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江蘇 鹽城 224001)
作為當前臨床多見的癌癥,結腸癌以及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在當前飲食結構不斷的調整、不合理以及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呈現(xiàn)為逐年上升的趨勢[1]。在當前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多采用腹腔鏡根治術,主要優(yōu)點為創(chuàng)口小,操作流程便利,同時手術安全價值高[2],另外通過加行針對性手術室護理,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效率,提升治療滿意度。針對于此,本院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間所收治的進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40例,評定針對性手術室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
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共收治進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40例,通過計算機表法的形式平均分為實驗組(n=20)和對照組(n=20)。實驗組中,男性9例,女性11例,最大年齡76歲,最小年齡25歲,中位年齡(55.6±7.3)歲;對照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最大年齡75歲,最小年齡24歲,中位年齡(55.2±7.0)歲。納入依據(jù):①經過結腸鏡檢查;②病理學檢測。排除依據(jù):①精神病癥;②肝腎功能異常。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如性別以及年齡等比較,不存在差異性(p>0.05)。
兩組患者均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具體方法為:①采取截石位,頭部低,足部高的姿勢;②進行持續(xù)性氣管插管硬膜外全麻處理,其人工氣腹壓力,最高設置為14mmHg,最低為12mmHg,通過4針法進行手術治療;③如果患者性別為女,同時患有中低位結直腸癌,則通過荷包針經過經腹壁刺進腹腔內,在腹壁上將子宮兩端的韌帶懸吊一針,達到暴露術野的效果;④離段和腫瘤距離大于2厘米的腸管,將患者左腹部穿刺孔進行擴大,應用塑料袋對切口進行保護,將腸管和腫瘤拖出后,切除腫瘤和近端腸管,在結腸近端位置將吻合器放進,將切口縫合,而后放置引流管。
兩組患者均行基礎護理模式,通過應用基礎護理指導、心電圖測定以及給氧支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此基礎上,行針對性手術室護理模式,具體方法為:①術前指導:對患者病情進行查看和了解,詳細向患者講述病癥治療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對患者出現(xiàn)的不安以及焦慮心理及時調整;②體位指導:根據(jù)患者手術流程需要,將患者的體位合理調整,同時保證患者的舒適程度,以此強化治療效果;③心理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強化交流,以此緩解患者的不安狀態(tài);④手術中測定,在手術進行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測定,如果出現(xiàn)異常狀態(tài)則立即匯報給主治醫(yī)師;⑤手術配合指導,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手術需要的設備進行準備,消毒手術設備,提升手術效率。
對患者手術指標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滿意度分析中,主要包括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
40例患者所有數(shù)據(jù)均行SPSSS13.0軟件處理,其中兩組患者手術用時、手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指標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兩組患者滿意度的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數(shù)據(jù)對比判定為p<0.05的差異性,則證實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實驗組患者手術用時、手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析,實驗組的各項用時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分析
經過護理后,實驗組患者中,十分滿意17例(85%)、滿意1例(5%)、不滿意2例(10%);對照組患者中,十分滿意10例(50%)、滿意1例(5%)、不滿意9例(45%),組間對比x2=6.1442,p=0.0131。
結直腸癌也可以稱之為腸癌[3],對腸癌患者只有及早的進行診斷和治療才能達到較為滿意的效果。因結直腸癌患者在早期過程中[4],不具有十分顯著的臨床反應,因此一旦患者出現(xiàn)反應后,去往醫(yī)院就診,往往最佳治療時機已經失去[5]。結直腸癌患者在早期過程中僅僅可能出現(xiàn)消化不良以及大便出血等輕微反應,在癌變不斷擴散的過程中,呈現(xiàn)為大便習慣性變化、腹部疼痛、便血以及腹部包塊的情況[6],更加嚴重的患者會出現(xiàn)貧血以及發(fā)熱等情況,在腫瘤轉移以及波及到其他器官的過程中,只有通過綜合救治或者放射治療的方式,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7]。在當前過程中,多對患者行手術療法,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作為新型的微創(chuàng)技術,通過腹腔鏡的察看對腹腔內病變情況合理觀察,通過指導幫助,將套管置入到操作系統(tǒng)中,對患者進行止血以及切除等操作方法,和其余手術方法相比較,切入的切口小,使患者的痛感降低。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合理采用手術方法,同時合理的手術護理模式也會提升患者的手術效果。
在本文研究中,我院對患者采用針對性手術室護理模式,縮短了患者的手術用時,根據(jù)本文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組患者中,其手術用時、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5.0±1.2)h、(29.7±6.0))h、(7.1±2.5)d;對照組的上述指標分別為(7.1±2.7)h、(36.6±6.4)h、(12.4±3.6)d,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也證實,通過術前、術中以及術后護理模式的有效應用,能夠縮短手術時間。對實驗組患者應用針對性手術室護理模式,在手術前3日對患者采取流質飲食處理,手術前2日改為流質飲食處理,手術前1日進行甘露醇+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口服處理,而后在手術下午進行灌腸處理。在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的過程中,因患者足高頭低,因此需要應用約束帶對患者的雙肩位置進行固定,并在肩膀下方墊上棉墊,來達到避免患者損傷的效果。
同時經過護理后,實驗組患者中,十分滿意85%、滿意5%、不滿意10%;對照組患者中,十分滿意50%、一般滿意5%、不滿意45%,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對進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患者行針對性手術護理,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降低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幾率,臨床護理價值顯著,這對于臨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