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嫻艷
一、片段訓練
1.改寫《聲聲慢》
這首詞中有較多的細節(jié),有“尋尋覓覓”“三杯兩盞淡酒”“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等的場景,也有“雁”“滿地黃花”“梧桐更兼細雨”等典型意象。這此訓練,希望學生能結(jié)合人物的經(jīng)歷,圍繞場景或意象,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將內(nèi)容寫得更充實、更詳盡。
學生例文1:秋風搖曳,一片片金黃的花瓣被抽去了生命,黯淡地落在地面上。你已經(jīng)不在,曾經(jīng)的與君共采擷只存在于記憶中了,今后也只會有我一個人黯然神傷。
由眼前凋落的菊花聯(lián)想到過去共采擷的場景,也想象了將來的孤獨終老。將過去、現(xiàn)在、將來三個時空串聯(lián),使得思念之情超越了時空的限制。這段描寫主要側(cè)重于抒寫思念之苦,若在對菊花凋落的描寫中加入自己人到中年漂泊流離之苦,則會更感人。
學生例文2:這里沒有!那里也沒有!我在空蕩蕩的屋子里漫無目的地來回走著,我不知道到底要找尋些什么,只清晰地聽到陣陣腳步聲和嘆息聲。唉,在這冷清的府里,我能找到什么呢?一切都已經(jīng)成為過去了。再多的薄酒也無法抵擋從心底蔓延出來的寒意。今年的大雁緩緩飛過,似乎有些熟悉之感——是那年,大雁同樣飛過我們的天空。如今,大雁又去了,他也……國也……
這段改寫中主要抓住了原詞中的“尋尋覓覓”和“雁”。在對場景的描寫中,“漫無目的”“只聽到嘆息聲和腳步聲”“心底蔓延出來的寒意”等詞句將原詞中的疊詞形象化地展現(xiàn)出來。我最欣賞的是后面這句中對于大雁的描寫,同學沒有展開描寫大雁,而是側(cè)重于抒發(fā)情感,由眼前的大雁聯(lián)想到了“那年,我們的天空”,更用兩個省略號既直接又含蓄地點明了主題,將個人之悲巧妙地上升至國家之悲,顯得自然,毫無生硬突兀之感。
2.歡樂與痛苦
寫了《快與慢》這篇大作文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審題還是存在很大問題,他們對于快與慢的理解不夠深入,有很多學生真的就寫了經(jīng)濟發(fā)展快、國家發(fā)展快、個人生活節(jié)奏快等論點,立意膚淺,沒有什么深入思考。寫這個片段,是想讓學生學會分析話題:什么是歡樂,什么是痛苦,二者有什么關(guān)系,這些是最基本的思考;什么歡樂是真正的人生之樂,什么痛苦是真正的人生之痛,面對眼前的歡樂與痛苦應該如何繼續(xù)人生之路,這是深入一點的思考。
學生例文1:我佩服貝多芬,無聲的世界里,創(chuàng)造了有聲的經(jīng)典。那些美妙的樂曲回響于時代的長廊,歷久彌新。我佩服海倫·凱勒,黑暗是光明的對立面,但快樂不是,她已經(jīng)擁有強大于光明的快樂,即使擁有三天光明,人生之樂已經(jīng)足已!我佩服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般的意志經(jīng)久不衰,肉體的痛苦怎能與崇高的靈魂相提并論?我佩服那些苦中作樂的人!他們不畏風霜,不畏冷雨,在逆境中高歌前行。即便歷經(jīng)滄桑,也能傲立于命運的風口浪尖,快樂且堅定地吶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在這個話題的寫作中,“先苦后樂”和“苦中作樂”是最常見的兩個觀點。這個片段先用相同的句式敘述了三個事例,有咄咄逼人之氣勢,接著從中找出了共同點,提煉出自己的觀點“苦中作樂”。敘述簡介,分析深刻,抓準了角度。最后的劃線句子很精彩,我讓兩個班的同學都寫在了積累本上,并背誦。
學生例文2: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啊,仔細想想,誰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誰是絕對不幸的?沉溺于眼前瑣碎享受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快樂;沉溺于眼前瑣碎煩惱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痛苦。逝去的感情,無論是痛苦的還是歡樂的,無論他們一度如何使我們激動不寧,隔開久遠的時間來看,都是美麗的。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原來痛苦和歡樂的差距并沒有當初想象的那么大,歡樂的回憶中夾雜著憂傷,痛苦的追念中摻合著甜蜜。對于一個視人生感受為最寶貴財富的人來說,現(xiàn)實生活中的福禍得失已經(jīng)降為次要的東西,命運的打擊會因心靈的收獲而得到補償。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賭場上輸?shù)舻?,在他寫賭徒心理的小說中極其輝煌地贏了回來。喜歡談論痛苦的往往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飽嘗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卻高唱著歡樂頌。
這段語言簡潔干練,角度新穎獨特,思考深入,邏輯性強。沒有僅僅立足于眼前的苦與樂,而是超越了時空,看待人生之大苦大樂。劃線句子所展現(xiàn)的獨特的觀點,既可以作為積累,也可以督促學生更深入、更廣泛地思考對立性命題的內(nèi)在邏輯。
二、總結(jié)與反思
1.對于詩詞的改寫擴寫,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詞情感,可以更好地感受畫面美,通過自己的描繪可以提升語言的美感,加入想象聯(lián)想可以訓練思維,可以融會貫通地借鑒其他詩詞的寫作技巧,可以了解典型意象的典型含義等。這些都對學生鑒賞詩詞有很大的幫助。
2.開始議論文寫作后,主要的積累是在素材方面,今后可以多督促學生積累一些新穎的觀點和有說服力、感染力的好句好段。我想可以從不同的素材中提取共同的觀點,也可以在同一個素材中提取出不同的觀點,還要具體運用到寫作之中。多記背一些好句好段,多做仿寫練習。
3.對于片段作文訓練,我還有幾個困惑。本學期,我除了安排這幾篇小作文之外,還有八篇大作文訓練。很多學生寫小作文時,觀點、論據(jù)都很好,語言也很有說服力感染力,可是一到大作文,就變得平庸。就像練字一樣,寫好毛筆字再練硬筆字比較容易,把濃縮的字體重新寫得瀟灑舒展是很困難的。如何把片段作文中的優(yōu)點延伸到大作文之中,成了我和很多學生共同的困惑。再一個是關(guān)于素材的積累和使用。學生有書,也往積累本上整理,早讀也安排了時間記憶背誦,可是到寫的時候,尤其是考場作文的時候,就基本忘得干凈。每次能想到的素材都是那幾個,寫來寫去都是幾個熟人,會用的材料很有限。如何能把積累的材料巧妙地運用到作文寫作中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