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萃玲 周月紅
摘 要: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產物,不僅蘊藏著豐富的內涵,而且是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導航和方向指引。探索將中國夢融入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途徑:建設鞏固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主陣地;營造良好的教育熏陶環(huán)境;拓寬教育傳播渠道,對于中國當代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具有重要價值意義。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6-0225-03
全球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潮流,一方面開拓了當代大學生的國際文化視野,另一方面也沖擊著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正確樹立。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價值追求,在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是其核心內容,同時也面臨挑戰(zhàn):大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這是進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難點。
一、“中國夢”提出的背景及其內涵
(一)“中國夢”提出的背景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在提出“中國夢”概念的第二年,習近平總書記便明確指出,把13億中國人民凝聚在一起的是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深刻寄語全國廣大青少年要勇于承擔責任,肩負起國家和人民賦予的責任,并且要以堅定的信念放飛青春夢想,一步一步實現(xiàn)青春夢和中國夢。2017年習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霸跁r代進步中煥發(fā)出絢麗的光彩”[1]。“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2] ?!爸袊鴫簟钡奶岢鲆步o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二)“中國夢”的內涵
“中國夢”概念的提出使全國人民為之振奮?!傲暯娇倳浿赋觯簩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3]。這一定義引起了全國各界學者的廣泛熱議,對中國夢進行不同角度的闡述。綜合觀察中國目前各界對中國夢的闡述,對中國夢內涵的理解視角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概括:(1)“二元論”??梢詮奈覀冎袊鴿h語中的“國家”中“國”的含義和“家”的含義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那么我們可以將中國夢理解闡述為:“國夢”與“家夢”兩者組合在一起,兩者相互補充、相互聯(lián)系。(2)“三位說”。從這個方面去理解,可以將“中國夢”的含義定義為三個方面,那就是個體、集體、民族三個維度。三個維度從小到大,從公民到國家,由點到面。從公民個體這一層面來看,它是每個華夏兒女的富民夢;從集體這一層面而言,它是中華民族的強國夢;從民族來看,它是五千年的中華民族復興夢,所以“中國夢”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4]。綜合以上“三位說”的觀點,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中國夢”。第一,富民是強國和復興的基礎。第二,強國夢是關鍵因素,只有國家強大才能保證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兒女奮斗的目標,我們要為之不懈努力。(3)“多維說”。“中國夢”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去闡述其內涵。實現(xiàn)“中國夢”,具有多個維度。在“中國夢”的實現(xiàn)過程中,不僅僅只是從一個維度去增強國家實力,而是需要國家、民族、社會和個人的多個方位同步、多維度推進,協(xié)同發(fā)展。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我們個人、集體、民族一起努力。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xiàn)狀
(一)理想信念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要不忘初心,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理想指導人生方向,信念決定成敗。理想信念就是指人們?yōu)榱俗约旱哪繕?、理想,不斷地?zhí)著追求、不斷努力,堅韌不拔的思想,是人們的“精神之鈣”?!爸袊鴫簟笔俏覀兠恳粋€中國人都需要一起堅守的理想信念,而當代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的教育中刻不容緩。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總的來說,是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他們絕大多數(shù)思想政治覺悟都比較高,有遠大的目標和崇高的理想,但在網絡和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下,一些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比較茫然和不確定。
1.大多數(shù)積極向上、努力進取
現(xiàn)當代大多數(shù)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都還比較高,有強烈的愛國精神。他們把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個人理想結合起來,知道要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只有基于中國夢的強大力量。他們對于國家的事都比較關心和重視,基本正確認識國家的政治理論問題。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位置,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主動擁護國家的各方面各領域的政策。他們堅決相信我們中國共產黨,堅定共同理想信念,堅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2.一部分比較消極、理想信念很茫然
在網絡和新媒體的影響下,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不斷流入我國,網絡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和純凈的心靈,使得一部分人理想信念茫然,思想和價值觀方面表現(xiàn)得比較消極。根據(jù)大學生的個體差異、生活環(huán)境、家庭背景、各自的文化水平程度及內心對價值觀的權衡能力的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出現(xiàn)了多元化現(xiàn)象。
三、“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
中國夢是需要我們每個中國人一起共筑的理想信念,是我們從古至今一直憧憬的美好生活的藍圖。對于現(xiàn)當代廣大的大學生有重要的指引、鼓舞和激勵作用。把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意義深遠,刻不容緩,可通過以下途徑將中國夢融入理想信念教育。
(一)建設鞏固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主陣地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它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最主要的陣地,為我國培養(yǎng)新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方式上,依據(jù)大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個體差異,運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中國夢的內涵融入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在教學內容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多元化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理解中國夢的內涵,了解個人的理想信念必須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共同理想的基礎之上才能得以實現(xiàn)。
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實際,開展“中國夢”的辯論和演講比賽等教學活動,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把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二十四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中國夢”匯集正能量。讓學生了解要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首先得讓每個中華兒女在心中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理想,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實現(xiàn)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晰了解中國夢的價值、明確個人的理想信念,做“中國夢”的筑夢者。
習總書記強調:“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首先,要加強學生的道路自信?,F(xiàn)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要更接近這個目標。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大學生正確認識我黨帶領中華兒女實現(xiàn)“中國夢”的光明之路,使青年學生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正確的中國道路上勇往直前,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使國家富強。其次,要加強大學的中國精神教育,是對民族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熏陶教學,在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學中,主要是對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在理想信念的教育過程中,用民族精神動力來大大提升他們的愛國思想,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最后,要加強中國力量教育,讓廣大青年學生認識到,我國的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團結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形成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自覺將個人理想信念和國家的理想信念聯(lián)系在一起。
(二)營造良好的教育熏陶環(huán)境
理想信念的教育,需要多元化、多層次、多領域的共同努力才能富有實效地完成。營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環(huán)境,需要創(chuàng)造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校園、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首先,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加強學校的思想傳播。在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要與時俱進,把握最新的動態(tài)和交流形式,結合學生實際把握大學生最關注的問題,把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夢,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增強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其次,要加強家庭的理想信念建設。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直接途徑,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鞏固學校教育的成果。開展與家庭聯(lián)系的一些教育活動,使學生與家庭之間聯(lián)系密切,讓家長知道學生的即時動態(tài),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孩子做表率,在自覺踐行“中國夢”共同理想的同時,為學生做好榜樣,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學生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使他們明白只有樹立“中國夢”共同理想,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和家庭之夢。最后,要加強社會環(huán)境建設,特別是網絡媒體平臺上的網絡環(huán)境建設。當今社會是發(fā)展迅猛的信息時代,網絡媒體是傳播理想信念的主要渠道,是學生接受各種信息和思想觀念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一些網絡媒體違背社會道德,虛假報道、不良廣告等信息使大學生出現(xiàn)了多元化的理想信念,極大危害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嚴重影響了正確的價值觀、理想信念的形成。因此,我們應該以“中國夢”為方向性引領,為大學生營造健康向上、文明進取、青春正能量的網絡氛圍。運用網絡的力量擴大“中國夢”的傳播,抵制不良網絡作風,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使大學生明晰自己的理想信念,把“中國夢”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理想信念。
(三)拓寬教育傳播渠道
中國夢體現(xiàn)了國家之夢、民族之夢、人民之夢,涉及每一個中國人的利益。為便于理解傳播。在“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 需要多元化的傳播渠道: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網絡媒體等。首先,要加強校園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校園是熏陶感染學生思想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渠道。加強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將中國夢融入學生的各種校園活動中。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將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與中國道路的實質貫穿教育始終。其次,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學生理解認同“中國夢”的基礎上,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付諸社會實踐。把中國夢與每個大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結合起來,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生活實際,在一些社會上的志愿者活動中,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在實踐中清晰知道“中國夢”的實質內涵,了解國家的發(fā)展趨勢,讓大學生由理解到認同“中國夢”,堅定地將自己的理想信念與“中國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在傳播理想信念的同時,使大學生樹立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最后,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方式,利用網絡和新媒體的傳播,將“中國夢”植入大學生心中。 在這個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與網絡息息相關,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平臺,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學校官方QQ等對“中國夢”進行傳播。把“中國夢”與學生個人的專業(yè)學習、職業(yè)發(fā)展、社會責任等聯(lián)系在一起,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青春正能量,潤物無聲地將“中國夢”的內涵滲透于學生心中,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
四、“中國夢”對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價值
大學是青春的圣地、知識的海洋,是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和理想信念成熟穩(wěn)定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關乎他們未來的發(fā)展?!爸袊鴫簟弊鳛榇髮W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念以更形象的形式表達出來?!盵5]
(一)“中國夢”以歷史文化讓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
“中國夢中蘊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每一個大學生夢想的集合?!睒淞⒄_科學的理想信念是當代大學生積極進取的動力源泉,中國夢,鼓勵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有正確的理想目標和精神支柱。中國夢蘊含國家夢、民族夢和個人的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國夢無形中鼓舞著大學生為自己的理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發(fā)前進。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讓他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理想目標,激發(fā)他們踐行中國夢的內在動力。
(二)“中國夢”有利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習近平主席強調了堅守共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爸袊鴫簟弊鳛槔硐胄拍畹囊访鳠?,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消除由于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所導致的理想信念方面的混亂與缺失,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啊袊鴫暨M一步精細化大學生的共同理想,明確大學生自己所擔當?shù)纳鐣姑?。為偉大民族復興奮斗、奉獻的堅定信念?!?/p>
(三)“中國夢”培育大學生的中國精神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內容?!盵6] “中國夢”的實現(xiàn)以時代精神為前提。大學生富有創(chuàng)造力,他們以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當今科學日益發(fā)展,大學生應適應時代的變化,以中國夢提倡的創(chuàng)新精神,整合各種資源,用新的方法、新的思想結合創(chuàng)新精神,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價值,從而推動“中國夢”的實現(xiàn)。
堅持“中國夢”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個人理想在實踐中與“中國夢”合二為一。讓當代青年大學生能夠在“中國夢”的號召與引領下,以馬列主義等經典理論為師,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伴,勇于拼搏,為祖國的繁榮和民族的振興奏出華麗的交響新樂章[7] !
參考文獻:
[1]齊穎. “中國夢”視域下的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11): 63-65.
[2]張吉明,鄭敏. 青年學子要自覺踐行崇高的人生價值觀[J].北京教育(德育), 2014(Z1): 106-107.
[3]李元元.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J]. 法制資訊, 2013(Z1): 22-23.
[4]張志華. 論“中國夢”與創(chuàng)新型政府建設研究——基于創(chuàng)新型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分析[J]. 商, 2015(11): 66.
[5]程美東,張學成. 當前“中國夢”研究評述[J].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13(2): 58-65.
[6]吳行健,高爭. “中國夢”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對策初探[J].新西部:理論版, 2016(11): 127-128.
[7]滕飛,劉巖松,路璐,等.“中國夢”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J]. 亞太教育, 2015(31):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