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450000)郭風嬌 李盼 房芳
白血病屬于血液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疾病,病因機制比較復雜。研究證實通過給予白血病患兒合理的護理干預,可改善患兒的不良心理情緒,對于提高患兒的依從性及治療效果均有幫助。本次研究將針對白血病患兒化療期間實施整體護理對提高其依從性及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效果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診治的白血病患兒共計86例為研究樣本,利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兒平均分組,各組均為43例,分別定義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男26例,女17例;患兒年齡2~11歲,平均年齡(5.1±0.2)歲。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齡2~13歲,平均年齡(6.1±0.3)歲。兩組患兒的一般線性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備分組比較可行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即用藥指導、健康教育及飲食護理等;觀察組在該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首先在患兒入院之后為患兒提供舒適、整潔的住院治療環(huán)境,根據患兒的文化水平及認知能力等向患兒家屬講解白血病的病因機制以及治療原則,并向患兒家屬講解白血病相關的知識等,以提高患兒及家屬對該疾病的認知程度;指導患兒治療期間注意保持衛(wèi)生,避免發(fā)生感染;給予患兒飲食指導,為患兒制定科學的飲食規(guī)劃,多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為主,注意營養(yǎng)均衡搭配,確?;純褐委熎陂g機體營養(yǎng)需求得到滿足,禁食刺激性和油膩的食物;密切觀察患兒治療期間的心理變化,并針對性的給予心理疏導,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患兒及家屬的困惑及想法,通過講解成功治療的案例等,幫助患兒樹立康復的信心,使患兒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患兒治療期間會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的化療反應,因此護理人員需提前告知患兒及家屬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使患兒能夠提前做好心理準備,避免患者出現(xiàn)恐慌心理。
附表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變化比較(±s)
附表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變化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SAS(分) SDS(分)觀察組 43 干預前 57.26±7.64 54.38±9.64干預后 44.12±2.37 44.12±3.27對照組 43 干預前 57.51±7.52 54.63±8.69干預后 52.08±6.52 50.08±5.69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患兒能夠接受并積極的按照醫(yī)囑堅持完成各項化療及護理;部分依從:患兒可以對大部分化療措施及護理措施進行配合并完成治療;不依從:患兒能夠在病情加重時配合治療,針對化療過程當中所出現(xiàn)的一系列不良反應不能接受且不理解。以SAS焦慮自測量表和SDS抑郁自測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心理狀況越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患兒干預之前心理狀況的SAS及SDS評分差異不顯著,而觀察組患兒干預后的SAS及SDS評分改善情況顯著好于對照組,具體比較結果見附表。兩組資料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白血病是臨床當中較為多見的血液腫瘤疾病,嚴重威脅著患兒的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中以化療手段為主進行治療,但是化療藥物的刺激性較大,化療后患兒會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反應,例如胃腸道不適、皮膚感染、脫發(fā)以及口腔感染等,因此給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再加上患兒治療期間的經濟負擔較重,因此使患兒產生了嚴重的心理負擔,甚至部分患兒出現(xiàn)放棄治療的不良想法,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普遍較低,對于治療效果的提升產生極大的影響[1]。因此在患兒化療期間需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一方面通過心理疏導改善患兒及家屬的不良情緒,另一方面需要通過科學的護理干預和指導,緩解患兒的化療痛苦,降低化療的不良反應率[2]。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兒整體護理,即從患兒入院開始為患兒提供全面的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化療護理等各方面的護理干預。
綜上所述,對白血病化療患兒采取整體護理可有效提升患兒護理依從性,并改善患兒的不良負性情緒,該護理方案值得應用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