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允宏,賴 燕,李明英,黃 昊
(1.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醫(yī)院影像科,四川 成都 611731;2.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影像科,四川 成都 610000;3.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500)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全球范圍內前列腺癌患病率位居男性惡性腫瘤第2位,近年來隨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前列腺癌患病率逐年增長,因絕大多數(shù)前列腺癌生長局限于前列腺體內,偶有病變進展迅速且侵襲性強,因此對于前列腺癌臨床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有著重要臨床意義[1,2]。一直以來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活檢或術后病理檢查是前列腺癌診斷的金標準,但國內老年男性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常合并存在[3],此外部分前列腺癌與前列腺增生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出現(xiàn)重疊現(xiàn)象,而兩種疾病治療方案及臨床預后卻完全不一樣,給臨床前列腺癌早期準確診斷帶來較大挑戰(zhàn)[4]。近來有學者研究指出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獲得的表觀彌散系數(shù)(A 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鑒別診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但現(xiàn)階段有關ADC聯(lián)合DWI在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中的診斷價值的研究并不多見。
1.1一般資料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前列腺病變患者,納入標準:①有相關檢查適應證;②患者在完成MRI掃描檢查后一個月內行超聲引導下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活檢或前列腺切除術病理證實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③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內容和目的知情,自愿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前列腺手術治療史者;②腸道偽影重導致影像學圖像不清;③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④過敏體質。年齡45~75歲[(61.23±3.15)歲],體重49~78 kg[(60.15±2.07)kg],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6~348 ng/ml[(126.31±6.18)ng/ml],術后病理結果證實前列腺癌30例,前列腺增生38例。
1.2方法①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 T MRI,體部線圈為發(fā)射線圈,以腹部相控陣16通道線圈作為接收線圈,納入患者均行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檢查;檢查前空腹6 h,取患者仰臥位,掃描中心應位于恥骨聯(lián)合上方2 cm處,包含常規(guī)軸位、矢狀位、冠狀位T2WI和軸位T1 WI等掃描序列;DWI檢查:以體線圈作為發(fā)射及接收線圈,掃描序列作為單次激發(fā)SE-EPI序列,掃描參數(shù),T2WI:TR為3600~4800 ms,TE為80~110 ms,激勵次數(shù)為4,層厚為4 mm,層間距為1 mm,矩陣為320×224,F(xiàn)OV為28×28;T1 WI:TR、TE各為640 ms、11 ms,激勵次數(shù)=2,層厚為8 mm,層間距為2 mm,矩陣為320×224,F(xiàn)OV為28×28;DWI為TR=4800~5025 ms,TE為88.8~93 ms,激勵次數(shù)為4,層厚為4 mm,層間距為1 mm,矩陣為96×128,F(xiàn)OV為28×28;擴散敏感系數(shù)(b值)選用單b值,b值為800 s/mm2;選用多b值,b值為1000、1200、1500 s/mm2,取層面選擇、頻率編碼、相位編碼三個方向。②圖像觀察及數(shù)據(jù)測量,在GE ADW 4.4工作站上對圖像進行處理,自動生成ADC圖像,同時對照T2WI圖像中低信號區(qū)和ADC圖低信號區(qū),對不同b值時高信號區(qū)ADC值進行測定,將ROI面積設為45 mm2,ROI放置原則:在病變中心層面的實質區(qū)選取感興趣區(qū),避開正常解剖結構如精囊腺、尿道等及病變內的囊變、出血和壞死區(qū);ROI為圓形,面積約30~40 mm2;每個病灶區(qū)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借助軟件計算前列腺癌組織及前列腺增生組織的D值及f值。
1.3觀察指標①前列腺癌組織、前列腺增生的ADC值、DWI信號強度比較;②前列腺癌組織、前列腺增生的影像學表現(xiàn);③DWI、ADC及ADC聯(lián)合DWI診斷68例前列腺病變的效能比較,聯(lián)合診斷中以兩者任一者為陽性即可確診。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前列腺癌組織、前列腺增生的ADC值、DWI信號強度、D值和f值比較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D值、f值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DWI信號強度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見表1。
表1 前列腺癌組織、前列腺增生的ADC值、DWI信號強度比較
2.2前列腺癌組織、前列腺增生的影像學表現(xiàn)前列腺癌灶結節(jié)在T2WI上絕大多數(shù)邊界不清、毛糙,且形態(tài)不規(guī)則,T2WI均勻低信號,未見不均勻信號;在DWI呈高信號,ADC圖上表現(xiàn)為低信號(圖1)。增生結節(jié)多邊界較清、光整,形態(tài)規(guī)則,T2WI呈低信號或高低混雜信號;增生結節(jié)DWI呈等或稍高信號,ADC呈稍低信號(圖2)。
圖1 前列腺癌MRI圖 a:T2WI圖;b.DWI圖;c.ADC圖
圖2 前列腺增生MRI圖 a:T2WI圖;b.DWI圖;c.ADC圖
2.3DWI、ADC及ADC聯(lián)合DWI診斷68例前列腺病變的效能比較以病理組織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術后病理結果證實前列腺癌30例,前列腺增生38例,ADC聯(lián)合DWI鑒別診斷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準確率為98.53%(67/68)高于DWI 92.65%(63/68)、ADC 94.12%(64/68),見表2。
表2 DWI、ADC及ADC聯(lián)合DWI診斷68例前列腺病變的效能比較 [n]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生殖泌尿系統(tǒng)最常見疾病類型,其中前列腺增生好發(fā)于40歲以上男性,而前列腺癌是全球范圍內威脅男性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前列腺癌是一種起源于前列腺腺泡或導管上皮、常與前列腺增生并存、在前列腺增生結節(jié)基礎上發(fā)生惡變的腫瘤,由于前列腺良、惡性病變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因此影像學檢查尤其是MRI已然成為其重要的診斷手段[6]。冷曉明等[7]研究表明IVIM-DW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鑒別診斷中有較高價值;葉瑞婷等[8]研究表明MRI在前列腺中央腺體良惡性鑒別診斷中可較好利用DWI信號強度和ADC值差異進行鑒別診斷;但目前有關ADC聯(lián)合DWI在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中的診斷價值研究仍較少。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前列腺增生患者相比,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明顯低,DWI信號強度明顯高,前列腺癌灶結節(jié)在T2WI上絕大多數(shù)邊界不清、毛糙,且形態(tài)不規(guī)則,T2WI均勻低信號,未見不均勻信號,而增生結節(jié)多邊界較清、光整,形態(tài)規(guī)則,T2WI呈低信號或高低混雜信號,前列腺癌結節(jié)在DWI呈高信號,ADC圖上表現(xiàn)為低信號;增生結節(jié)DWI呈等或稍高信號,DWI呈等或稍高信號;ADC聯(lián)合DWI鑒別診斷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準確率高于DWI和ADC,初步證實了ADC聯(lián)合DWI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鑒別診斷中有明確臨床應用價值。高分辨率T2WI能顯示結節(jié)邊緣、形態(tài)以及信號強度,前列腺增生結節(jié)由于腺體增生肥大不均勻、囊變、腺體萎縮以及纖維基質局限性從而過度增生,形成局限突起(即前列腺增生結節(jié)),其中間質結節(jié)和纖維腺性結節(jié)均以纖維基質為主,而腺體成分較少,并且內液體含量較低,因此其在T2WI上呈低信號表現(xiàn)[9];相反前列腺癌病灶區(qū)域內有大量緊密排列癌變腺體組織,癌細胞排列較為緊密,同時黏蛋白以及液體的含量顯著減少,因而在T2WI上呈低信號表現(xiàn)[10]。DWI可反應細胞內外的水分子擴散運動,其主要是運用其量化參數(shù)利于前列腺癌和非癌組織進行鑒別診斷,因前列腺癌與前列腺增生組織的生長方式不同,前列腺癌呈浸潤性或侵襲性生長,表現(xiàn)為惡性腫瘤特征,而前列腺增生結節(jié)呈膨脹性生長,符合良性病變特征,進一步說明前列腺癌組織水分子彌散受限較前列腺增生的更為明顯[11]。因DWI可檢測到微觀運動(包含水分子彌散、組織結構成分的影響以及毛細血管網的微循環(huán)),而前列腺癌組織與前列腺增生組織相比,擴散系數(shù)減低,此外在病理學上前列腺癌細胞排列緊密,腺管和腺泡結構紊亂或消失,水分子彌散明顯受限,因此ADC值顯著下降[12]。因而ADC聯(lián)合DWI檢查可有效提高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鑒別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ADC聯(lián)合DWI在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鑒別診斷中有明確臨床應用價值,有一定推廣應用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