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嬌
默讀是朗讀的一種重要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在第三學段的“學習目標與內(nèi)容”中特別指出:“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可縱觀現(xiàn)實,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有熱熱鬧鬧的教學形式、井然有序的課堂紀律,卻鮮見學生的默讀思考,那無悖于課程的初衷。而默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讀能力,它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思考的空間,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
我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既要有瑯瑯的讀書聲,也要有靜靜地默讀思考,要讓“靜思默讀”點亮課堂,讓學生在“靜思默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走入文本深切研讀,輕松地釋疑解難,體會作者的感情。
默讀,讓學生學會讀書
朱熹在《訓學齋規(guī)》中指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手到?!苯虒W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把課文中不懂的詞語畫出來,在有疑難的地方做個記號;分析文章內(nèi)容時,引導學生針對問題,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默讀,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達到會讀書的目的。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靜下心來默讀課文、圈畫批注。我先讓學生默讀全文,用“——”畫出法布樂癡迷昆蟲的句子;然后潛心研讀這些句子,圈出能夠體現(xiàn)法布爾癡迷昆蟲的詞語,寫下自己的感受;再在有疑問的地方打個問號,寫下心中的疑惑。在學生充分默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分析,學生了解到了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程度,輕松地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默讀,促使學生將讀與思相結合,既動腦又動手,學生學得扎實,讀書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默讀,讓學生走入文本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讓學生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得到人文情感的熏陶,靜思默讀是達到這個目的必不可少的一條途徑。學生只有通過靜思默讀,才能走入文本之中研讀文本,才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第八冊《跳水》一課時,當學到船長用槍逼著孩子跳水時,我提問學生:“如果孩子不跳,船長真的會開槍嗎?”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一下:當時船長是怎么想的?學生從而想到: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無疑,而跳入海中雖有危險,但有海水,還有生還的希望。船長用槍逼孩子跳水,是為了不讓他因為害怕而猶豫,一猶豫就會拖延時間,孩子就有可能掉在甲板上,而這就意味著死亡。當學生理清了這個問題時,就會對船長的機智和果敢產(chǎn)生敬佩之情,至此,對于這篇課文的寫作目的,學生也已了然于胸。
通過靜思默讀,才能讓學生從字、詞、句、段中感悟文字、體味語言,從而達到與作者心靈的相通,產(chǎn)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默讀,讓學生輕松釋疑
學生默讀時,可以根據(jù)思考的需要重復閱讀課文、揣摩文本。通過默讀,能夠促進學生思考,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解決心中疑惑。因此,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靜靜地默讀中達到釋疑的目的。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第十二冊《凡卡》一課時,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凡卡的夢能實現(xiàn)嗎?”答案很快就出來了,凡卡的夢不能實現(xiàn),因為他信上寫的地址不清楚,而且沒有貼郵票。這時,我并不急于給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感受凡卡的回憶。一陣默讀后,學生再次給出自己的答案:爺爺即使收到信也不會接他回去,因為爺爺那么老了,晚上還要出來守夜,圣誕節(jié)那么冷,卻還要去砍樹,說明他們家里的經(jīng)濟非常困難,多個凡卡他也養(yǎng)不活,因此不會接他回去。而凡卡也不能保證再找到下一份工作時,他的新老板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對待自己,所以凡卡的夢終究是個夢,注定不能實現(xiàn),等待他的是更悲慘的命運。通過默讀,解決了學生的疑難,在此基礎上,我就勢引導學生進行延伸,以《凡卡寄信以后》為題讓學生進行續(xù)寫,學生悟出了作者寫作的目的,便能寫出合乎情理的文章。
通過靜心默讀,能讓學生走進文本,感受作者的寫作目的,使學生的思維更趨深刻、嚴謹,這種有思維品質(zhì)的閱讀課堂才具有厚度與深度,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默讀,讓學生感悟情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細選的,其中都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怎樣讓學生感悟作者的情感呢?我認為,單憑說教不能達到這個目的,而應讓學生多讀,這樣才能感悟、體會作者的情感。通過默讀,讓學生反復閱讀、思考,學生在邊讀邊思中就走進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感悟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北師大版第六冊課文《炮手》的結尾是這樣一段對話:
“干得好,伙計!這座農(nóng)舍看來不太結實,它全垮了!”將軍連聲喝彩,回頭微笑著看看炮手。
可是,他吃了一驚:炮手的臉頰上流下了兩行熱淚。
“你怎么啦,炮手?”將軍不解地問。
“請您原諒,將軍?!迸谑值统恋卣f,“那是我家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chǎn)?!?/p>
教學這一部分時,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炮手親手炸掉自己的房子,這是一種奉獻精神,他又沒做錯什么,為什么要道歉?”很多學生也有同感:“對呀!炮手又沒做錯什么,為什么要道歉?”我當即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好,但我沒有馬上做出回答。我先讓學生聯(lián)系平時的俗語:男人流血不流淚,更何況他是一個軍人呢?我再次讓學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感受炮手此時的心情。通過默讀,學生了解到炮手是那么痛苦,可是在執(zhí)行任務時又是那么干脆,沒有半句求情的話,也沒有任何怨言。通過用一段簡單的話語來引導學生默讀課文,讓他們體會到了炮手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也讓他們體會到了炮手舍小家為大國的偉大之處。
結語
閱讀教學是師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讓學生“靜心默讀”,更能讓他們走進文本,理解文章中表達的感情?!办o能生慧,慧能生智。”語文課堂中,請給學生一個默默讀書的時間和靜靜思考的時空,讓默讀與思考攜手同行,真正讓學生馳騁在無邊無際的語文課堂上。讓我們拋卻形式、擯棄浮躁,讓靜思默讀點亮我們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