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主觀及客觀等因素的影響,高校貧困生在實際中其性格可能存有一些的缺陷問題,因此在實際中也使得一些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水平較低。針對此種情況,為了使高校貧困生可以正常的成長,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來對其主觀幸福感進行提升,以此來使高校貧困生產生更加積極的情感,使高??梢院椭C、穩(wěn)定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提升;對策
我國高等教育覆蓋面積的擴大使得高校貧困生問題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而高校貧困生屬于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針對我國現今高校貧困生的生活研究及調查可以發(fā)現,其存有著總體生活滿意度較差的情況,并且一些學生在實際中表現出自卑、敏感、焦慮等心理狀態(tài),此種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使高校貧困生在日常生活及交際中缺乏主動性,對事物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較差,而這也可以反映出在新時期下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較低的狀態(tài)。
一、新時期影響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一)影響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的客觀因素分析
1.經濟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一般高校貧困生及家庭生活水平都處于較為低下的情況,因此也使得這些學生表現出經濟拮據的狀態(tài),經濟狀態(tài)使貧困生的家庭無法提供與同齡人相同的物質支持,因此也容易導致貧困生產生自卑心理。并且對于高校貧困生來說,其雖然會獲取一定的資助,但是自身仍需要負擔部分的學費及生活費,而此部分的經濟壓力也可能會直接轉移到學生身上,使貧困生產生消極負面的情緒。并且部分貧困生會選擇兼職打工的方式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而在此情況下也容易使貧困生因學習及打工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焦慮不安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若是在此時沒有得到家庭或外界的疏導極容易使貧困生的價值觀、生活觀等產生變化,這樣容易導致貧困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此類問題不僅會致使貧困生主觀幸福感下降,還會使其出現敏感、自閉、消極等負面心理,由此可見家庭經濟是導致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缺失的最主要因素。
2.社會支持所帶來的影響
個體從社會網絡或是他人手中獲得特定或是一般的支持性資源是社會支持,它對維持個體良好情緒體驗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以往的調查研究發(fā)現,高校貧困生的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得到越多的社會支持高校貧困生其主觀幸福感水平也越高。嚴重影響到主觀幸福感的因素有朋友關系、家庭關系、戀愛關系和室友關系等。但是在實際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許多高校貧困生其所獲取的社會支持較少,由于生活經濟的貧困使得其在家庭中所獲取的支持不高,并且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受種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也使得多數高校貧困生無法獲取理想的社會支持。目前在高校中社會及學校所提供的資助可以幫助貧困生解決部分的經濟需求,但是精神需求方面仍然存有一定的缺失問題,這也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幸福體驗。
(二)影響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的主觀因素分析
1.不良的個性特征
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和時間的改變主觀幸福感不會發(fā)生重大改變,它與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高度相關。在貧困生群體中,由于人格特征的不同,主觀幸福感水平也不同。性格開朗、積極向上的貧困生的主觀幸福感水平會高于性格內向、消極的學生。而敏感、多疑、敵意的貧困生,其主觀幸福感水平也較低。
2.較低的自尊心
評價主觀幸福感的預測指標包括自尊,自尊和主管幸福感水平也是正相關的關系,高自尊的個體對生活的態(tài)度比較積極,能夠自我相信,自我接納,自我滿意,因而其主觀幸福感水平也較高。而部分貧困生由于各種原因,自尊水平較低,因此其主觀幸福感水平也低。
3.缺失的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能夠預測主觀幸福感,其中自我價值感高的可以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渴望幸福的生活。相反,其中自我價值感低的同學一旦生活中遇到打擊和困難,就會白怨自艾,輕視自我,甚至對生活產生厭惡,幸福感水平降低。
4.較弱的人際交往能力
由于貧困生自身生活條件的影響,通常他們害怕與人交際,他們害怕面對質疑,害怕被人嘲笑,他們不善言辭、固執(zhí)、偏執(zhí),此種人際交往能力是不能順應社會需求的。
二、新時期提升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的對策分析
(一)對現有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進行完善
在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建立上需要從物質及精神兩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考慮,這樣才能保證在對高校貧困生進行資助時可以使其主觀幸福感水平得到切實的提升。目前在我國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及優(yōu)化的背景下使高校貧困生問題受到更多的重視,而這也使相關的資助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健全及完善,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進行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建設中需要制定完善的心理輔導方案,并長期的為高校貧困生提供相應的開導及引導,在物質角度上幫助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學業(yè)的同時還需使其可以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避免高校貧困生在高校學習期間出現心理素質問題。在對高校貧困生進行資助中通過心理輔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抵抗因經濟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其可以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降低因經濟問題而對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所產生的影響。
(二)健全高校貧困生獎助學金制度
為了進一步的降低高校貧困生所承擔的經濟壓力,在實際中應考慮對現有的貧困生獎助學金制度進行完善,同時高校也可以通過引入社會基金的方式來增加對貧困生的經濟支持。為了使高校貧困生獎助學金可以切實的幫助困難的學生,則需要制定完整的貧困生資助流程及資助制度,從而保證在貧困生的認定、復核、管理中可以按照規(guī)定的制度要求來有序的進行各項資助活動,這樣可以使資助基金得到公平公正的分配。并且高??梢酝ㄟ^拓寬貧困生勤工減學的渠道來為其提供更多的兼職機會,并鼓勵貧困生通過自身的勞動來減輕生活中的經濟壓力,通過此類方法可以使貧困生生活質量得以改善,從而使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貧困生的主觀幸福感。
(三)培養(yǎng)高校貧困生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提高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只有使其心理處于健康的狀態(tài),才可以使其更好的對生活環(huán)境中的問題進行處理,因此高校應重視貧困生自身個性的培養(yǎng)及改善。在實際中可以通過引導高校貧困生參與各類社團活動的方式來增加其社交體驗,從而改變貧困生不擅言辭的情況,在社團活動中交際、交流機會增多可以使貧困生的性格得以轉變,使其可以更加開朗,并且在積極、活躍的氛圍內也可以緩解貧困生焦慮、不安的情緒,使其可以暫時放下生活、經濟等帶來的壓力。同時高校還可以定期給予相應的心理訓練及心理教育來對貧困生的情緒體驗進行培養(yǎng),使其可以形成積極的思維模式,這樣也可以改變貧困生自信心的缺乏等問題,使其可以更好的面對生活壓力,相應的也可以使其主觀幸福感得到提升。
三、結論
主觀幸福感作為一個衡量標準可以更好的反映出高校貧困生的實際狀態(tài),因此在新時期要想切實的對高校貧困生生活狀況進行改善,需要結合高校貧困生的實際情況來選取適當的措施制定完善的資助體系,以此來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改變學生情感體驗等效果。本文中所提出的幾種提升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的方法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用,使其可以達到預期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杜瓊,王業(yè)祥.高校貧困生主觀幸福感缺失的根源及提升策略[J].智庫時代,2017 (10).
[2]王瀟,馬眾.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調查與影響因素研究[J].新校園旬刊,2016 (3):138-138.
[3]李勇男.高校美術教育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提升的應用探析——以“三困”特殊學生為例[J].藝術教育,2017 (z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