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裕春
【摘要】目的:探討并分析在不同熏洗時間及溫度應用的智能藥液治療儀對肛瘺術后患者切口疼痛、水腫、出血等癥狀的影響。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2014年11月~2016年3月在我院肛腸科進行手術的160例肛瘺術后患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A組患者在術后3、6、9、12d疼痛及水腫評分均低于B、C、D三組(P<005),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c、D三組,而其余三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36℃促愈熏洗方藥液15min時具有較高效率,肛瘺術后切口疼痛、水腫、出血等癥狀都得到有效舒緩,患者創(chuàng)面的愈合進程加快。
【關鍵詞】智能藥液熏洗治療儀;熏洗時間;熏洗溫度;臨床癥狀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130-01
肛瘺是臨床上常見的肛門直腸疾病,臨床多以手術治療為主。近年來在治療肛瘺的方法中,中藥熏洗療法得到廣泛應用,臨床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認可。2014年11月-2016年3月,我們對在不同熏洗時間及不同溫度下,智能藥液熏洗治療儀對肛瘺術后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的情況進行比較,取得滿意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肛腸科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肛瘺手術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肛周膿腫和肛瘺治療指南》對肛瘺的診斷標準;(2)年齡在18~70歲間,性別不限,需首次接受肛瘺術治療。排除標準:伴有結核感染肛瘺、克羅恩氏病、癌性肛瘺、肛周濕疹,以及正在服用對本研究有影響的藥物的患者。
12方法術后第3天晌午開始使用智能藥液熏洗治療儀進行肛門部位的熏洗治療。我科省級名中醫(yī)臨床使用的多年經驗方“促愈熏洗方”作為熏洗藥物,由苦參10g、五倍子15g、地膚子9g、蒲公英30g、蛇床子15g組成,加水1500mL后置入我院專用熬藥箱內煎熬成袋裝,每袋150mL。該項研究中將我院160例患者隨機分為A、B、C、D組進行對比研究。A組:熏洗溫度36℃,熏洗時間15min;B組:熏洗溫度40℃,熏洗時間15min;C組:熏洗溫度36%,熏洗時間30min;D組:熏洗溫度40%,熏洗時間30min。另外,每組患者應注意:(1)肛門及周圍區(qū)域保持清潔。(2)排便應養(yǎng)成定時的習慣,排便時間不宜過長或排便時間不規(guī)律。(3)肛門局部不宜受到刺激,盡量穿寬松的褲子和面料輕柔的內褲。(4)不宜長時間保持坐、立或蹲等姿勢,盡可能選用柔軟的坐墊。(5)防止過于疲憊,進行適宜鍛煉即可。
13觀察指標于熏洗治療后的第3、6、9、12天,對160例患者的疼痛、水腫、出血、瘙癢等進行觀察評分。改善率=(用藥前總積分-用藥后總積分)÷用藥前總積分×100%。評價標準:顯效:改善率≥60%;有效:30%≤改善率<60%;無效:改善率<30%。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四組樣本間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近似正態(tài)分布的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相關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后四組疼痛積分比較第3、6、9天四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175),第12天四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3、6和9天,A組的疼痛積分明顯低于B、C、D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術后四組水腫積分比較第36天四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9、12天四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第3、6天,A組的水腫積分明顯低于B、c、D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術后四組出血積分比較第3、6、9天四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12天四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術后四組發(fā)熱情況比較四組術后均無發(fā)熱情況發(fā)生
25四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A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B、C、D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肛瘺術后常出現疼痛、肛緣水腫、滲液、排尿障礙等癥狀,患者術后生活受到較大的干擾。由于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血管通透性變強,在進行肛腸科常規(guī)術后,易出現組織水腫情況較甚,疼痛感難以忍受,創(chuàng)面愈合的時間延長。中醫(yī)認為由于濕熱下注,經絡阻滯易致在肛瘺術后多發(fā)并發(fā)癥,臨床上常運用中藥熏洗坐浴療法,可以清熱利濕,疏通氣血,散瘀化滯,消腫止痛。
本研究中,對我院對肛腸科160例進行肛瘺術的患者臨床研究,分別采用36℃熏洗15min,40℃熏洗15min,36℃熏洗30min,40℃熏洗30min四種不同溫度和時間進行薰洗治療,分析不同熏洗時間及溫度對肛瘺術后患者的影響。由于剛瘺術后患者首次排便后,局部仍處于急性炎癥期,適當的溫度可減緩毛細血管收縮微循環(huán)血流,減輕局部組織內的張力,降低神經末梢的敏感性,從而更好的直通,防止出血、瘙癢等狀況。
根據研究結果的數據分析表明36℃熏洗15min對于肛瘺術后患者進行治療,效果明顯高于40℃熏洗15min、36℃熏洗30min、40℃熏洗30min三種溫度和時間薰洗治療的療效。促愈熏洗方在36℃下熏洗15min治療效果最佳,能有效減少肛瘺患者術后疼痛,創(chuàng)面愈合的進程最佳。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也因為智能治療儀器具有臭氧液沖洗和烘干功能,能有效提高殺菌效果,減少滲液、出血等情況的發(fā)生,從而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36℃促愈熏洗方藥液15min時具有較高效率,肛瘺術后切口疼痛、水腫、出血等癥狀都得到有效舒緩,患者創(chuàng)面的愈合進程加快。
參考文獻
[1]徒文靜.痔術后中藥熏洗療法的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5,22(3):30-32
[2]周昊.中醫(yī)藥治療肛腸病術后疼痛的研究現狀[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4,23(6):49-51
[3]毛紅,唐平,李薇,等.中藥熏洗在肛腸科術后應用的技術規(guī)范研究[J].四川中醫(yī),2012,30(12):74-77
12:14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