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麒先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不斷深入,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形象具體、聲形并茂的教學情境,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清晰化,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師以教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變成學生以學為主的現代新型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獲取知識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巨大動力。但是,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非常短,一般只有8~10分鐘,在40分鐘的課堂中,學生大部分時間處于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低的狀態(tài)。這時適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力,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保持最佳。如一年級下冊《動手做——七巧板》的教學中,首先把學生引入一個情境: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簧衿娴呐笥哑咔砂?,七巧板貴在這個“巧”字上,它能巧妙地拼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我們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在形象生動充滿動畫樂趣的情境中,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學生那種迫切的心情,誘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拓展學生視野,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使用,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教學七巧板是由( )種圖形組成的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在平板上對七巧板的圖形進行分類,并把分類的過程錄下來,然后隨機抽取學生活動過程進行演示,分成(三)類這一過程,其實就是由(三)種圖形組成的, 動手加動腦印象更深刻,這樣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答案是由學生自己得出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更有興趣。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數學課堂貼近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教學中應把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景,找到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lián)結點,讓學生因數學知識貼近生活而喜歡數學,覺得數學生動有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如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我設計了“購物情景”,課件演示:“熊大去買飲料,每瓶4元錢,他帶了20元錢,能買幾瓶飲料?”的視頻,指導學生思考討論,引出錢的用途。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花錢的經歷,這樣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得到了有機結合,使數學知識在學生的大腦中不再孤立,而是緊密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四、及時檢驗反饋,使學生養(yǎng)成課堂“節(jié)節(jié)清”的良好學習習慣
數學課堂離不開必要的訓練。學生在學習新知后的初步應用中,對概念理解、數學結論的把握上難免會有偏離的現象。教師需要及時發(fā)現學生對新知的認同程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儲備,及時反饋給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做到每堂課后理清思路,建構知識,增強聯(lián)系。我們通常會通過課堂提問、學生板演來反饋學生對課堂知識容量、知識深度的掌握程度,但僅能體現少數幾個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如果結合投影儀的使用,我們不但能促使學生更好的參與思考,而且也更利于反映出學生的代表性情況,讓學生不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同時也能借鑒其他學生好的解法或者所犯錯誤,能及時有效全面的做好當堂反饋。
小學數學課堂中,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有效整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時,一定要把握好適度使用和適時使用這兩點,過度的使用或不恰當的使用,則會畫蛇添足,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失去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