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秀梅
小學科學課程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啟蒙課程。作為承擔這門科學啟蒙課程的我們,應該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引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幫助學生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與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愿意與人合作,愿意和環(huán)境和諧相處,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我針對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個問題來淺談自己的一些認識,與大家一起共勉。
一、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先決條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對其產生了無窮的興趣之后,就會積極地去完成。學習也一樣,我們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興趣的培養(yǎng),將取決于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逐步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在實際教學中,我也特別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盡可能的充分借助可用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總是巧妙地把科學的學習內容寓于生活實例當中,如在講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了解土壤》時,讓孩子們分組拿土壤,并且分好每個組拿的土壤種類不同,有剛蓋好房屋周圍的土壤,菜園里的土壤,農田里的土壤,菜棚里的土壤等,把土壤分類,學生分組用放大鏡觀察,用手捻,和點水握成團等方法來比較不同種類的土壤,印象尤為深刻,這樣,把科學知識與生活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在富有興趣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真知。
二、巧妙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是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
科學課程新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在教學中我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固體》這一課時,導入時我巧妙地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同學們,老師今天拿了一大包東西,(在黑食品袋里,顯得很神秘)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自然界中存在許許多多的物體,我們每天都能見到形形色色的東西,有的會流動,有的不會,有的硬有的軟,有的透明,有的不透明,形狀各式各樣,顏色多種多樣……你們想不想研究它們呢?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會自然而然的被激發(fā)了,那么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決定性因素也就得到了落實!。
三、注重實驗操作是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具體措施
孩子眼中的科學世界永遠是妙趣橫生的,他們對所有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合作伙伴。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教育強調以學生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固體》這一課時,如:石頭和鐵同樣是堅硬的,但“硬”的程度一樣嗎?我讓孩子們“玩”,用小斧頭使勁敲打,(千萬注意安全,一是頭部離石頭、鐵塊遠些,二是左手不能靠近)結果,石頭被砸碎了,但是鐵塊始終沒有“動靜”,只是被砸的那一塊鐵發(fā)熱了,在科學學習研究中,實驗操作是少不了的,我們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玩中、在實驗中異想天開,在玩中求知,玩出科學的真諦!
四、提倡多元化評價是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催化劑
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與發(fā)展狀況,以利于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xiàn)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個課程宗旨。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學實際中,要大力提倡多元化的評價指標: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在科學探究方面,應注重評價學生動手動腦做科學的興趣、技能、思維水平和活動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應重點評價小學生學習科學的態(tài)度;在科學知識方面,應重點評價小學生對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過程和應用情況。而不是檢查學生最終記住了多少信息。哪怕是學生的一個新穎的設計方案,如:如何保護土壤里的小動物,如孩子們說去田地里要盡量走邊邊兒不長草的地方,踩在土壤上盡量輕一些,不要用力踩,看見小動物要繞開走等等都應該給予鼓勵。一個大膽的假設,如講《土壤的保護》這一課時,我們師生共同探討了土壤的諸多好處……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于是,學生大膽的假設,假如沒有了土壤,地球上將是怎樣的情景?《植物與我們》植物對人類的貢獻,無論怎樣評價都不會過分,于是,學生也大膽的假設,假如沒有了植物,地球上將是怎樣的情景一項富有創(chuàng)見的調查,如《了解土壤》這一課,有的孩子取了本地的土壤,并且請當?shù)赜薪?jīng)驗的農民說說這里土壤的成分,一次愉快的合作,一項觀察日記《果實和種子》這一課有的學生種植了一株植物,并且精心培育,做好了觀察日記,記錄了植物生長中的幾個關鍵時期,都能充分的反映學生的有關素質及水平,我們教師都能從中得到意外的發(fā)現(xiàn)。哪怕是老師一句不經(jīng)意的贊嘆,或許就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因為這樣的評價,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討論、表達中來。同時在教學中要淡化終結性評價,突出過程性評價,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
總之,在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時時處處都能明顯地感受到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因此,我們作為一線科學教師就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并樹立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享受科技成果給自己帶來的無窮無盡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