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迪
2018年4月23日,《復仇者聯(lián)盟3:無限戰(zhàn)爭》(Avengers: Infinity War)在美國洛杉磯首映,隨后以最快的速度——11天,突破了全球10億美元的票房大關(guān)?!稄统鹫呗?lián)盟3:無限戰(zhàn)爭》(簡稱《復聯(lián)3》)是由漫威影業(yè)(Marvel Studios)出品,羅素兄弟(Russo Brothers)導演,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y Jr.)、喬什·布洛林(Josh Brolin)、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克里斯·海姆斯沃斯(Chris Hemsworth)、湯姆·赫蘭德(Tom Holland)、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克里斯·帕拉特(Chris Pratt)等19位演員聯(lián)袂主演的超級英雄電影。
影片背景復雜龐大(總計涉及18部影片),主要設(shè)置在《美國隊長3:內(nèi)戰(zhàn)》(Captain American: Civil War)、《黑豹》(Black Panther)之后,影片開始緊接《雷神3:諸神黃昏》(Thor: Ragnarok),反派滅霸(Thanos)出場。滅霸要集齊六塊無限寶石,獲得無上能量來消滅全宇宙的一半生靈。于是復仇者們聯(lián)合銀河護衛(wèi)隊一起全力阻止瘋狂泰坦的“拯救”計劃。
不同以往的是,這次復仇者們沒有了主角光環(huán),所面對的瘋狂反派不再是紙老虎,而是一個響指就可以毀滅一半宇宙的終結(jié)者,所有的英雄在他面前都變得脆弱不堪,接連不斷的失敗刺痛著每個人的神經(jīng),但他們依舊選擇戰(zhàn)斗!電影采用了多線敘事的手法,復聯(lián)英雄兵分三路,三支隊伍同時開始執(zhí)行任務(wù),在地球、泰坦星兩個戰(zhàn)場間聯(lián)合對抗滅霸。
第一路:以鋼鐵俠、奇異博士為首,聯(lián)合蜘蛛俠,進入外太空;與銀河護衛(wèi)隊的星爵、毀滅者和螳螂女聯(lián)合;殺向泰坦星,準備伏擊滅霸,奪回寶石。
第二路:雷神和火箭浣熊、格魯特前往尼德威阿爾,找矮人重開爐灶,打造對抗滅霸的新武器,再返地球。
第三路:美隊、浩克、緋紅女巫、黑豹,以及其他復仇者在瓦坎達集結(jié),與雷神匯合,對抗前來奪取心靈寶石的滅霸。
《復聯(lián)3》幾乎涵蓋了漫威十年來所有超級英雄,人物眾多,對粉絲來說是一場狂歡獻禮,但對導演和編劇來說,要把每個人的性格和故事清晰展現(xiàn),可謂一次巨大的挑戰(zhàn)。好萊塢資深影評人托德·麥卡錫(Todd McCarthy)對他們平衡眾多角色的劇情的能力表達了贊揚:“…writers Christopher Markus and Stephen McFeely acknowledged the traffic jam of egos and play it for laughs.”《綜藝》(Variety)的首席影評人歐文·格萊伯曼(Owen Gleiberman)也認為這部電影給了每個人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并不是一鍋亂燉似的走馬觀花:“Infinity War is a brashly entertaining jamboree(大型集會), structured to show off each hero or heroine and give them just enough to do, and to update their mythologies without making it all feel like homework.”但《滾石》(Rolling Stone)影評人彼得·特拉弗斯(Peter Travers)批評影片過于繁雜:“The Russo brothers have clearly never learned the concept that less is more.”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還是獲得了大部分觀眾和影評人的認可,電影在爛番茄網(wǎng)站的熱度為83%,有337條影評,評分為7.4/10,認為影片有很大誠意,值得觀看:“Avengers: Infinity War ably juggles a dizzy array of MCU(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漫威電影宇宙的縮寫)heroes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ir gravest threat yet, and the result is a thrilling, emotionally resonant blockbuster that (mostly) realizes its gargantuan(巨大的)ambitions.”互聯(lián)網(wǎng)電影數(shù)據(jù)庫(IMDB)給的評分高達8.8/10,有2775條點評,認為這部影片是商業(yè)片的典范:“…now in the dictionary under ‘popcorn filmis just the poster for this film. …The lightness and comedic touches are brilliant. The stakes are real. The charisma levels are amazing.”
在任何時代,無論是當我們還是孩子時聽到的傳說故事,還是給自己孩子講述的床前童話,總有一個繞不開的英雄主題。從2000年到2018年,好萊塢的英雄電影更是層出不窮,數(shù)量高達百部,以“復聯(lián)”系列為代表的好萊塢大片更是接連創(chuàng)造了全球票房神話。但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不管英雄的塑造是如何飽滿立體、特色鮮明,這些英雄都只有一個“原型”,故事主題也只有一個,故事只是表面不斷變化,內(nèi)在卻十分一致。
美國的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就在其成名暢銷神話學巨著《千面英雄》中,對這種英雄生涯的相似性進行了系統(tǒng)綜合的研究歸納,以不同文化中共有的英雄故事冒險經(jīng)歷為焦點,進行了英雄神話故事背后的原型研究,深挖出了蘊含在不同故事背后的共同形態(tài);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在混沌來臨、平衡失落、心靈迷茫時提供指引:跟隨英雄的路線,尋回自己的方向。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first published in 1949) is a work of comparative mythology by American Mythologist Joseph Campbell. In this book, Campbell discusses his theory that the journey of archetypa(l典型的)hero found in world mythologies shares a fundamental structure. This heroic myth is an ageless myth that has universal applications to all cultures, which Campbell called the “monomyth(單一神話理論)”.
坎貝爾認為每個人在出生時都是英雄,英雄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比他偉大的事物的人。所有英雄歷險的基本主題都是為了脫離某種境界并發(fā)現(xiàn)生命的來源,將自己帶入另一種更多姿多彩且成熟的境界。
Campbell holds that everyone faces heroic opportunities. Heroes are not so much distinguished by their position in life or their actions as they are by their stance toward life. Heroes take an active stance, which can be manifested through their sincere concern expressed toward others or by selflessly devoting themselves to a cause greater than themselves.
《復聯(lián)3》的編劇麥克菲利(McFeely)也曾強調(diào)這一主題。McFeely shared this sentiment, describing the film as his “hero journey”. He states that there are things they want to show. It wasnt just power; it wasnt just an ideal; it was people.
在漫威系列電影中,英雄們對抗地外文明,脫離了生活、國界乃至地球的境界。《復聯(lián)1》中復仇者們初抗外星文明,初識“黑暗森林法則”1,面對使命的號召,鋼鐵俠選擇以他的肉身為載體把核彈送進蟲洞,保護了地球文明,同時他也看到了另一個高級發(fā)達的宇宙文明,知道了地球危在旦夕?!稄吐?lián)2》中鋼鐵俠出于保護地球文明的目的,為防患于未然和班納博士一起創(chuàng)造了奧創(chuàng),但這個本應為世界保護者的高級人工智能卻推算出“保護人類就要先毀滅人類”的結(jié)論,召集了智能機器軍隊,把槍口轉(zhuǎn)向了人類。面對如此浩劫,英雄們一樣選擇了勇敢承擔。回到《復聯(lián)3》中,滅霸曾對斯塔克說:“你并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保╕ou are not the only one cursed by knowledge.)這里的知識詛咒,是指滅霸從泰坦星因人口膨脹而毀滅所得出的結(jié)論:文明的存在是一個悲哀,文明的最終結(jié)局是消亡,拯救文明的唯一方法是減少人口。因為文明傾向于無止境地增長和占用資源,但宇宙中的物質(zhì)總量保持不變,所以只有毀滅宇宙的一半生命,宇宙才能繼續(xù)生存并可持續(xù)發(fā)展。雖然鋼鐵俠因為奧創(chuàng)事件能理解這點,但他無法與之茍同。面對一次次的生存危機,他們選擇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知識、人類和所有生命體的未來。
這種類似于應對使命的號召正好應對了坎貝爾的“英雄之旅模型”。從本質(zhì)上說,不論怎么變化,英雄的故事總是一段旅程。英雄會離開舒適平淡的日常環(huán)境,進入超自然神奇的領(lǐng)域。他在那里遇到奇幻力量,并贏得決定性勝利。最后,英雄從神秘的歷險中帶回給予同胞恩賜的力量。
這段旅程可以是一場外部游歷,可以是一個明確的地點,像是去泰坦星;可以是接受任務(wù),例如拯救生命;也可以是一場內(nèi)心蛻變,在頭腦、內(nèi)心、精神領(lǐng)域里展開,比如索爾從“錘神”淪為“神”最終成為“雷神”,斯塔克由最開始的花花公子、軍火商,變成現(xiàn)在守衛(wèi)地球的鋼鐵俠。
英雄之旅模型分為三大部分:啟程、啟蒙和歸來(Departure, Initiation and Return),一共包括17個階段,后被簡化成12個階段。在每一個部分和階段,都會出現(xiàn)一些標志性的事件和角色,預示著一些可能的結(jié)果,這些都是英雄之旅模型的核心密碼。使用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調(diào)整,用英雄之旅的思維挑戰(zhàn)和啟迪自己的故事?!稄吐?lián)3》中編劇大多采用的是啟程和啟蒙的部分。
在這部電影中,三線英雄都符合這個英雄之旅模型。
第一部分:啟程。包括:“歷險的召喚”、“拒絕召喚”、“超自然的援助”、“跨越第一個閾限”以及“鯨魚之腹”。
A call to a venture: The hero starts in the ordinary world, and receives a call to enter an unusual world of strange powers and events.
鋼鐵俠一隊接收到了“歷險的召喚”。在平常的世界中,突然之間,一個完全出于偶然的事件(浩克揭曉滅霸的存在以及宇宙生命的危機)揭開了一個未知的世界(九界文明和無限寶石),英雄和他還不太了解的力量之間發(fā)生了某種關(guān)系(為了保護時間寶石,鋼鐵俠和蜘蛛俠跟上烏木喉的太空船進入外太空)。
面對冒險的召喚,大多數(shù)人一開始都會拒絕接受這種現(xiàn)實,這時英雄之旅就會進入“拒絕召喚”的階段。這時候“導師”的角色就會出現(xiàn),逼迫或幫助英雄完成從內(nèi)心到外在的準備工作,英雄被迫踏上冒險的征途,坎貝爾把這個階段稱為“超自然的援助”。雷神索爾就是這種情況,索爾剛剛結(jié)束“諸神黃昏”,終于成為了國王,與弟弟和解,受到子民擁戴,準備帶領(lǐng)子民重建家園,在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突然遭遇了滅霸。滅霸屠殺了剛幸存下來的阿斯加德子民,奪走了“空間寶石”,殺死了他最后的親人,突然雷神失去了所有。在被問及為什么還敢對抗滅霸時,他回答說:“What more could I lose?”他被迫上路,被迫成長。之后,索爾進入“跨越第一個閾限”的階段。閾限,就是日常世界和冒險世界的交界。這個階段有兩層含義,它既代表著物理世界的交界(雷神從仙宮到宇宙,到尼德威阿爾,最后再回地球),也代表著英雄精神層面的變化,即英雄開始覺醒,并發(fā)現(xiàn)真我和使命(雷神重新振作,從最初的保護阿斯加德到后來保護九界)。接著雷神進入了“鯨魚之腹”,它象征著重生之地。雷神用身體啟動的鍛鑄爐灶,經(jīng)歷蛻變獲得“風暴之錘”。
在啟程中,復仇者們最重要的是能夠在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和信息中,傾聽并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辨認出真正屬于自己的召喚,然后勇敢地與之應對。
第二部分:啟蒙。包括:“考驗之路”、“遇到女神”、“妖婦的誘惑”、“與天父重新和好”、“奉若神明”以及 “最終的恩賜”。啟蒙是英雄之旅里的重頭戲,英雄進入危機四伏的冒險世界。
A road of trials: If the hero accepts the call to enter this strange world, the hero must face tasks and trials alone, or may have assistance. At its most intense, the hero survives, and may achieve a great gift, which often results in the discovery of important selfknowledge.
進入“考驗之路”,是英雄之旅第二部分的第一個階段,意味著漫長危險旅程的開始,英雄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通過艱難的障礙,例如緋紅女巫與幻視在蘇格蘭迎戰(zhàn)暗夜險勝。當英雄經(jīng)過了考驗之路,接下來會“遇到女神”。女神代表著愛,是英雄所追求的天賜之福,是對英雄的另一種考驗,考驗他是否具有贏得“愛”的能力以及接受命運之愛的能力。第三個階段是“妖婦的誘惑”。誘惑代表著人性中沒有解決的問題、英雄天性中存在的問題。星爵的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這兩個階段,他在之前的冒險中得到了卡魔拉的愛,但在與滅霸的抗衡中同樣因為對卡魔拉的愛而變得失控沖動,導致了失敗。
英雄需要超越自己天性上的缺陷,擺脫缺陷所帶來的誘惑,進入冒險之旅的另外一個境界“與天父重新和好”,這標志著英雄的成長。英雄不僅需要田園牧歌式的女神的懷抱,更要開始學會面對成熟和復雜的世界。父親代表著競爭、對抗、控制和更加強烈的復雜性。電影中蜘蛛俠與鋼鐵俠的關(guān)系如同師徒父子,便是反映了這一階段。在之前的《蜘蛛俠:英雄歸來》中,鋼鐵俠責備蜘蛛俠沖動用事、不聽指揮。兩人曾有這樣的對話:
Parker: I just wanted to be like you.
Stark: And I wanted you to be better.
在《復聯(lián)3》中,鋼鐵俠最終正視了蜘蛛俠的成長,肯定了蜘蛛俠的能力(鋼鐵俠在太空中和蜘蛛俠說:“You are an avenger now.”)。鋼鐵俠的系列電影也用到了這一階段,鋼鐵俠一直以來都有“daddy issue”,這也正是他早期自負叛逆的原因。而斯塔克也因為在《鋼鐵俠》2和3中與父親這個角色的和解,進入了更廣闊的世界(利用父親的筆記創(chuàng)造了鈀元素,拯救了自己也推廣了清潔能源),了解和體驗了更廣闊的宇宙法則,清除掉他之前所有孩子氣的執(zhí)著,自己成長為父親,開始擔任蜘蛛俠的啟蒙者和導師的角色。
第三部分:歸來。包括:“拒絕回歸”、“借助魔法逃脫”、“來自外界的解救”、“跨越歸來的閾限”、“兩個世界的主宰”以及“生活的自由”。在《復聯(lián)3》中,由于阻止滅霸的失敗,所以沒有涉及歸來這一部分。
The return of the ordinary world: The hero must then decide whether to return with this boon, often facing challenges on the return journey. If the hero is successful in returning, the boon or gift may be used to improve the world.
今日英雄所扮演的角色,是那些能夠了解、接受進而迎接命運挑戰(zhàn)的人。在當今科技化的物質(zhì)社會,為什么英雄文化經(jīng)久不衰?是因為我們永遠長不大嗎?英雄存在的價值在哪里?是為了給我們提供簡單的感官刺激嗎?我們到底在英雄身上尋找什么?
坎貝爾通過《千面英雄》這本書總結(jié)出來的英雄之旅模型給了我們答案。他告訴我們,英雄歷險是宇宙與文化生命不朽的主題。英雄的故事其實就是人類自身的處境;他們對自然世界甚至宇宙存在的看法,深層結(jié)構(gòu)下都隱藏著人類的共同命運。
我們熱愛崇拜英雄,是因為我們需要。
We adore and worship heroes because we need them.
英雄的價值在于我們通過看英雄外在的探索與歷險,來解讀自己內(nèi)心的世界。電影中,英雄們打破桎梏,是因為我們被束縛。復仇者們拯救世界,是因為我們需要被救贖。“復聯(lián)”系列電影面對的問題:世界戰(zhàn)爭、地外文明入侵、人工智能失控、社會矛盾激化、現(xiàn)代文明自身蘊含的巨大的自我毀滅因素,這些都是人類自身的投射。人類是世界的破壞者,英雄是拯救者。
我們應該怎么做?英雄給我們提出另一種可能、另一種視角,告訴我們可以學著像他們那樣嘗試著離開現(xiàn)有的世界,然后深入、遠行或攀登,在那里找到平日生活的世界中所欠缺的東西,不困頓于眼前的茍且,而是去向遠方。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with ourselves? A living myth presents contemporary models. Heroes can be the key that unlock mysterious peculiar to the human situation. They can play a central part in a persons selfdevelopment. As a lens, hero can serve as models that help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and relate to their world. Through a particular lens, heroes impart important truths.
英雄,讓我們接觸到終極的真實——超越,超越一切的思想概念和束縛枷鎖。英雄不能告訴我們超越的真實是什么,但是他們告訴我們在現(xiàn)實之下還有另一種朦朧美好的境界。
我們尋找英雄就是為了成為英雄。
We seek heroes because we want to be one.
但丁在《神曲·地獄篇》提到了人生旅途的黑森林,地獄深淵的悲苦:
人生旅途過半,我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黑森林里,我走丟了。
穿過我的是進入悲慘城市的道路,
穿過我的是進入永恒悲慘的道路,
穿過我的是迷失人們的道路。
在人生的黑森林當中,我們想要尋找自我,也難免迷失?,F(xiàn)在,英雄之旅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現(xiàn)有的路徑,我們要做的就是敢于追隨。英雄給了我們信號和提示。
The hero journey is one of the universal patterns through which that radiance shows brightly. Evoking symbols and motifs(主題)that connect us to deeper selves, can help us along the heroic journey of our own lives.
那是總被我們故意忽略的信息、一些危險的信息,因為它們有著令人著迷的魔力,因為它們是開啟“自我探索”這個既讓人渴望又使人恐懼的冒險領(lǐng)域的鑰匙。我們建立的、居住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都可能被毀滅,但是一個更鮮明、更清凈、更寬廣而完整的人生也因而可以奇妙地重建起來——這就是那些來自我們心靈深處的危險信號所帶來的誘惑和恐懼。你聽到了呼喚,你要應答嗎?
You are called to the realm of venture. Each time, there is a same simple question: do I dare? And then if you do dare, the dangers are there, and the hope also, and the fulfillment or the fiasco(慘?。? There are always the possibilities of a fiasco. But there are also the possibilities of bliss.
現(xiàn)代的英雄勇于傾聽召喚,并尋求著救贖整個世界的命運的方法。尼采說“上帝已死”,不是說信仰已死,而是說新神將臨。尼采說“活在當下”,不是讓社會來引導解救個人,而是正好相反。我們每個人都要分擔那極致的苦難,不是在部落偉大勝利的光明時刻,而是在個人絕望時,背負起救贖者的十字架。
Everyone undertakes a journey in life. Everyone is confronted by life crisis that force one to alter ones expectations and approach toward life. Change the world, or at least a small part of it. All societies are evil, sorrowful, and inequitable; and so they will always be. So if you really want to help this world, what you will have to learn is how to shoulder the matter.
* I believe theres a hero in all of us. 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英雄。
* Dont just follow the path. Make your own trail. 走自己的路,不要隨波逐流。
* If you could do good things for other people, you had a moral obligation to do those things. Thats whats at stake here. Not choice. Responsibility. 如果你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你就有幫助別人的責任和義務(wù)。這就是你生存的意義,這不是選擇,而是責任。
*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This is my gift, my curse.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是恩賜,也是詛咒。
* Its the choices that make us who we are, and we can always choose to do whats right. 我們每一步的抉擇都決定著我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而我們總是能選擇做對的事。
* Not everyone is meant to make a difference. But for me, the choice to lead an ordinary life is no longer an option.不是所有人都注定與眾不同。但是對于我來說,過平凡的生活,不再是我會考慮的選擇。
——Spider Man: Homecoming
* Compromise where you can. But where you cant, dont. Doesnt matter what the press says. Doesnt matter what the politicians or the mobs say. Doesnt matter if the whole country decides that something wrong is something right. This nation was founded on one principle above all else: the requirement that we stand up for what we believe, no matter the odds or the consequences. When the mob and the press and the whole world tell you to move, your job is to plant yourself like a tree beside the river of truth, and tell the whole world— “No, you move.”
在可以妥協(xié)的時候妥協(xié);在不可以的時候,絕不妥協(xié)。不管媒體怎么說,不管那些政客和暴徒怎么說,不管這個國家是否把錯當作對。這個國家是建立在一個至高的原則上的:我們需要為我們的信仰而起立吶喊,不管機會多么渺茫,結(jié)果又會如何。當暴徒、媒體和整個世界告訴你讓開的時候,你的職責就是像棵樹一樣扎根在真理之河旁,然后告訴整個世界:“不,你們讓開?!?/p>
—— 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
1.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fā)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fā)現(xiàn)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出自《三體2:黑暗森林》,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