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爾·艾爾肯 新疆藝術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49
繪畫又稱作視覺藝術傳達給觀眾的感受是有力的。色彩的表現形式具體給人印象深刻。藝術大師說過,沒有對材料的基本認識,我們就無法理解深入去體會藝術帶給我們的驚喜,要繼承大師們的藝術精髓,就要像冒險家一樣,去不斷挖掘和思考,現代藝術家才能站在早期藝術家的肩上。水性坦培拉是人類傳統(tǒng)藝術中的一種古老的繪畫技法。水性坦培拉材料它具備很高的技巧因素和注重靈魂性的藝術表現。"Tempera”一詞曾譯作"蛋彩畫”特征的水含有水性坦培拉材料通過繪畫的特點決定的,可以透明罩染,也可以細致的刻畫。材料苛刻安排有助于水性坦培拉繪畫藝術表現。水性坦培拉是由兔膠類為中介的坦培拉蛋黃乳液作為繪畫媒介。[張元、馬路《材料與表現》,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8頁]水性坦培拉具有速干和多層繪制,干后色層非常堅硬不易變色。體會其中的藝術韻味無一處不是讓人贊嘆。這種完美結合的作品獲得最美麗的迷人效果,這不是油畫種類有的。坦培拉繪畫一般常用來畫歐中時期的圣像畫。水性坦培拉調和的礦物質顏料,是用蛋黃去皮加水和白醋而合成的,然后在制做好的坦培拉光滑的底板上創(chuàng)作,在光滑的底板和礦物質顏料的結合下會顯得非常有光澤。畫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從深色到中間色最后畫亮色完成罩染。經過歷史長河的考驗,這些精美的作品卻如初、光澤度不減,然而這是油畫顏料無法做到的。
圖一:圣母像節(jié)選
М а д о н н а с в о с е м ь ю ангелами(ок.1478)(135 x 135)
在一幅畫中,主部和次要部分都是平的,實際情況沒有區(qū)別,不允許任何重量感,破壞前后的整幅畫面要營造一種平衡感。坦培拉繪畫大部分題材是神,所以他們用幾何形式來表現神的世界。畫家對線的要求很高,需要很多耐心和精力去完成作品,并在作品中表達出作品的靈性。當我在做好所有的材料準備工作后,開始拷貝畫作,盡我所能的在學習過程中去體會那種感受,發(fā)現這些畫看著生硬的神畫其實很精神。這里說的精神是指畫面和我之間的感受讓我值得思考和借鑒前人的藝術精神的傳承。其實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用眼睛和心去感受是最直接的,因為每個人經歷的事情和感受到的生活是不一樣的所以用自己的心去體會。我們從生活中發(fā)現一切美的來源。所以在現代我們在去尋找水性坦培拉的審美肯定和那個時代人的感受會不同,而水性坦培拉材料在藝術的審美特點主要體現為:1.多層的罩染,在光滑的石膏板底上顏色吸收性好,有綢緞一般的質感,光澤自然、柔和,沒有任何一種媒介可與之相比。2.與油畫、水彩畫、水粉畫、能快速干燥是其最大的特點。3.水性坦培拉乳液媒介劑的去透明皮的蛋黃液,因此它相對礦物質顏料的保存時間較短,但由于礦物質顏料色澤純度高而且在繪畫過程中要加入水混合所以畫出來多余的水分被石膏底吸收后畫面非常透明,而用于深的純色的地方會呈現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樣式,所以根據畫面的要求來做所需要的描繪。4.水性坦培拉在色彩飽和度和作品壽命來看是要比油性繪畫的時間要長很多,不會出現大量的變色和脫落的顯現,所以水性坦培拉的底板很重要,否則會產生板面的裂紋。
其實肖像畫是很難表達內在的感情的,因為你要抓住人物精神的一個內在去表現,也許這就是我在繪畫過程當中一直所尋找的東西。一副好的作品不光是在外表看起來精美,然而最能打動人的更是內在精神性的表現。所以在我看來一副小小的肖像所要表達的東西卻是非常多的。宗教畫的精神就是你所要表達內在的人物精神。我畫的圣母的節(jié)選,圣母眼神憂郁而復雜,畫作期初我一直結合內在和外在的精神,從圣像畫的復制起點。目的是研究傳統(tǒng)材料技法,通過材料技法來理解古典繪畫作品的深刻內涵和審美特征。水性坦培拉材料復雜,也是所有的繪畫程序最為嚴格的。在這個階段,每一步都盡可能地由傳統(tǒng)的操作方法,從木材生產打磨十二次,到一遍一遍的將底板磨平從粗制到細,無一步驟需要花費時間。其實大部分的肖像畫都是比較凝重的樣式,像是在訴說著某種痛苦,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表現。在構圖采用穩(wěn)定的構圖模式,服飾的色彩也和現代繪畫的表達不同。文藝復興時期坦培拉繪畫精密,把繪畫的內在形式表現的完美無缺。而現代的繪畫風格的表現的形式多樣,不像那個時期表現形式單一,但表現出來的藝術精神卻深入人心,這是和現代區(qū)別的地方。
其實畫家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都是一直追求精神的東西,使用各種不同材料,來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精神世界。如果沒有熟練的技術和對駕馭材料的能力,繪畫的精神層次也就無法感動別人。因為你的思想層面達到技術層面達不到的話,就會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畫家要想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出自己的精神境界,就要對畫面的掌握也輕車熟路一般。就像有些畫家在沒有畫時卻已經看到了他創(chuàng)作出來的成品,這就是有很多畫家會在創(chuàng)作前,創(chuàng)作很多小稿和不停地尋找內心的聲音,為了那個會日思夜想不停地尋找素材。我們總是能聽到藝術來源于生活也離不開生活,所以,要在生活中做個細心的觀察者,挖掘深處的個人精神。我們生來就不同,所有的經歷和感受也會不同,要不斷的自我突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尋找自己的藝術靈感。去開拓眼界,提高自身的同時也會提高自己的藝術境界,我覺得這是不可分割的。要把自己當做藝術家一樣的去生活,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生活中的藝術之所以是藝術,是因為藝術家的感覺所界定的??词澜绲难凵瘢透惺苁怯X得藝術的根源。我們生活的時間和經過會定格但我們的思想卻代表這個時代的精神,所以藝術家看到的和經歷到的層面應該更廣,在和創(chuàng)作相結合才會代表這個時代的精神。不要停止觀察和發(fā)現,因為這些都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礎。所以在我們用材料的研究上花費心思,在熟練掌握材料的基礎上找到自己要表達的藝術語言,思索藝術大師們理解他們表達的藝術語言,在不斷的練習和思考中提高自己的藝術層次。當我們回顧經典大師的作品時,是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深刻的認識文化,在藝術的歷史中和世界交流,和藝術大師們精神交流。其實我們的藝術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變?yōu)楣诺?,只有不斷的探索新的藝術精神,提高我們的精神品質我們還是可以領會到藝術的精華所在,只有懂得藝術審美才會給人類精神文明的傳承做出貢獻。水性坦培拉的藝術的繪畫境界,讓我感受和思考到很多在今后藝術創(chuàng)作中注意的在自己創(chuàng)作中的精神境界,在那個時代不注重個人表達卻一樣可以表達人物精神,所以內心深處的東西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