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洪彬
【摘? 要】目的:觀察并探討獨活寄生湯治療肝腎虧虛型風濕痹病的處方用量及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間120例來我處就診的肝腎虧虛型風濕痹病患者,均給予獨活寄生湯治療,觀察探討主藥用量及臨床治療效果。結(jié)論:獨活寄生湯應用于肝腎虧虛風濕痹痛患者治療中具有確切效果,“隨癥加減”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獨活寄生湯;風濕痹病;常用劑量;芍藥甘草湯;臨床效果;
獨活寄生湯來源于《備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夫腰背痛者,皆由腎氣虛弱,臥冷濕地當風得之。不時速治,喜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重,或腰痛、攣腳重痹,宜急服此方。
【組成】獨活三兩,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干地黃各二兩。
本方是治療痹證的名方,無論是教材或者是臨床上,該方是最能“上鏡”的,也是民間治療痹證的效方。
原方中獨活用量三兩,其余藥物均為二兩,說明獨活的用量一定要大。這是該方的靈魂。
《內(nèi)經(jīng)》痹證的論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痹诖嗣鞔_指出,痹證的成因是風、寒、濕三種邪氣聯(lián)合侵襲人體。
其證乃因感受風寒濕邪而患痹證,日久不愈,累及肝腎,耗傷氣血所致。風寒濕邪客于肢體關節(jié),氣血運行不暢,故見腰膝疼痛,久則肢節(jié)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問·痹論》所言:“痹在于骨則重,在于脈則不仁?!蹦I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lián)p傷肝腎,耗傷氣血。又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府,肝腎不足,則見腰膝痿軟;氣血耗傷,故心悸氣短?!端貑枴つ嬲{(diào)論》云:“營氣虛則不仁,衛(wèi)氣虛則不用,營衛(wèi)俱虛則不仁且不用。”其證屬正虛邪實,治宜扶正與祛邪兼顧,既應祛散風寒濕邪,又當補益肝腎氣血。方中重用獨活為君,辛苦微溫,善治伏風,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與筋骨間的風寒濕邪。臣以細辛、防風、秦艽、桂心,細辛入少陰腎經(jīng),長于搜剔陰經(jīng)之風寒濕邪,又除經(jīng)絡留濕;秦艽祛風濕,舒筋絡而利關節(jié);桂心溫經(jīng)散寒,通利血脈;防風祛一身之風而勝濕,君臣相伍,共祛風寒濕邪。本證因痹證日久而見肝腎兩虛,氣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補益肝腎而強壯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風濕,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節(jié)筋脈;當歸、川芎、地黃、白芍養(yǎng)血和血,人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以上諸藥合用,具有補肝腎、益氣血之功。且白芍與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緩急,以助舒筋。當歸、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兼使藥之用[1]。
臨床上我常用處方量:獨活45g,白芍30g,桑寄生、杜仲、牛膝、地黃、甘草各15g,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當歸各10克。
天津名老中醫(yī)王士福老前輩在《治痹之秘在于重劑》中說“如疼痛較重,舌苔白厚而滑者加獨活一味,此藥不但有疏風散濕之功,若用至60克既有鎮(zhèn)痛之神效又無副作用”[2]。
獨活、桑寄生、細辛、秦艽、防風五藥均能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桑寄生、杜仲、牛膝、肉桂心、地黃五藥均能補益肝腎;
茯苓、人參、甘草、川芎、當歸、芍藥、干地黃,即八珍湯去白術,能夠補益氣血;
牛膝、川芎、當歸三藥均能活血??梢姳痉郊饶莒铒L散寒除濕,又能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血,并能活血。與上面分析痹證日久的病機相一致[3]。
芍藥、甘草組合是《傷寒論》里治療“腳攣急”的“芍藥甘草湯”。
楊大華老師說:
把芍藥看作“一種收斂藥”,不如看成緩急藥與滋補津液藥的合體。辦今觀之,骨骼肌、平滑肌痙攣以及汗出過多的體液不足是使用芍藥的最多場合?!诮?jīng)方中,芍藥的主要作用是“緩急止痛”,而非后世所說的補血。結(jié)合現(xiàn)代醫(yī)學來看,芍藥具有解除平滑肌和骨骼肌痙攣的作用。也就是說,芍藥所緩的“急”所止的“痛”是和肌肉痙攣密不可分的?!澳_攣急”則是腓腸肌的痙攣。芍藥對骨骼肌的解痙作用不應該存在選擇性[4]。
芍藥甘草湯是去杖湯。曹穎甫老前輩說:芍藥甘草湯不僅能治腳攣急,凡因跌打損傷,或睡眠姿勢不正,因而腰背有筋牽強者,本湯治之同效。余親驗者屢。
下舉例示之:
醫(yī)案
曾治一王姓患者,年68歲,女,農(nóng)民。由于長年在外做裁縫生意,起早貪黑,勞苦作累,白天站立時間最長達10個小時,晚上加班坐在縫紉機前做衣服有長達4個小時,患下了腰腿疼,天氣一變冷,腰就僵硬板滯,彎不下腰,并疼痛不已。長期吃止疼藥和激素,這次病又犯了,要求中醫(yī)治療。
初診
1.55cm左右的個子,面略蒼暗,舌淡苔白膩,脈寸浮滑關尺沉細??谑觯@兩天腰疼得直不起來,啥活也干不成,眼晴還上火,干痛,飲食一般,大小便正常。膏藥、西藥都不起作用。西醫(yī)說風濕病。
辨證:寒濕浸注,經(jīng)絡痹阻,郁久化熱,灼傷肝腎。
處方:獨活30g?桑寄生15g?杜仲15g?川斷15g?懷牛膝15g?桂枝15g?秦艽12g?細辛10g防風10g?黨參15g?茯苓15g?白術15g?炙甘草15g?當歸10g?川芎10g?白芍30g?生地15g石斛15g?桑葉12g?菊花15g?五付水煎服。加白術有腎著湯之意,桑葉菊花去肝火。
一周后復診,腰已不甚痛了,已能直起。減桑葉菊花續(xù)服十劑,痊愈。
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偏風門》,其功能主治為肝腎兩虧,氣血不足,風寒濕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無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F(xiàn)用于慢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等屬肝腎不足,氣血兩虧者。
臨床常加減:
1、腎陽虛,畏寒肢冷,關節(jié)疼痛拘急——加附子、干姜、巴戟天,或合用陽和湯加減(肉桂、熟地、麻黃、姜炭、白芥子、生甘草、鹿角膠)。
2、肝腎陰虧,腰膝疼痛,低熱心煩,或午后潮熱——加龜板、熟地、女貞子,或合用河車大造丸加減。
3、濕邪偏盛者,去地黃,酌加防已、薏苡仁、蒼術以祛濕消腫;
4、正虛不甚者,可減地黃、人參。
運用
本方為治療久痹而致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腰膝冷痛,肢節(jié)屈伸不利,心悸氣短,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禁忌
痹證之屬濕熱實證者忌用[5]。
總之,風濕痹病患者患病后會出現(xiàn)顯著不適癥狀,顯著降低了患者生活質(zhì)量,因此臨床上必須要找準有效治療措施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6]。
參考文獻
[1]張伯禮,吳勉華《中醫(yī)內(nèi)科學》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第十版)
[2]王士?!吨伪灾卦谟谥貏?/p>
[3]王幸?!吨嗅t(yī)實踐與補遺》
[4]婁紹昆《中醫(yī)人生》
[5]風濕痹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內(nèi)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8(12):183.
[6]趙亮,張燁,曹悅,嚴小英.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胃脘痛BP神經(jīng)網(wǎng)絡辨證模型研究[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41(02):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