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昕宇
作為臨床常見消化系統疾病之一, 膽囊炎具有發(fā)病率高、起病急驟等鮮明的特點。膽囊炎按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 往往與膽石癥合并存在, 而急性膽囊炎的誘發(fā)機制與寄生蟲或結石嵌頓梗阻膽囊頸部間存在著密切聯系, 造成右上腹突發(fā)性絞痛或劇痛[1-3]。同時, 膽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膽囊炎右上腹疼痛感相對輕微, 呈持續(xù)性脹痛,一旦炎癥深入進展則病情加劇, 造成疼痛感呈放射狀向右肩胛骨下角或右肩部轉移。鑒于此, 本文重點探究循證護理在腹腔鏡膽囊炎患者切除術后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行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53例。對照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23~58歲, 平均年齡(37.5±5.8)歲;慢性膽囊炎9例, 膽囊結石合并急性膽囊炎16例, 結石性膽囊炎28例。觀察組男29例, 女24例;年齡22~59歲, 平均年齡(37.8±5.6)歲;慢性膽囊炎8例, 膽囊結石合并急性膽囊炎17例,結石性膽囊炎28例。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符合膽囊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此次實驗內容, 并簽署實驗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
1.2.2 觀察組 患者給予循證護理, 具體如下。①醫(yī)院挑選學習能力強、技術操作熟練及護理水平高的護理人員, 從中確定護理人員、督導護士及護士長各1名, 組建循證護理小組。通過開展循證護理小組成員知識培訓等方法幫助護理人員全面掌握循證護理工作要點, 總結膽囊炎腹腔鏡切除術后高發(fā)并發(fā)癥, 例如惡心嘔吐、術后疼痛、膽漏及腹腔出血等。②循證護理小組通過查閱與膽囊炎腹腔鏡切除術相關的文獻知識了解其手術治療優(yōu)劣勢及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處理等, 全面分析文獻資料內護理手段的可行性、實用性及可靠性, 以達到獲取更多臨床經驗及證據的目標, 結合醫(yī)院實際情況及患者需求制定出具體的循證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干預。③護理人員通過播放音樂或播放視頻等方法轉移患者注意力, 增強其心理舒適程度, 減輕患者交感神經興奮程度, 大大提高患者疼痛闕值, 增強其疼痛耐受性, 針對疼痛耐受性較差的患者可予以適量的鎮(zhèn)痛劑或進行紅外線理療、熱敷治療來消除患者術后疼痛感。并且由于體內殘留部分二氧化碳, 其會刺激局部神經從而存在出現腰酸背痛情況的可能性, 但是普遍3~5 d內自行消失, 告知患者不必過于緊張焦慮。④護理人員于術前叮囑患者遵循禁水禁食的要求, 提前做好腸道準備;術中盡可能控制麻醉劑用量;術后予以持續(xù)低流量吸氧, 有利于排出二氧化碳, 減輕其對于機體的刺激, 降低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并且密切觀察引流管內膽汁液體顏色及性質, 確保引流管不打折、不堵塞及不滑脫;做好護理數據記錄工作, 一旦患者出現明顯腹痛癥狀則首要排除是否出現膽漏可能性[4-6]。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術后并發(fā)癥(惡心嘔吐、尿潴留、膽漏及腹腔出血)發(fā)生情況。護理滿意度調查采用本院自行研發(fā)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 分為不滿意、基本滿意及滿意3個梯度, 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滿意21例、基本滿意19例、不滿意13例, 護理滿意度為75.47%;觀察組滿意26例、基本滿意23例、不滿意4例, 護理滿意度為92.4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n(%), %]
臨床治療膽囊炎以手術治療為主要方法, 特別是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疼痛感輕微、機體恢復快速及手術切口小等鮮明的優(yōu)勢, 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領域, 但是受手術技術及麻醉方法的限制, 存在術后并發(fā)癥的可能性, 而直接影響到患者機體的康復進程。有統計數據顯示[7-10], 膽囊炎實行腹腔鏡切除術后惡心嘔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38%。如何做好膽囊炎腹腔鏡切除術圍術期的護理工作, 是相關護理人員所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循證護理指以護理經驗為基礎, 以相關研究為根據, 充分發(fā)揮兩者間指導作用的新型護理干預模式, 其側重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 消除護理環(huán)節(jié)的盲目性, 以達到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目標。
綜上所述, 膽囊炎腹腔鏡切除術后患者實行循證護理的效果顯著, 能大大提高護理滿意度, 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值得在臨床護理中使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