全第一”為準繩,教學的效果并不重要的心態(tài),使體育教學成為一種形式,體育課淪為課外自由活動的看護模式。
四、結論與建議
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由之前的“發(fā)令官”位置,轉變成體育教學的“參與者”、學生潛能的“挖掘者”和體育鍛煉的“引導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參與性。同時要符合“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這一原則要貫穿在課程的目標、內容、組織、教法和運動負荷等各個方面。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與內容,應要求大多數(shù)學生經過一定努力學習及練習后爭取完成技術動作。在此基礎上,依據(jù)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區(qū)別看待學生。合班分組的授課模式要遵循“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教學原則。從實踐結果來看,實施“分組分層”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質量,使部分不具備參與體育運動或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每節(jié)課都能學有所得,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為終身參與體育運動及鍛煉身體的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具有參加體育運動能力的學生,每次課都讓他們“吃飽穿暖”,同時加強其自學能力和鍛煉身體的自覺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教學過程中,只需針對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才能愈加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因為體育課不是對個別身體素質較好學生的特練,而是最終目的要要提高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如果教師忽略了這一重要的基本教學原則,那么不管其主觀的愿望有多么的美好,也很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胺纸M層次”的教學方法,非常符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所提出的學生要全面發(fā)展、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對全面推動學校的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順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必將發(fā)揮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劉偉.淺議體育課分組教學的種類[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
[3]王玲美.探討新課程標準中分組教學的新模式[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6).
[4]蔡春霞, 楊月敏, 郭華英. 定向運動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研究[J]. 福建體育科技 , 2005.(2)
[5]陳寧.論農村體育的新發(fā)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1).
[6]喬梁.當前我國學校體育存在問題探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04).
[7]劉麗朋,高延軍.對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