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fā)展,網絡所覆蓋的區(qū)域得到廣泛普及,如今,幾乎家家有電腦,人人有手機。而以電視、廣播、報紙為代表的傳統(tǒng)媒體逐漸被人們所忽視。但是,網絡媒體雖然優(yōu)勢明顯,卻受到技術、經濟等方方面面的制約,使網絡傳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于是,網絡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互融合、共同發(fā)展成為當今傳播媒體的發(fā)展主流。
一、互聯(lián)網新聞實現(xiàn)了媒體融合互動
互聯(lián)網打破了傳統(tǒng)的傳播模式的局限,不僅繼承了傳統(tǒng)媒體的面對面的傳播方式,更開創(chuàng)了點對點傳播的新格局;不僅向受眾傳達信息和知識,同時又為網絡上的人際傳播搭建平臺,是一種全新的,獨特的傳播方式。
(一)互動新聞增加了新聞的趣味性
長期以來新聞都是單向傳播,受著只能被動接受傳傳所傳播的信息?;有孕侣勈请p方共同參與,交流的產物。在這里受眾即使新聞的接收著消費者,又是新聞的參與者。網絡媒體是互動新聞最好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傳著與受著可以充分交流。現(xiàn)在,很多網絡媒體都開設了“我要評論”的板塊,在這里不僅可以做到了媒體與讀者的互動,更實現(xiàn)了作者之間的互動,《人民日報》上的新聞評論欄目剖析問題尖銳深刻,廣受大家喜愛。2016年三月五日,新華網文字直播李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時,采用了網友隨時跟帖的形式。李總理做報告的同時,全國網友進行實時點評,使直播更加生動鮮活。2008年震驚世界的8.0級汶川大地震從發(fā)生10分鐘后到救援結束,新浪微博不間斷的對災情和救援情況進行“微直播”,信息的發(fā)布之快得到了網民的高度肯定。
(二)互動留言提升廣告?zhèn)鞑バЧ?/p>
在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的同時,網絡廣告也在蓬勃發(fā)展,沉陷出巨大的發(fā)展空間。新華網報道,互聯(lián)網廣告2016年的市場份額已超越戶外廣告牌和廣播,并且將很快超過第十和報紙。其中,網絡廣告最突出的特征是其互動性,受眾參與網絡廣告的傳播不僅僅是一般的網頁瀏覽和隨意的點擊,更是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積極參與加。受眾選擇自己感性趣的廣告閱讀的同時網頁會根據受眾平時所關注的信息推送廣告,從而使在線購物更加方便。
根據人際傳播的特點和經驗,有禮貌的商家會使交易更容易達成。廣告主在推送廣告的網頁上,對用戶的稱呼通常用尊稱,并且用清晰易懂的文字或圖片引導用戶。用戶一旦決定購買商品,所需要的環(huán)節(jié)和步驟都有商家的指引。此外,客服通常是二十四小時在線服務,消費者可以隨時進行在線咨詢,用戶的反饋評論也是對產品的宣傳。
(三)互動主頁提升個人魅力
如今,QQ和微信兩個社交軟件廣泛使用,幾乎媒體網民都有自己的社交主頁。如QQ中空間和微信中的朋友圈。在此頁面,用戶只需花費少量的時間就能制作個性化的主頁,于是受眾就成了信息的發(fā)布者。他們可以在主頁上發(fā)表自己的最新動態(tài)。如心情、情感、愛好、等。而每條動態(tài)的下面就是朋友或粉絲的評論,從而實現(xiàn)互動。用戶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如美麗的照片、高雅的愛好以及大量的粉絲等。如果把網絡形成一個無邊無際的大世界,每個人則是里面的一個小節(jié)點,無論是性別、身高、年齡、相貌,只要在網絡聊天室里注冊自己的信息,就能成為其中的成員。在這里,可以在聊天室中自由的談論社會的熱點話題和所見所聞的事件。成員之間沒有傳著與受著之分,成員之間沒有主次之分,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僅僅是一個節(jié)點;沒有中心和邊緣之分,話題才是這里的中心,而每個人可以是話題的發(fā)起者。
二、互聯(lián)網新聞實現(xiàn)了傳播因素的多元化
(一)傳播中的人際因素
人際傳播是網絡傳播中最基本的傳播,從網絡作為傳播媒介進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時候,所呈載的傳播形式就是人際傳播。傳統(tǒng)的人際傳播有寫信、電話、家屬、交談等。網絡中的人際傳播因素主要分為兩種形式:
1.電子郵件。主要包括163郵箱、126郵箱。它類似人際傳播中較為傳統(tǒng)的書信傳播。但電子郵件與書信相比有較為鮮明的特點。第一,電子郵件的傳播速度比書信快許多倍,書信受距離的限制,兩地越遠傳播速度越慢,而電子郵件的傳播速度與距離無關,發(fā)送與接受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速度快了,傳播頻率也隨之增加。第二,書信只能傳播文字和圖片,而電子郵件可以傳播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樣的信息。
2.網上聊天。網上聊天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以QQ、YY為代表的在聊天室中進行。另一種是以網絡電話為代表的即使傳呼軟件。網上聊天與現(xiàn)實的聊天也有一定的差別。網上聊天以文字為主,看不見對方的表情和動作等,很多人更喜歡這種朦朧的交談。
(二)傳播中的群體因素
群體傳播中的群體傳播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這個群體是真實存在的。比如人人校友網,此網站把一所學校的各界同學聯(lián)系到一起,傳播信息只在只在本校同學中發(fā)生另一種群體是虛擬的,彼此的關系是通過互聯(lián)網建立起來的。比如網絡社區(qū)、門戶網站,群內的成員本來之間沒有關系,但可以通過相同之處或需求成為一個群體。例如有共同的愛好、在同一座城市或者有共同的理想等。他們可以針對某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或者針對某個疑問共同解答,相互交流、互惠互利,通過網絡資源的共享建立深厚的友誼。
與現(xiàn)實中的群體相比,網絡中的群體流動性強,人員不固定。群體中成員的名字用的都是昵稱,所以彼此的身份特征、年齡和外貌都是隱藏的。可能兩個年齡差距很大的人在一起討論問題,也可能擁有多個身份的群體成員其實是同一個人。網絡本身就是較為先進的科技產物,大多數(shù)是以大眾為對象進行的信息。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絡媒體將進入快速發(fā)展的階段。網絡媒體要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配合傳統(tǒng)媒體共同發(fā)展,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