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方城縣婦幼保健院(473200)高勝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接診的支氣管肺炎患兒240例,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20例。對照組:女患66例,男患54例,年齡0.8~3.7歲,平均年齡(1.2±0.6)歲,病程2~10d,平均病程(4.2±2.5)d,研究組:女患64例,男患56例,年齡0.7~3.9歲,平均年齡(1.5±0.8)歲,病程3~10d,平均病程(4.1±2.2)d,兩組患兒常規(guī)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小兒頭孢克肟顆粒(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0041109,50mg×6袋),2歲以下嬰幼兒每次1/3劑量,每日2次,2~4歲幼兒每次半包,一天兩次,連續(xù)服用三天。研究組采取阿奇霉素顆粒(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217,0.1g×10袋,每袋含100mg阿奇霉素),2歲以下嬰幼兒每次半袋,每日1次,2~4歲幼兒每次1袋,一天1次,連續(xù)服用三天,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患兒病情,隨病情好轉(zhuǎn)和惡化加減藥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情況和不良反應(yīng),根據(jù)《兒科學》[1]診斷指南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無咳嗽、發(fā)熱現(xiàn)象,聽診肺部無濕啰音,精神較好;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咳嗽輕微;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仍伴有喘息、咳嗽、發(fā)熱。不良反應(yīng)包括:口干、嘔吐、腹瀉、皮膚搔癢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分析軟件SPSS23.00處理,(±s)表示計量資料,經(jīng)t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經(jīng)x2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guān)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效果 對照組顯效率為92.5%,研究組顯效率為97.5%,兩組治療效果差異不大,不具有可比性(P>0.05)。
2.2 對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yīng) 對照組不良反應(yīng)率為7.5%,研究組為0.83%,研究組不良反應(yīng)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yīng)比較
支氣管肺炎是嬰幼兒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也是住院治療的常見病因。由于嬰幼兒抵抗力低下,呼吸道氣腔狹窄,肺彈力組織發(fā)育不完全,排痰功能較弱,一旦受到細菌、病毒的入侵,可出現(xiàn)支氣管肺炎,表現(xiàn)為咳嗽、咽喉水腫、發(fā)熱、乏力等,是兒童致病和致死的主要疾病。治療支氣管肺炎通常需要抗病毒、消炎類藥物治療,抑制支原體、衣原體等病菌。小兒頭孢克肟顆粒和阿奇霉素是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主要抗生素藥物,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抗菌譜廣。頭孢克肟顆粒屬于第三代頭孢菌素,為廣譜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菌中的鏈球菌(腸球菌除外)、肺炎球菌,布蘭漢氏球菌、大腸菌、沙雷氏菌、變形桿菌屬、流感桿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半衰期為0.6~0.9小時,藥物由尿原形排出,臨床試驗患兒用后可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如口干、皮膚搔癢等,對嬰幼兒應(yīng)高度觀察不良反應(yīng)。近些年隨著臨床濫用抗生素藥物,不合理的濫用抗生藥會導致菌群失調(diào),耐藥菌株以及腎臟器官損害[2]。藥監(jiān)局已加強對抗生素的嚴格管控,尤其對于發(fā)育成長中的嬰幼兒,應(yīng)當選擇不良反應(yīng)較小、無副作用的抗生素,且劑量需根據(jù)患兒體質(zhì)對癥用藥。對阿奇霉素吸收率較快,口服后迅速到達血液,進入人體后呈多房室模型,半衰期長,對支原體、衣原體、革蘭氏陰性菌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且對腸胃道刺激較小,不易被胃酸破壞,副作用小。通過臨床用藥比較,小兒頭孢克肟顆粒和阿奇霉素都屬于抗生素藥物,治療支氣管肺炎療效十分相近,不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但阿奇霉素副作用較小,安全性更高,更適合嬰幼兒用藥。
綜合上述,對支氣管肺炎患兒采取抗生素藥物治療均有療效,小兒頭孢克肟顆粒和阿奇霉素均是治療支氣管肺炎的抗生素藥物,治療效果相近,但不良反應(yīng)明顯不同,應(yīng)選擇不良反應(yīng)較小的抗生素藥物,同時應(yīng)慎用抗生素,根據(jù)患兒體質(zhì)、病情針對性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