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順
咱老百姓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夢想著祖國日日強大,夢想著人民幸福安康,更夢想著一家人早日步入小康。
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親眼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建設(shè)的熱潮,也經(jīng)歷了長達10年的歲月動蕩,尤其感受到改革開放40年社會發(fā)展和家庭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至今忘不了29歲那年,那是一個初冬的傍晚,我和弟弟站在府東街人行道的路燈旁閑聊,弟弟說:“如果將來在太原有咱自己的一間住房該多好??!”我說:“這,也許只是一個夢吧?!?/p>
說這話時是1979年,我和新婚不久的妻子的工作剛剛從臨汾調(diào)到太重。踏上龍城大地,寬敞筆直的迎澤大街,鱗次櫛比的建筑,還有花園一樣的工廠……一切都是那樣令人心醉??勺》烤o張程度比我想象的嚴重得多,盡管企業(yè)想盡辦法為我們夫婦解決住房,但最終還是把我倆安排進男女單身宿舍。在這以后長達兩年的時間里,白天我倆一起吃飯,晚上各回各的宿舍,此景被一些熟人當作了茶余飯后的笑談。
好日子總會熬到的。我31歲那年,突然接到房產(chǎn)處通知,讓我領(lǐng)職工宿舍鑰匙,我高興得差點蹦起來。記得那天一位中年男房管員在前面領(lǐng)路,我們小兩口樂滋滋地緊隨其后,“喏,就這兒?!彪S著他的手指處看去,一排陳舊的灰磚平房橫亙眼前,木制房門裂紋縱橫,估計少說也不下30年了。進入室內(nèi),咋黑乎乎啥也瞅不見?原來這是排房的陰面,唯一的一間小窗戶被私人蓋的破煤糕棚堵了個嚴嚴實實,大白天也要開燈。好一陣眼睛適應(yīng)了才看清這是單間房,撐死超不過12平方米,如果放上雙人床就占去將近三分之一,加上衣柜寫字臺箱子等物,地當中站三個人恐怕都轉(zhuǎn)不開屁股?!霸谶@兒住多久?”我終于擠出來這幾個字。房管員一臉歉疚,帶著安慰的語氣道:“我也知道,條件是差了些,你們就先將就住上幾天,有機會我再想辦法給你們調(diào)大點的房子?!狈抗軉T走了,妻子呆呆地定格在那里,半天無語。我恨自己沒本事,人家北京姑娘千里迢迢來山西嫁給你,你卻讓人家在這終年不見一絲陽光的蝸居里受罪,你忍心嗎?心里是這樣想,可臉上還只能笑容燦爛:“哈哈,咱們總算是有了屬于自己的窩了,真好!”
心中有盼頭,人就有希望。房管員說了讓先將就幾天,咱就先等等再說??晌覜]想到,這“幾天”后來居然變成整整14年!
條件雖差,夫妻恩愛依舊幸福滿滿,第二年夏天,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生命降臨,斗室里如同有了燦爛陽光。從會爬到會走,從上幼兒園到走進小學(xué)大門,眼瞅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家里東西也一年年增多。多少個星期天我汗流浹背地一次次將物品重新歸置,只要能節(jié)約哪怕幾寸寬的面積,我也不惜絞盡腦汁。多少次,晴天我站在塵土飛揚的巷口;多少回,下雨我立在道路泥濘的門前,焦急地等待寶貝兒子放學(xué)歸來。望著與我家一條馬路之隔的中鐵十二局,一排排宿舍樓整齊劃一,看著真讓人羨慕,而我們這里的“貧民窟”何時才能舊貌換新顏?
市場經(jīng)濟加快了發(fā)展步伐,“安居工程”高速度邁進。終于有一天,太重開始了舊區(qū)改造,一批又一批的集資樓拔地而起,1995年春節(jié)前夕,我們一家三口歡天喜地遷入新居。這種單元房每層3戶,每戶56平方米,一大一小兩居室,客廳衛(wèi)生間一應(yīng)俱全,兒子高興得在地上打滾玩,妻子腦袋倚在我的肩頭深情地說道:“唉,咱這輩子就住這兒,再也不挪窩了?!痹捠沁@樣說,可怎么也想不到過了17年以后,我們居然住上了153平方米的高層住宅樓。
遷入集資樓新居時,13歲的兒子上小學(xué)六年級,男孩子一到青春期,眼瞅著個頭兒“蹭蹭蹭”地往上躥,讀高中時個子就趕上我了。一晃大學(xué)畢業(yè)參加工作了,準兒媳也進了家門,我們老兩口商議:該給兒子買房了!
我們買的房當時被譽為整個太重地區(qū)層次最高、質(zhì)量最好、設(shè)計最佳的房子,是萬名太重人心中的“標桿住宅樓”。瞧:南北陽臺,臥室、書房一共四大間,兩個衛(wèi)生間,外加廚房、走廊,單是客廳就有35平方米,如果不擺放沙發(fā),舉辦小型舞會也綽綽有余了。
但在臨近搬家時,我與兒子發(fā)生了一場爭執(zhí)———說起來,兒子、兒媳也真挺孝順的,小兩口說:爸爸媽媽辛苦了一輩子,新房子就讓老人住,咱們應(yīng)該住舊房??晌液推拮诱f啥也不同意:本來買房就是為了讓兒子結(jié)婚用,我們一把年紀了,為什么偏要住新房呢?雙方各執(zhí)一詞,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幾經(jīng)商議后最終達成一致:干脆大家都住一塊兒,相互照應(yīng)方便,也顯得其樂融融。就這樣,5年前我們一同搬進了新居,兩年后,小孫女出生了。
沒當爺爺時,你無論如何感受不到什么是“隔輩親”,直到小孫女出生后,爺爺奶奶視為珍寶,真是千般寵萬般愛。小孫女一周歲時,恰好趕上國家放開了二胎政策,于是在她兩歲時小孫子又在一片喜氣中降臨人間。照看兩個孩子的確累人,但小孩的姥爺和姥姥也爭著和我們一道看娃娃,雙方老人都在付出辛苦的同時享受相同的天倫之樂。
寫到這兒,我不由想起毛澤東主席一句詩詞:“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笔前?,從我當初來太原至今,不也將近40年了嗎?想起1950年我在臨汾出生時的故居,六七平方米的小房竟擠著一家四口人;上初中時我問一位同學(xué):“中國最高的樓房在哪里?”答曰:“是上海的國際飯店,有24層?!蔽殷@訝不已。可現(xiàn)在我也住在24層上,每天晚上在陽臺眺望,五光十色的省城美景盡收眼底。再看看近處,太重處處高樓林立,霓虹閃爍,美不勝收。從最初的單身宿舍到小平房,再到后來的單元房,直到今天住上現(xiàn)代化高層樓,心中千言萬語只能凝成一句話:感謝改革開放,感謝社會主義祖國,感謝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