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坤(棲霞市人民醫(yī)院)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掏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方式也相當多。有直接上手指的隨性派,用棉簽的婉約派,拿火柴棍的生活派,甚至還有用鑰匙的粗獷派……總之,怎么舒服怎么來。
并且,當我們不經(jīng)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還會出現(xiàn)一種莫名的成就感!可是,掏耳屎真的好嗎?什么才是掏耳屎的正確方式呢?
耳屎的學名叫耵聹,是由灰塵、皮屑與外耳道皮膚耵聹腺分泌出來的正常分泌物混合形成的。
耵聹分為干性與油性兩種,即干性耵聹和濕性耵聹,后者俗稱油耳,和遺傳有關(guān),不是一種病。我們黃種人干耳較油耳多,白人和黑人則反之。
對于耳朵來說,耳屎其實是耳朵的保護傘,一直在默默無聞地保護著耳朵,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1.抵抗細菌、病毒。
2.阻擋異物入侵耳內(nèi)。
3.保護鼓膜。
耳屎好處那么多,但是有時候耳朵癢,感覺耳屎很多,到底要不要掏呢?
不管是干性還是濕性耳屎,除非有不適癥狀,否則無須處理,因為耳道本來就有天然的自凈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夠自行排出,如說話、吃飯、打呵欠時,耳屎會隨著下頜運動,借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悄悄地從耳道里溜出來。
我們不能頻繁掏耳朵,否則會導致以下幾種情況。
1.劃傷外耳道皮膚,引發(fā)感染。
2.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毒感染,發(fā)生外耳道乳頭狀瘤。雖說一般情況下,這種腫瘤都屬于良性,但是其實也有2%的惡變率。
3.頻繁掏耳朵,會加快耳朵死皮的脫落,會讓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癢。
4.不小心捅破耳膜,導致聽力下降,甚至是喪失聽力。
若平時耳朵癢了、耳屎多了,掏掏倒也無妨,不過要注意以下5點。
1.不要頻繁挖耳,一周最多掏一次。
2.掏的時候不要太深入,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zhuǎn)動,然后耳朵朝下,讓耳屎自行出來,盡量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3.如果耳屎又大又硬,影響聽力,千萬不要強行取出。醫(yī)院有軟化耳屎專用的滴耳劑,耳屎浸泡松軟后,可以由耳科醫(yī)生清理掉。
4.已有外耳道炎癥的患者,如果取耳屎困難,最好到醫(yī)院請醫(yī)生幫忙解決問題,以免造成進一步的耳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