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如
《燈籠果》是小學語文新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清新、活潑、極富想象力的兒童化的語言介紹了燈籠果成熟后的樣子、顏色和味道。課文的語言生動形象,極富想象之美、聲律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全文以擬人的手法對燈籠果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多處運用比喻,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讓燈籠果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
如何解讀這篇課文呢?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讀通課文不難,但是識字量較多,理解詞義也較有難度。如何在簡短的課堂上提高識字寫字的有效性呢?首先要找出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詞語,如“紗衣”、“棱角”、“晶瑩”等,這些都體現(xiàn)了燈籠果的奇特之處,由字及詞,由詞如句,將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融入文本,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將識字寫字無聲地滲入到教學之中。
【案例描述】
1 初讀課文,找出生字,隨文正音
在預習時,學生已經讀過一到兩遍課文并完成了預習單,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先聽老師范讀課文,再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借助拼音初讀課文,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并找出這一課中的二類字圈畫出來,多讀幾遍。本課中我讓孩子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分自然段讀等方式檢查字音,即時糾正孩子們的錯誤讀音。再將圈出來的生字用ppt呈現(xiàn)出來,學生拼讀。此時,學生已能很快地拼讀出生字。
【這樣隨文正音,學生既通過閱讀了解了《燈籠果》的課文內容,又在閱讀中完成了生字的認讀?!?/p>
2 結合課文,分析字形,巧記字義
師:瞧,這小小的燈籠果身上穿著什么呢?
生:穿著紗衣。
師:真是個細心的孩子!瞧,畫中有位小姐姐穿著美麗的紗衣走了過了,紗衣輕輕的,薄薄的,誰想來摸一摸呢?什么感覺?
生:摸上去軟軟的,真舒服!
師:原來,紗是絲線織成的,所以它是絞絲旁,旁邊是個少,所以紗又輕又薄,誰來讀讀這個詞。(生開火車讀詞:紗衣)
師:請你摸一摸燈籠的外殼,什么感覺?
生:和紗衣一樣,也是軟軟的!
師:除了軟,還有哪里像燈籠?
生:燈籠果的棱角。
師:誰來讀讀這個詞“棱角”,注意,棱是后鼻音,左邊是木,棱角就是木頭的長邊,小朋友摸一摸桌子的棱角??家豢即蠹遥瑹艋\的棱角在哪里?(學生上來指一指)這一條一條的就是燈籠的棱角,加大難度,燈籠果的棱角又在哪里呢?(學生上來指一指)小朋友們好厲害,這么難都沒有難倒你們。
【結合課文,分析字形,識記字義,活潑有趣的體驗感悟是學生們自主地、積極地識字,學生們嘗到了識字的樂趣。通過圖片理解、觸摸實物等有趣的方式,他們變得愿意識字,樂于識字,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牢牢記住了生字,并能正確運用生字?!?/p>
3 把生字放回課文,結合語言環(huán)境,理解字義。
師:默讀完第三自然段之后,你們知道燈籠果的紗衣是怎么剝開的嗎?誰來找一找這個句子,讀一讀?
生:我輕輕地剝開燈籠果的紗衣,一片又一片,它們斜斜地分開,像一朵野菊展開可愛的花瓣。
師:原來,這就是剝開的方法呀!看,剝開的剝,右邊是個立刀旁,告訴我們切水果的時候可以用刀剝開,而燈籠果的外殼很軟,所以我們可以用手剝。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記住這個好方法。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所以讓生字回歸到課文中,結合語言環(huán)境,理解字義,即使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也是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在此處,我由抓到放,讓孩子自己運用學過的方法去記“晶瑩”這兩個字,讓孩子能夠學以致用?!?/p>
4 聚焦全文,集中識字,趣味寫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寫字時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由于漢字集音、形、意于一體的特點,識字與寫字教學總是交織在一起,方便學生記憶。且低年段學生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記憶水平接近成人,但缺少記憶方法,并總是對有趣的東西印象深刻。所以,在學習生字的時候,可以利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住漢字的形狀,教師可針對每個漢字的特點,提供獨特有趣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寫漢字。例如:學習“紗”時,如果在最后教學識字,就會將字與文意割裂開,教學時有重復,費時間,若是隨文識字,在教學“紗衣”時,相機出示紗衣的圖片、實物,繼而聯(lián)系到燈籠果的紗衣,將識字教學和課文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效果更高,效率更高。
基于以上亦步亦趨的嘗試,在帶領同學們進行隨文識字過程中,我漸漸發(fā)現(xiàn),隨文識字并沒有打斷學生閱讀課文的流暢性,反而更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同學們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了。我將繼續(xù)研究如何將識字與文本內容,與文本主題,與同學們的生活實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漢字住在課文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子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