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玉
摘 要:民法適用的基本問題具有繁雜性的特點,但是民法在我國法制社會的建設種卻具有特殊性。長久以來,我國民法適用的基本問題缺少直接的研究,致使在具體的案例中,民法適用觀念上的錯誤、適用水平的整體地下,以及在實際審判中的錯位,最終影響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人民群眾難以植根民法精神理念??傊穹ㄟm用基本問題的研究已經成為民法研究學界以及法律研究學界中當務之急的課題;而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民法適用所具有的復雜性和涵攝性的防范性發(fā)展,決定了民法適用基本問題研究內容的繁復和多樣性?;诖藢崿F民法適用基本問題研究首先要實現民法適用內涵的界定,其次是對民法使用中基本原則的探究,最終對民法適用中法官自由裁量問題研究,實現對民法適用基本問題脈絡的串通,形成對民法適用的清晰思路。
關鍵詞:民法;民法適用;基本問題
民法適用指的是各級審判機關及有權對民事案件進行裁判的其它機關依照法定方法將民事法律規(guī)范應用于具體案件的活動。在中國,社會主義民法適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確、合法、及時。正確是指民事糾紛的事實要清楚,確立民事法律關系以及歸類民事法律后果要準確。合法是指適用的民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及時指司法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符合民事訴訟規(guī)定的時間要求,提高辦案效率。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民法適用的基本問題急需得到全面的梳理,從而保證國家司法機關能夠應用民法去處理具體的民事案件。
一、民法適用內涵
民法適用的內涵和應包容的外延是民法適用基本問題研究課題中的基礎所在。只有厘清概念才能全面實現民法適用理論的完備發(fā)展。民法適用的內涵具有機械性和僵化的特點,在社會觀念的變遷和民法演進中,民法適用無法實現其對社會的調適技能,使得民法成為僵化的法律,社會發(fā)展同民法之間的關系嚴重割裂斷開,致使近代民法的衰落。在自由法運動中,民法的活力被激活,逐漸能夠適用于不斷變遷的社會,從而實現了觀念的更新、方法論的轉變。這是民法適用內涵的歷史發(fā)展歷程,以及其對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變化。在當下,民法適用的內涵主要具有以下的特點。第一是民法適用追求法律的正義性,民法適用內涵在歷史變遷中,必須以法律的正義性為主要的發(fā)展要點,如在民事合同的簽訂中,要求發(fā)揮契約必須嚴守的觀念,民法在具體的案件使用中,即必須能夠按照該觀念,追求該形式正義,實現法官自由裁量;第二是民法適用追求價值的安定性,即在民法適用的變遷過程中,追求法律的安定性,即同一事件的裁定都是按照一定的裁量條例所展開的。第三是尊重法官自由裁量權,是民法適用內涵演變發(fā)展的一定要點之一,即發(fā)揮法官的能動性,對案件的裁量提出能動的意見,增加法律的適用外延。
二、民法適用基本原則
民法適用中的基本原則是展開民法適用理論研究的根本所在,民法適用的基本原則是確定我國民法適用在觀念上的重要指導思想,能夠為能動的民法適用帶來具體方法等的理論指引。目前,民法適用主要有三大基本原則。第一是鑒于民法的權利法本質和民法法源的不充分性,民法適用應采用“私權救濟最大化”為原則,該原則是民法適用的目的性原則,該原則是為了解決民法法源同實務之間的差異性,從而提高民法適用程度,最大程度的保護權利;第二是鑒于成文法固定的一般性和具體個案的特殊性,為在法律安定性和個案的妥當性之間尋求適度的平衡,所提出的妥當性原則,即“依個案給予平衡”。該原則是為了避免民法適用過程中出現的特殊個案對整個民法適用所帶來的沖突和矛盾,即民法適用內涵規(guī)定民法適用尊重安定性,保證民法適用過程中法律的穩(wěn)定,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具體的案例中,出現特殊的情況,影響民法適用的安定性的統(tǒng)一發(fā)展,而民法適用中以“依個案給予平衡”的妥當性原則,為民法適用的長遠發(fā)展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范疇;第三是由于民法適用是民事司法活動,是國家司法機關的一種具體的司法行為,對這種適用法律的行為必然要予以嚴格的程序性約束,因而提出民法適用的程序性原則,即“依程序決定民法適用”。保證程序性原則是民法適用在現代法治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原則和指導之一,只有實現程序性原則才能實現民法適用下一切司法活動的有效性。
三、民法適用與法官自由裁量
上文所提到的民法適用中的內涵、基本原則是實現民法適用規(guī)范的基本問題,而“法不外乎人情”下的現代法治社會的建設,要求法律也能夠以人為本,實現能動發(fā)展,因而民法適用與法官自由裁量是民法適用能動發(fā)展的基本問題。民法適用中的法官自由裁量需要根據民法法源的變遷發(fā)展,以及民法適用中的法律推理、請求權界定等都有利于法官在具體案件中發(fā)展和正確適用民法內容。實現法官裁判活動的規(guī)范化、客觀化和技術化是民法適用的理論發(fā)展的目標,也無法忽視法官在某種程度上享有自由裁量權,這主要是由于民法適用的主體一方面在于司法機關,在民法法源發(fā)展中,對于案件的嚴重程度的判定,都具有一個程度限值,法官發(fā)揮其自由裁量權,實現裁量烈度和形式的控制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所認同的內容,因而在民法適用基本問題中,重視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以及實現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兜底性問題研究至關重要。
結語
綜上所述,民法適用的基本問題內容廣泛繁雜,在本文的闡述中,主要是從民法適用的內涵、民法適用的基本原則以及在具體的案件中民法適用于法官自由裁量之間的相關定義以及內容的分析,這三個問題的分析能夠充分明確民法適用的法源、當今發(fā)展的方向以及在具體適用中的兜底控制,最終能夠理清民法適用的基本問題,將問題貫串成一個清晰的脈絡,從而指導民法在現實社會中的自由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肖少啟.我國民法適用制度的嬗變及法理思考[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86-93.
[2]巫洪才,陸曉萍.涼山彝族民事習慣法的民法適用現狀分析[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4(03):59-62.
[3]黃明耀.民法適用基本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
(作者單位:臨沂市莒南縣嶺泉鎮(zhèn)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