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瑩
摘 要:《紅樓夢》是我國古代經典的集大成者,從中國明清兩代所有小說看,沒有哪一部能像《紅樓夢》一樣具有豐富而廣博的文化內涵。這樣一部豐富而深刻的文學名著對于中學生來說怎能錯過,所有中學生一定要仔細認真地品讀一下,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是有一定意義的。
關鍵詞:神話;審美情趣;文化底蘊
“光陰給了我們經驗,讀書給了我們知識?!眾W斯特洛夫斯基這句話揭示了書籍是知識的源泉,書籍代表著文化。在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祖先們給我們留下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這些都保存在歷朝歷代的經典名著當中,這些名著有的有著豐富的內涵,有的有著各色的人物形象,有的有著特別的語言魅力。
在這些名著當中神話是其中很特別的一種,它是遠古人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狀況的主觀想象和幻想的反映。雖然是虛幻的故事,但它是中國文化的所在。中學生大多很喜歡讀,但讀后總是不甚明白。今天我就要以《紅樓夢》為例談談閱讀神話和提高文化素養(yǎng)的關系。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經典的集大成者,從中國明清兩代所有小說看,沒有哪一部能像《紅樓夢》一樣具有豐富而廣博的文化內涵。它既是文化學也是人性學,既是愛情小說,也是人情學;既含建筑學、醫(yī)學、植物學等等,也是民族精神和靈魂的代言人。
這樣一部豐富而深刻的文學名著對于中學生來說怎能錯過,所有中學生一定要仔細認真地品讀一下。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是有一定意義的。
然而這樣一部書對于涉世未深的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里面宏大的結構,各色的人物,豐富的古詩詞,中國人那種含不外露的愛情,很多孩子拿著這本名著就直搖頭,大呼看不懂??擅棵柯牭絼e人對這部名著分析得頭頭是道,又舍不得放下,來來回回,反反復復,名著就只能這樣讀完了。這部名著的魅力如此之大,但總是可望而不可即。
特別是《紅樓夢》開篇的神話故事,總感覺到它既像是寫實,又像是夢幻中的故事。神話的開端有著豐富的意義:首先,有一塊女媧補天時未被采用的石塊,其次,它幻化為神瑛侍者,再次他每天用甘露澆灌三生石畔的一棵絳珠仙草,后來仙草幻化成女身,為了回報他,愿意用一生的眼淚給他還債。這樣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是迷離而動人的,作為一部宏大的小說的開端似乎不甚明了,這份不能言說的虛幻的外表下,隱藏著中國深厚的文化內涵。
首先,閱讀經典可以提高審美情趣。女媧補天這個神話作者運用得非常巧妙。女媧煉五彩石來彌補天空的漏洞,想要使天地圓滿??裳a天完成之后,還剩下了這唯一一塊石頭。在故事里,它吸收了天地的精華,幻化成人去人世走了一遭。
這塊石頭便是賈寶玉,他在大觀園里非常特別,不熱衷于功名,成天在女兒堆里廝混,他與父輩們的要求相背離,連大觀園里輩分最高的賈母都稱他“潑皮無賴”,那他這塊“補天之才”真是無用之才嗎?作者會以一個無能鼠輩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嗎?作者的價值觀是什么呢?
其實,我們可以從另外的一個角度解釋,賈寶玉是當時社會中不被社會接納的形象,他無視主仆尊卑,追求自由戀愛的思想,他鄙薄虛偽,不與士大夫交往,他尊重女性,他有感情、有思想、有才華、有個性。他是一個“補天之才”,絕對不是一個“無能鼠輩”。他只是無法融入這樣一個與他格格不入的社會。他是孤獨的,不茍同于社會的,這是曹雪芹所要表達的內涵,也是當時他對自己真正的評價。如果只把《紅樓夢》當做一個言情小說來看,它只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悲劇罷了??墒沁@部小說里涵蓋的文學,這種文化氛圍帶給讀者的卻是一種藝術享受,在這種獨特的視角下對故事的主要人物的暗示和解析也是一種藝術熏陶。所以說閱讀經典名著可以提高審美情趣。
其次,閱讀經典名著可以豐富和積淀文化底蘊。中國神話在古代文學里是零散呈現的,往往是零零落落的幾個人物,幾則簡短的故事里蘊含著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其中女媧補天和造人的神話,既反映了人們對女性延續(xù)種族作用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女性地位的認可。
在《紅樓夢》里女媧補天的神話也有著這樣的意味。我們知道《紅樓夢》里的主要人物都是女性,“金陵十二釵”就是十二個女性身上所發(fā)生的故事。曹雪芹生活的時代是封建社會后期,女性是沒有地位的,女性在那個時代被壓抑,被折磨,可是在《紅樓夢》里滲透的卻是“女性本位思想”,四大家族慢慢由勝轉衰,清醒認識的便是女性,并且努力挽救的也是女性,作者在文中充分地贊美和顯揚女性的智慧和才干,對女性由衷贊美,這便是對“男尊女卑”觀念和男性本位思想的有力顛覆。所以《紅樓夢》才是一首歌頌女性的贊歌,而這頌歌在巨著的開篇就用女媧補天這一神話暗示出來。
所以不得不說民族文化的底蘊要從民族文化中汲取,中國人深遠的民族精神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當中。而《紅樓夢》這部小說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所以多讀可以豐富和積淀文化底蘊。
最后,我認為閱讀像《紅樓夢》這樣的經典,對于提升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深刻的影響。文化素養(yǎng)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是難以提高的,需要品讀、感悟和思考。只有慢慢地積淀,慢慢地感悟,才能形成自己獨到的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雷勇.“懸置”名著與名著精解:關于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思考[J].安康師專學報,2001(1).
[2]杜紀培.淺析《紅樓夢》與寫作教學[J].成才之路,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