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淅川縣人民醫(yī)院(474450)徐俊濤 蘇曉
1.1 一般資料 對40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入選患者均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40例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同時患者均為新診斷者。對患者檢查時,其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為13.8~15.8mmol/L,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為7.5~10.5mmol/L,40例包括15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平均值為(45.35±2.13)歲,患者最小年齡為37.5歲,患者最大年齡為52.0歲。
1.2 方法 針對入選患者均進行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短期),治療前簡單對患者說明治療的基本情況,力求取得患者積極配合;然后對患者實施胰島素分泌和高葡萄糖鉗夾實驗,在計劃實驗的前一天晚上指導患者保持在禁食狀態(tài),次日早晨8點左右指導其排便,小便排空后臥床休息,同時為患者雙臂建立靜脈通道,左右分別進行葡萄糖(濃度為20%)的輸注和靜脈血液樣本的獲得;然后對患者輸注葡萄糖,并使得其血糖維持在目標水平,此外鉗夾實驗需要在一定間隔時間周期對患者進行血液樣本的收集和胰島素濃度的測定;實驗進行2周便開始對患者進行強化治療,諾和靈R在每日三次飲食后進行皮下注射,此外選取在患者臨睡前取諾和靈N進行皮下注射,治療期間需要對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其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本次短期強化治療對于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為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低于8.0mmol/L,而患者的空腹血糖目標為低于6.0mmol/L。
1.3 觀察指標 密切觀察患者臨床情況,并針對患者的胰島素最大分泌量進行記錄,將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并在組間進行比較;此后評價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其所用方法為穩(wěn)態(tài)模型評估法(HOMA-IR),評價所得HOMA-IR如果與治療前比較處于下降狀態(tài),則說明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提高,統(tǒng)計并計算其相關數(shù)據(jù)后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數(shù)據(jù),用n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檢驗其是否存在差異,如果檢驗后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
患者胰島素最大分泌量在治療前為(38.49±11.48)mU/L,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的胰島素最大分泌量為(56.48±12.95)mU/L,治療前后數(shù)據(jù)比較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而經(jīng)過計算發(fā)現(xiàn)患者HOMA-IR在治療前為1.47,經(jīng)過治療HOMA-IR改善為0.94,治療前后數(shù)據(jù)比較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胰島素分泌情況和HOMA-IR情況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胰島素分泌情況和HOMA-IR情況
臨床在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診療分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患者發(fā)病時間相對較短,仍然可以通過飲食或用藥等手段積極干預,進而延緩患者病情進展,改善其臨床情況[1]。我們在治療時積極給予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能夠模擬患者的正常機體胰島素分泌,最終使得患者的機體情況得到改善,此后可促進患者的胰島素分泌,通過自身胰島素正常分泌,能夠使得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得到提升,最終良好地調(diào)節(jié)患者血糖水平,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這對于延緩患者病情進展,幫助患者及時恢復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中對40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短期),后針對患者治療前后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可見患者胰島素最大分泌量經(jīng)過治療出現(xiàn)明顯提升,同時患者的HOMA-IR即胰島素敏感性顯著改善,組間比較均為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充分說明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短期)對于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有效性[2]。
綜上所述,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短期)影響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敏感性情況觀察發(fā)現(xiàn),其能夠增加患者的胰島素分泌,改善患者身體情況,最終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達到治療的目的,因此值得臨床借鑒。