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立,彭正苗,萬炳呈,石書琪,陳紅專,陳鴻蔚
(1.邵陽學院 多電源地區(qū)電網(wǎng)運行與控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邵陽,422000;(2.湖南耐為電控技術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410000;(3.邵陽市電機廠有限公司,湖南 邵陽,422000;(4.湘潭電機集團有限公司,湖南 湘潭,411100)
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具有轉矩脈動小、低壓大功率、容錯能力強等突出優(yōu)點,在全電飛機、艦船電力推進、電動汽車、風力發(fā)電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因此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備受廣大學者的青睞[1-10]。文章應用雙d-q變換方法與矢量空間解耦變換方法建立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了仿真建模,對其應用于電動汽車上實現(xiàn)高性能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相移30°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結構如圖1所示,具有A、B、C,X、Y、Z兩套Y型三相定子繞組,兩套繞組相距30°電角度。uA、uB、uC、uX、uY、uZ、iA、iB、iC、iX、iY、iZ分別為ABCXYZ六相定子相電壓、定子相電流,ωe為電角速度。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具有單三相和雙三相疊加兩種供電模式,其中單三相供電模式與傳統(tǒng)三相永磁同步電機一致。在雙三相供電模式下,電機的兩套空間相差30°電角度的三相繞組分別供給對應時間相差30°的三相交流電源[6-11]。
圖1 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結構圖Fig.1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geometry of a 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為簡化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的數(shù)學模型,假設:1)氣隙磁場正弦分布;2)忽略鐵芯磁飽和效應、集膚效應以及渦流和磁滯損耗;3)忽略繞組間互漏感;4)轉子上沒有阻尼繞組。
根據(jù)圖1與電機及電磁理論可得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自然坐標下的數(shù)學模型為:
電壓方程:
(1)
磁鏈方程:
ψs=Lsis+γsψfd
(2)
式中:
us=[uAuBuCuXuYuZ]T
is=[iAiBiCiXiYiZ]T
ψs=[ψAψBψCψXψYψZ]T
Rs=diag[RsRsRsRsRsRs]
γs=[sinθsin(θ-2π/3) sin(θ+2π/3) sin(θ-π/6) sin(θ-5π/6) sin(θ+π/2)]T
其中:us為定子相電壓矢量;is為定子相電流矢量;ψs為定子磁鏈矢量;Rs為電阻系數(shù)矩陣;Ls為電感系數(shù)矩陣;γs為磁鏈系數(shù)矩陣;ψfd為磁鏈幅值;θ為轉子磁極與A相繞組軸線電角度夾角;L11為第一套繞組自感和互感;L22為第二套繞組自感和互感;M12、M21為第一套繞組與第二套繞組之間互感,并且M12=M21。
L11與三相永磁同步電機電感系數(shù)矩陣一樣,L11為
其中:Laal為漏自感;I3為三階單位矩陣;Laad、Laaq分別為繞組d軸、q軸主自感。
M12、M21為
L22為
電磁轉矩:
(3)
運動方程:
(4)
式中:J為轉動慣量;ωm為機械角速度;TL為負載轉矩;B為阻尼系數(shù)。
從式(1)-(4)可知,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是一個高價、多變量、強耦合的非線性系統(tǒng),難以實施有效控制。為簡化其數(shù)學模型,便于控制,分析雙d-q變換和矢量空間解耦變換兩種簡易建模方法。
將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每一套三相繞組看成是一個基本單元,采用傳統(tǒng)三相電機建模方法,分別對其進行建模。雙d-q坐標變換如圖2所示,兩套三相繞組clarke變換,分別得到兩相靜止坐標下數(shù)學模型,采用轉子磁鏈定向,對其進行park變換得到兩相旋轉坐標系下數(shù)學模型,其中第一套繞組A相與轉子磁鏈夾角為θ,第二套繞組X相與轉子磁鏈夾角為θ-π/6。
第一套繞組坐標變換
第二套繞組坐標變換
兩套繞組clarke坐標變換矩陣Tαβ1,Tαβ2為
(5)
兩套繞組park坐標變換矩陣Tdq1,Tdq2為
(6)
(7)
將兩套繞組Clarke-Park變換陣組合為
(8)
式中:
將變換陣P代入原始方程中,可以得到每套繞d-q坐標系下的電壓和磁鏈方程。
電壓方程:
(9)
磁鏈方程:
(10)
式中:Ld=1.5Laad+Laal,Lq=1.5Laaq+Laal,Ldd=1.5Laad,Lqq=1.5Laaq。
電磁轉矩:
(11)
運動方程:
(12)
將磁鏈方程(10)代入電壓方程(9)中,寫成以電流為狀態(tài)變量的狀態(tài)方程,即兩套繞組在d-q坐標系下電壓和電流的關系,表達式為
(13)
式中:
從式(9)-(12)可知,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經(jīng)雙d-q變換矩陣變換后,其數(shù)學模型得到簡化,從磁鏈方程可知,兩套繞組磁鏈仍存在耦合。
將雙三相電機看成一個整體,采用矢量空間解耦坐標變換,可將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各變量映射到α-β、z1-z2、o1-o2三個相互正交平面。坐標變換陣為
(14)
由于機電能量轉換只發(fā)生在α-β平面中,為了便于電機控制,將α-β平面上各變量進行park變換,得到旋轉坐標系下方程,z1-z2、o1-o2平面保持不變,則變化矩陣Tdq為
(15)
總變化矩陣Tr=Tdq·Ts為
(16)
將變換陣Tr代入原始方程中,可以得到α-β平面上d-q坐標系與z1-z2平面上的電壓和磁鏈方程,各變量完全解耦,如圖3所示。
d-q坐標系
z1-z2平面坐標系
由于o1-o2零序分量平面各變量都為零,因此可以把該平面變量去掉,電壓方程為
(17)
磁鏈方程:
(18)
轉矩方程:
Te=3np(iqψd-idψq)
(19)
運動方程:
(20)
式中:LD=3Laad+Laal;LQ=3Laaq+Laal;Lz=Laal。
從方程(17)-(20)可知,矢量空間解耦變換建模使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得到簡化,實現(xiàn)磁鏈完全解耦,并且把電機中6k±1(k=1,3,5…)次諧波映射到z1-z2平面,便于對諧波的控制,降低電機損耗[17]。
根據(jù)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雙d-q變換數(shù)學模型式(9)-(11)與空間矢量解耦變換數(shù)學模型式(17)-(20),在Matlab/Simulink環(huán)境下建立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兩種仿真模型,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雙d-q變換仿真模型Fig.4 A simulation model of dual d-q transformation
圖5 矢量空間解耦變換仿真模型Fig.5 A simulation model of vector space decoupling transformation
電機仿真參數(shù)為:np=3;Rs=1.4Ω;Laad=Laaq=1.6mH;Laal=2.4mH;ψfd=0.68Wb;轉動慣量J=0.015kg·m2;阻尼系數(shù)為:B=0.008。負載轉矩TL=50N·m,電壓幅值為311V,頻率為50Hz,在兩種仿真模型上分別給雙三相電源信號,仿真結果如圖6和圖7所示。從圖6和圖7中可以看出電機穩(wěn)定運行時電磁轉矩為50N·m、轉速為1000r/min,分別與給定的負載轉矩和相應頻率對應的轉速一致,模型建立是正確的。兩種仿真模型得到的電流、轉矩、速度響應曲線一致,可知確定兩種模型是等價的。
(a)相電流
(a)相電流
(b)轉矩
(b)轉矩
(c)轉速圖6 雙d-q變換模型響應曲線圖Fig.6 Response curve of a dual d-q transform model
(c)轉速圖7 矢量空間解耦變換模型響應曲線圖Fig.7 Response curve of a vector space decoupling transformation model
文中闡述了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自然坐標系下的數(shù)學模型與雙d-q坐標變換、矢量空間解耦變換兩種旋轉坐標系下的數(shù)學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環(huán)境中搭建了基于雙d-q坐標變換與矢量空間解耦變換的仿真模型,仿真結果驗證了所建模型的正確性。并且兩種模型的電流、轉矩、速度響應曲線一致,從而可確定兩種模型是等價的,為研究安全、可靠、舒適的電動汽車高性能控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