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英才路友好口腔門診部(471000)李建設
正畸是使用各種矯正裝置,調整面部骨骼、牙齒、頜面部的神經、肌肉之間的協(xié)調性,恢復正常的神經、肌肉關系,從而使口頜系統(tǒng)達到平衡、穩(wěn)定、美觀的目的。牙周炎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炎癥性疾病,該病的病程時間長,并且進行性發(fā)展,臨床表現出牙齒缺失、松動等,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咬合無力等一系列的癥狀,牙周癥狀不斷加重,影響到患者日常飲食和身體健康。因此,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療過程中,如何控制牙周炎癥進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研究發(fā)現,牙周炎患者實施牙周序列治療的效果顯著,能夠減少牙周袋深度,改善牙齒松動的情況,并減少出血位點的效果[1]。本次研究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收的牙周炎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選擇正畸治療,分組后對比健康指導與牙周序列治療的實施效果,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收的牙周炎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選擇正畸治療,入選患者均符合牙周炎診斷標準,排除治療前3個月內服用抗生素患者,接受過牙周治療患者,妊娠期患者,服用避孕藥患者,血液系統(tǒng)、代謝系統(tǒng)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在參與本次研究同意書上簽字。
隨機抽簽法將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患者各34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19~48歲,平均年齡(30.5±2.4)歲,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18~48歲,平均年齡(31.1±1.8)歲。入選患者分組后一般資料統(tǒng)計學對比結果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健康指導,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維護口腔衛(wèi)生的方法,了解口腔衛(wèi)生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采用正確的方法刷牙,1d3次,1次5min,進食后使用牙線和牙間隙刷清潔牙縫。
研究組進行牙周序列治療,全口齦上潔治,一次性牙齦下刮治、根面平整術,讓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時間為1周,牙周序列治療時間在1~3個月,控制牙菌斑。在治療完成1個月后,檢查患者的口腔情況,若牙周炎得到較好控制,則進行正畸治療,若牙周炎控制不理想或重度牙周炎,要觀察3個月后在牙菌斑控制后再進行治療。
兩組患者在正畸治療過程中,1個月復查1次,每6個月對牙齒進行1次徹底清潔。正畸期間兩組患者的所有檢查和操作均由同一位醫(yī)生完成。
1.3 觀察及評價指標 將兩組患者治療前的探診深度(PD)、菌斑指數(PLI)、出血指數(BI)、臨床牙周附著喪失(CAL)檢測結果作為基線指標,記錄兩組治療后上述牙周指標的數值。療效判斷范圍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所有牙周指標達到正常水平;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探診深度減少超過1mm;有效:探診深度減少超過0.5mm,牙齒松動有所改善;無效:牙周指標和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根據觀察指標統(tǒng)計相關數據后,分別使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和例(n)、百分率(%)來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將有效數據輸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進行t值和X2檢驗,當P<0.05時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牙周各項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指標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指標低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牙周各項指標比較(n=34)
附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牙周炎是口腔疾病中常見的一種,該病的發(fā)生與食物殘渣、菌斑和牙石堆積有關,牙菌斑中微生物和產物的存在,使牙周組織發(fā)生炎癥,進而造成破壞性。通常情況下,多數微生物在口腔內是處在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但當這種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后,就會使口腔內的菌群失去平衡,進而導致口腔疾病的發(fā)生。在相關研究中,對牙菌斑與牙周炎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發(fā)現牙菌斑堆積與牙周炎的發(fā)生存在密切的關系,牙菌斑會誘發(fā)牙周疾病[2]。
正畸治療是口腔科常用的治療方式,治療過程中,需要患者佩戴矯正器,但這無疑使刷牙、唾液流動等清潔口腔的行為受到了一些阻礙,增加了口腔清潔的難度,食物殘渣附著在牙齒表面和矯正器上,不容易被清除干凈,從而形成了菌斑清潔的盲區(qū),對菌斑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從而導致形成致病性菌斑,進而使口腔環(huán)境失去平衡,使牙周疾病的控制存在了難度[3]。相關人員對口腔正畸治療前、治療后患者牙齦下微生物和牙周情況進行了調查,發(fā)現正畸治療后,患者牙齦帶深度和微生物的數量存在增加的現象[4]。此外,有學者認為牙周炎患者支持組織的減少,降低了其正畸治療壓力的耐受性,從而使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療在應用中受到了一些限制[5]。
近年來,隨著口腔研究的深入,發(fā)現若患者牙周炎情況的控制效果明顯,實施生物限度內的正畸治療,能夠避免對牙周組織的破壞,并且改善牙周狀態(tài)[6]。本次研究對牙周序列治療在牙周炎患者正畸過程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以選擇在我院接受正畸治療的牙周患者為例,對比分析健康指導和牙周序列治療的實施效果,結果發(fā)現,采用牙周序列治療的患者牙周指標改善明顯,且治療效果高于健康指導患者,與健康指導方式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在劉漢珍[7]的研究中,發(fā)現正畸患者牙周維護治療能夠減少PD、BI,減緩牙槽骨的吸收,保證治療效果的穩(wěn)定性。此外,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療前進行牙周治療,完成治療后PD、BI值均低于治療前,認為牙周炎患者實施牙周序列治療控制炎癥的效果顯著,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療過程中,實施牙周序列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具有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