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
在長期局內觀察的基礎上,本文首先對博士生黨建工作的應然性進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若干實然性困境,在此基礎上對廣州地區(qū)四所高校進行了調查與分析,通過透視目前博士生的訴求和黨支部的工作現(xiàn)狀,結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從六個方面提出了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博士生黨支部建設的創(chuàng)新路徑和對策。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國民教育的最高層次,在國家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背景下,提高博士生培養(yǎng)質量的訴求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期盼。博士生黨支部建設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涓邔哟稳瞬诺闹饕ナ?,也是拔尖?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助推器”。然而長期以來,博士生黨建工作卻一直是高校黨建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加強學生黨支部特別是研究生黨支部建設,充分發(fā)揮黨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 對研究生黨支部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新形勢下如何切實提高博士生黨建工作,以及如何通過黨支部工作帶動博士生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高,是目前高校教育者需要精心謀劃設計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局內觀察:博士生黨建工作的應然性反思
長期以來,博士生黨建工作是在大學生黨建的視野和范疇中進行組織和運行的,從頂層設計來看,學校黨委組織部負責全體學生黨支部的宏觀管理,學院黨委負責所屬學生黨支部的具體管理和指導;從微觀運行來看,博士生黨員管理、積極分子培訓、組織生活內容、支部設置形式與廣義的大學生黨建如出一轍。那么博士生黨建工作是否應從大學生黨建或研究生黨建工作中區(qū)分出來并作專門的思考和謀劃?這個命題是開展高校博士生黨建工作的應然性問題,是怎么看待問題,必須給予清晰的回答。
從研究對象來講,博士生與本科生甚至碩士生的區(qū)分度越來越大,僅將博士生與碩士生做一比較,便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依照國際慣例,碩士生只是作為本科生和博士生的一個過渡階段,歐美發(fā)達國家的碩士學位學制只需要1~2年,而博士學位學制卻為3~4年且有逐漸延長的趨勢,長學制則意味著這個群體的體量更大、風險更高、成本更多。
從群體的學業(yè)壓力程度來看,博士生與碩士生相較,無論是對選題而言關于未知世界的不確定性、學位論文問世時的創(chuàng)新性、抑或是科研成果是否被認可收錄、甚至是幾倍于碩士學位論文的字符數(shù),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學業(yè)壓力都高于碩士生數(shù)倍,使得這個群體不約而同地喊出“這是一個異常艱辛、孤獨和痛苦的階段”。
從科研學習時長來看,博士生平均每天花在科研學習的時間為8~11個小時甚至更多,他們幾乎無暇顧及周邊的“國事、家事、天下事”,對于有些活動缺席,有時就不能單純地從道德層面去批判他們,而應設身處地地考慮如何把有限的時間效益最大化和有機銜接。從該群體的心理健康程度觀察,博士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要低于全國普通人群,博士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總檢出率比碩士生高出67.93%。
從物質條件保障來看,博士生研究生是高??茖W研究的主力軍,其收入本應等同于同年齡層次的年輕科研人員,但其又缺乏必要的物質保障。
上述現(xiàn)實情況使得博士生黨建工作有著極大的特殊性,應從大學生黨建和研究生黨建工作中區(qū)別出來,做到專門研究、專門謀劃、專門管理,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博士生黨建在博士生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
困境探析:博士生黨建工作的實然性困境
基于上述應然性的分析可知,由于博士生群體的特殊性使然,博士生黨建在實踐中也面臨著若干實然性的困境和沖突。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博士生科研任務相當繁重,甚至長時間通宵達旦完成科研試驗,博士生在時間匱乏的情況下黨建工作以何種方式、內容和頻次才能有效進行滲透和融合?
第二,博士生黨員學科高度分散、時間統(tǒng)一性差,如何平衡黨員的科研時間分散性與黨的組織高度統(tǒng)一性的關系?
第三,博士生黨員的學業(yè)、心理、婚戀、經(jīng)濟等壓力相當大,黨組織如何通過服務化解其壓力,進而引導和激發(fā)其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動力?
第四,博士生黨員群體是在校學生中黨員比例最大、黨齡最長的群體,根據(jù)公共選擇理論,黨員是占絕對比例的群體,黨員應如何發(fā)揮先進性而避免“搭便車”行為?
上述四個問題,是長期以來博士生黨建工作實踐中面臨的主要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樹立問題導向、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實效。
調查發(fā)現(xiàn):博士生黨支部工作的現(xiàn)狀和機遇
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自行設計《高校博士生黨支部工作現(xiàn)狀及支部黨員訴求調查問卷》,選取了廣州地區(qū)4所具有博士學位授權的高校進行調研,其中985高校1所,211高校2所,普通一本重點高校1所,博士生學科門類以理工、師范、農(nóng)林、管理和醫(yī)學為主;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黨支部組織生活頻次、黨支部設置類型、黨支部書記人選、支部活動主要內容和載體,以及黨員關于組織生活的期望和訴求等。共發(fā)放問卷306份,回收問卷286份,其中有效問卷256份,有效率為83.66%。受訪男生139名、女性117名,男女生比例均衡;一年級博士生63名,二年級博士生98名,三年級博士生79名,延長期博士生16名。
結合問卷調查,課題組還對部分博士生黨支部指導教師、博士生導師和博士生黨員代表進行了深度訪談??傮w而言,數(shù)據(jù)來源基本能夠代表總體情況。
調查結果與分析
博士生科研學習時間基本滿負荷,但仍有微時間可以利用
接受調查的博士生從博士一年級至延長期,平均每天用于科研學習的時長依次為8.03小時、8.95小時、9.59小時和9.26小時,特別對于高年級博士生,科研學習時間基本上相當于滿負荷的“三班倒”,時間非常緊張。
但由表1可知,博士生們仍舊有一些微時間可以利用,博士生每天瀏覽閱讀非科研的書報或網(wǎng)上其他社會生活的視頻、消息、新聞的時長,一年級約有近2小時,二年級約有近1.5小時,三年級以上的約有近1小時左右,這樣就為博士生黨支部工作開展提供了寶貴的微時間。
高年級博士生支部組織生活無章,一學期兩次獲大多數(shù)學生認可
調查顯示,見表2,目前高年級博士生黨支部組織生活開展的頻次,一學期僅有一次甚至大于一學期一次的比例多達58.23%,一個月一次或以上的比例不足13%,這說明目前高年級博士生支部組織生活開展略顯乏力且無章。對博士生自身關于開展組織生活頻次的意愿進行梳理,50.63%的學生選擇了一學期兩次這樣的頻次,故各高??稍诰唧w實踐中探索一學期兩次的做法,提高效率,力求使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表2 高年級博士生黨支部組織生活頻次和希望的頻次
注:文中的高年級博士生是指二年級以上的博士生
博士生意愿按照縱向設置支部,緩解科研分散與組織高度集中的困境
由表3可知,接受調查的博士生從一年級至延長期,對于以實驗室或教研室為單位縱向設置黨支部的意愿比率依次為:53.97%、71.43%、82.28%、87.50%,說明博士生對縱向設置黨支部意愿更強烈。以上選擇,也得到幾乎全部訪談博士生導師的認可,他們認為縱向設置支部是符合博士生實際情況和培養(yǎng)模式的,能更好解決科研分散與組織集中的矛盾。
表3 博士生黨支部橫縱向設置意愿
博士生意愿選擇學術帶頭人擔任黨支部書記,以充分發(fā)揮科研育人的重要作用
對已經(jīng)十分龐大而且繼續(xù)發(fā)展的研究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科研育人是其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最根本的途徑。從調研結果來看,目前博士生黨支部書記主要還是由學生擔任,梳理博士生的自身意愿,有54.69%的博士生選擇由專業(yè)主要學術帶頭人擔任黨支部書記。通過與部分博士生進行訪談,他們認為專業(yè)主要學術帶頭人更了解學科發(fā)展趨勢,人格魅力和模范帶頭作用會更強,可以更加充分地發(fā)揮科研育人的作用。
表4 博士生黨支部書記選配意愿
活動內容應注重價值引領、科研共情,更應密切回應學生的關切
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見表5,博士生對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內容給與了很多的期許,分析梳理四所高校博士生對黨支部生活內容的訴求,博士生關注度較高的內容為:一是科研歷程和見聞,二是倫理與思辨,三是關注中國社會與世界發(fā)展,四是自身心理及關切問題。其中令我們略感意外的是,“學校重點事項梳理及做好學生公寓管理和服務”這個內容,是博士生在眾多感興趣的話題里的首選。我們在黨支部組織生活內容的選取上,除應注重價值引領和科研共情,也要把解決和回應博士生的關切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
黨支部組織生活載體應豐富多樣,更有助于博士生黨支部工作的聚焦與落地
分析梳理博士生對黨支部生活形式和載體的建議,博士生除傳統(tǒng)的面授、面對面交流之外,高質量的社會實踐、自我分享、微信群推送、視頻觀看、辯論和翻轉課堂等形式,也得到了絕大多數(shù)博士生的熱烈響應,同時博士生們也給出了他們的一些建議。通過與部分博士生進行訪談,他們認為豐富多彩的組織生活形式,是激發(fā)理論學習熱情和支部工作有效落地的重要條件,是破解博士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效果欠佳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yǎng)自身可遷移技能的良好平臺。故在下一步組織生活開展中,應不斷豐富組織生活的形式和載體,進一步激發(fā)博士生的學習熱情。
對策建議: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博士生支部工作的創(chuàng)新路徑和對策
明確支部組織生活頻次,順暢主渠道,激活微時間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根據(jù)調查分析,博士生學習生活中最大的規(guī)律首先就是每天用于科研學習的平均時長超過9小時,在此現(xiàn)實條件下,博士生黨支部的活動頻次與本科生和碩士生相較,可適當降低,以每學期2~3次為宜。同時需要注意,應把握好教育的時、度、效,要選準時機,把握節(jié)度,利用最佳時間和機會窗口開展支部組織生活,充分發(fā)揮博士生黨建工作主渠道的作用。
針對博士生“碎片化”時間較多的特點,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積極利用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媒體,及時傳遞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推動黨建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激活黨員學習的微時間,打造出一個博士生喜聞樂見、時時處處受教育的網(wǎng)上精神家園。
優(yōu)化組織生活內容,創(chuàng)新供給、精準供給
2016年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之年,對于博士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內容,同樣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做到精準供給、創(chuàng)新供給,不斷開辟涵養(yǎng)拔尖和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活水源頭。
通過調查中精準梳理博士生的關注點,博士生支部組織生活中,可以邀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分享心路歷程,激發(fā)黨員正能量,做到堅持價值引領與培育學術精神相統(tǒng)一;邀請年輕歸國教師分享國外見聞,通過他們對西方社會的直接感受,引導博士生逐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和尊重;開展“講好中國故事”主題交流活動,要求博士生積極“把理論融入故事,用故事講清道理”,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tǒng)一,強化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適時進行政治理論學習,與大學生不同的是,不僅要學理論內容,博士生更重要的是如何生動鮮活地學思辨、學方法、學語言,積極為我所用、為科研所用。此外結合黨支部的自身實際,可相應開展科研倫理和博士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相關活動。
創(chuàng)新組織生活方式,支部活起來、黨員動起來
長期以來,由于對博士生支部生活的不重視及片面化理解,造成了支部生活形式呆板,方式單一等現(xiàn)狀,博士生黨支部更應通過創(chuàng)新形式,使支部活起來、黨員動起來。
黨支部應瞄準不斷打造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培養(yǎng)模式,形成講授、觀看、分享、辯論、點評、線上推送等形式在內的立體式、交叉式的“項鏈”模式,多管齊下,不斷聚焦思政工作的供給與落地。
比如通過黨支部辯論等形式在熱點事件中積極發(fā)聲,旗幟鮮明地批駁錯誤言論;在“講好中國的故事”活動中,采取觀看視頻、自我分享和點評等形式;在科研倫理案例解讀活動中,采取視頻、討論等形式,并由教師點睛明題。
針對實踐性還不夠強這一突出問題,可以開展為期一周的博士生黨員“三下鄉(xiāng)”科技志愿服務等活動,在實踐中鼓勵學術追求,拓展教育增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科學調整支部設置,發(fā)揮科研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與本科生相較,博士生天然存在著科研時間分散與黨的組織高度統(tǒng)一的矛盾,為充分發(fā)揮博士生黨支部基層戰(zhàn)斗堡壘的作用,科學設置黨支部是一項重要命題。分析梳理博士生黨支部橫縱向設置意愿,集中進入科研或實驗室的博士生(二年級以上)更傾向選擇以實驗室或教研室為單位,縱向設置黨支部,所以博士生黨支部設置應以縱向設置為主;此外根據(jù)調查中博士生更傾向由專業(yè)主要學術帶頭人做黨支部書記的意愿,為了進一步發(fā)揮科研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具體實踐中也可以探索嘗試實施“學術帶頭人做黨支部書記”制度,圍繞學術帶頭人或學術骨干建立縱向師生黨支部,學術帶頭人擔任博士生黨支部書記,學術骨干作為博士生入黨積極分子的聯(lián)系人和介紹人,充分發(fā)揮他們“學術導師”和“政治導師”的引導作用。
此外各高校還應努力探索黨務工作者和學術帶頭人的雙向融合機制,整體推進基層博士生黨支部的建設。
延展支部工作觸角,關照學生,回應關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博士生黨支部工作的出發(fā)點也理應如此。所以在工作中黨支部應延展支部工作觸角,積極把博士生們的認知特點、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難結合起來,應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黨支部生活中應積極回應博士生們的思想關切和思想困惑,對于一些社會發(fā)展階段的現(xiàn)實問題不回避、不遮掩,比如積極引導博士生對就業(yè)、住房、教育、醫(yī)療等現(xiàn)實問題進行探討,引導博士生用辯證思維看待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得與失,從而不斷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
第二,要做好高校博士生黨建工作需求的滿意度評估,特別是評估博士生黨支部在博士生學業(yè)、就業(yè)、心理健康、家庭經(jīng)濟困難幫扶等方面的作用,把博士生黨支部建設成“人人之家”,在關心人、幫助人中教育人、引導人,發(fā)揮支部暖心強心的應有作用。
第三,暢通學校和博士生黨支部之間的溝通渠道,建立學校黨政領導和博士黨支部成員定期溝通的機制,定期聽取博士生黨支部和廣大博士生的意見和建議,提升博士生黨員主人翁意識。
第四,著力抓好研究生公寓的環(huán)境和服務工作,力爭把支部博士生宿舍建成“思想教育、文化交流、行為養(yǎng)成”的素質提升基地,抓好公寓環(huán)境,解決博士生學習科研的后顧之憂。
嚴明支部政治生活紀律,以剛性約束防止“破窗效應”
博士生是高校學生中黨員比例最高的群體,這個群體的黨員學識水平高、充滿活力和激情,但缺乏黨內政治生活的歷練,部分黨員意識和黨性修養(yǎng)仍有待加強。
有些博士生黨員同志以學習時間緊、科研壓力大為由,不按規(guī)定參加黨內活動,黨內工作不主動、不出力、“搭便車”意識濃郁,先進性不能有效體現(xiàn),甚至出現(xiàn)學術不端等問題,表現(xiàn)出一定的個人主義、分散主義和自由主義傾向。同時,部分支部對黨員的監(jiān)督也流于形式甚至束之高閣,認為只要博士生科研做得好、論文發(fā)得多,就可以“一白遮百丑”,其他的黨內規(guī)范可有可無,也造成支部黨員問題頻發(fā),黨員之間相互效尤,產(chǎn)生了破窗效應。
我們應嚴格監(jiān)督黨員的政治生活,特別是黨的組織生活,加強黨員日常管理監(jiān)督。之所以嚴明并重申黨支部的政治生活紀律,是因為青年學子成長道路上會不斷經(jīng)歷利己與利他、為公與為私的考驗,而沒有形成正確“三觀”的人才是走不遠的,走不實的。各支部只有堅持主動引領、建章立制、獎懲分明,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嚴明政治紀律,以剛性約束防止“破窗效應”,才能幫助博士生樹立和養(yǎng)成正確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規(guī)矩,成為一名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